城市少数民族幼儿家长语言教育观念调查分析

2013-08-15 00:45李丽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芒市观念

李丽芳

费什曼(1970)在“三代理论”中提出,第一代移民将新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加入到家庭语言中来,第二代移民在双语环境下成长,而第三代移民已经普遍成为移民地区主导语言的单语人。城市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用情况虽然与跨境移民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根据近年来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少数民族语言维持的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汉族文化的强大影响下,各民族语言、文化持续交流、融合,加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影响,使得城市少数民族的语言使用功能、语言态度以及家庭语言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城区少数民族幼儿家长的语言态度及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调查,对城市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成因做出分析,由此对城市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政策提供建议。

一、研究背景

教育观念指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问题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李召存,2002)。在家庭教育背景下,笔者认为少数民族的家庭语言教育观念则指少数民族家长对子女语言教育所形成的认识和看法,其中包括家庭语言态度,以及对家庭语言的选择,家庭语言的管理等的认识和看法。受教育观念现实制约性的影响,少数民族家庭由于生活背景、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以及对教育的价值需要不同,语言态度的不同,其家庭语言教育观念也会相应发生改变。高慧(2007)通过对城市蒙古族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指出少数民族家长在幼儿的语言及文化选择方面存在困惑,这些困惑集中体现在幼儿第一语言的选择和择校两个方面。时隔5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城的加速,少数民族家长的家庭语言教育观念面对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又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试图聚焦于少数民族幼儿家长的家庭语言教育观念,分析其形成原因,为今后该方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结合这一主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城区两所幼儿园139名3-6岁少数民族幼儿家长随机抽样,开展了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教育观念的调查。芒市是德宏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人口中汉族占52.3%,傣族占34%,景颇族占7.5%(2010年统计数据)。之所以选择芒市作为个案,是因为作为典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芒市杂居的主要少数民族傣族和景颇族都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且在当地社会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桥头堡”,虽然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但芒市36%的城市化率也比较接近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且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比例相当,在少数民族地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城市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现状

由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化是少数民族成员从原来的民族聚居地迁入城市(戴庆厦、邓佑玲,2001),因此,与城市化前相比,城市中民族人口组成比例以及民族杂居情况不会呈现明显差距。但由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聚居于城市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广泛兼用汉语,在一些领域甚至放弃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这一变化比较明显地体现在教育领域。

据调查,目前芒市城区所有的公办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校)的教学媒介语均为汉语。位于芒市城区的两所幼儿园虽然都招收少数民族幼儿入园,但并不具备招收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幼儿进行民-汉双语教学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两所幼儿园都以幼儿英语教育为办园特色,在常规课程教学中加入幼儿英语课程,并且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影响儿童的语言使用习惯以及儿童的语言态度。调查显示,86%的家庭只使用汉语与幼儿进行交流,14%的家庭同时使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没有家庭只使用本民族语言与幼儿交流。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幼儿中,11%的能同时听、说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绝大多数幼儿只能听、说汉语。从语言使用的场合看,会听、说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幼儿除了在与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时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在其他公共场合基本使用汉语。

三、城市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调查

针对教育观念的这一特点,结合有可能影响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因素,笔者从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态度、教育态度以及对学校语言教育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

1.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态度调查。语言态度,又称为语言观念,是人们在社会、民族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所形成的评价和认识。为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态度,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抽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从受访者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等因素出发,全面考察少数民族对待本民族语言、汉语以及目前家庭教育比较关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态度。被调查者在情感因素(即该语言是否“亲切”、“好听”)上对本民族语和普通话的评价都很高,但是对英语的评价不高;在认知因素上(即该语言的有用程度和社会影响力),对普通话和英语的评价较高,对本民族语言评价不高。被调查家庭对本族语言都有相当浓厚的感情,认为民族语言是本民族间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的工具。但是由于身处城市,与汉民族杂居过程中深受汉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同时受到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冲击,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功能逐渐弱化,国家交际共同语——汉语,以及世界交际语(如英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正在不断扩大,城市少数民族对汉语和英语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

2.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调查。 在“是否愿意让孩子学习本民族语言”的调查中,95%的少数民族家庭给出肯定答案,5%的家庭选择了“无所谓”。而在“如果有机会让孩子选择上汉语学校,民-汉双语学校,或是英-汉双语学校,您会选择哪一项”的问题调查中,91%家庭选择让孩子上汉语学校,5%家庭选择民-汉双语学校,还有4%的家庭选择英-汉双语学校。在对“如果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本民族语言学习的需求,您将通过什么方式让孩子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开放式问题调查中,80%的家长表示孩子的语言教育将通过家庭成员,如祖父母辈、父母和其他亲友实施。此外,由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因素,一些久居城市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城市中出生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家庭成员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能力逐渐弱化,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转用汉语,因此16%的家长表示目前暂时没有找到可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本民族语言。虽然已经明显意识到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功能、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在城市生活和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但少数民族家庭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突出表现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的肯定和认同。再者,由于受到城市教育现状以及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考虑到以后子女走向社会后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多数家庭在行动上还是倾向于培养子女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甚至如果有机会,还希望子女再学习一门外语。

调查中,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在“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保持本民族特征”与“通过学习汉语和外语以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两难境地中呈现出相对矛盾的心理状态,同时在“民-汉双语”的教育理想环境与“英-汉双语”的教育现实环境中面临被动的选择与妥协。

四、城市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成因分析

从主观上看,城市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家长自身语言使用状况及语言态度关系密切,同时,一些客观原因,如学校教育发展现状,城市中的现实语言环境对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语言使用现状与语言态度对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影响。芒市作为两种主体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虽然傣族与景颇族语言、文字和汉语一样,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地位,但是由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局限,加之目前现代信息通讯和媒体中所使用的语言普遍为汉语,因此城市少数民族在选择优先使用的语言文字时,通常会把汉语排在前位,少数民族中广泛兼用汉语或者直接转用汉语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对汉语的使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广泛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形成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此外,城市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以及使用能力的变化趋势也对家庭语言教育观念产生重要影响。被调查家庭中,祖父母辈与父母辈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人数和能力随着年龄的降低而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44%的父母辈的本民族语使用能力不及汉语,另有27%的父母辈已经完全丧失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和使用能力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呈现开放性态度,在行为倾向上表现为支持和鼓励子女学习汉族语言文化,甚至学习一门外语,另一方面也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产生危机感,在情感上表现为希望子女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朴实愿望。

2.家庭语言态度与语言教育现状的矛盾。在芒市案例中,少数民族语言态度各要素呈现出矛盾状态。在认知和情感上,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认为本民族语言是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精髓,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标志。这种语言态度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教育观念,因此在调查中,希望子女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家庭比例非常高。虽然在认知和情感上,芒市少数民族家长表现对本民族语言的强烈认同倾向,持明确和肯定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中,由于主观原因不愿意付诸行动,或是由于客观原因无法付诸行动。很多受访家庭表示,虽然很愿意让子女学习本民族语言,但是现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以普通话为主,部分幼儿园还以英语教学为特色,家庭成员中一般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担心如果再在家里教子女学习本民族语言,可能影响到子女汉语以及英语的学习效果。目前,芒市城区学校教育中民-汉双语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少数民族幼儿家长的一个隐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城市少数民族幼儿家长的家庭语言教育观念也随之变化。一方面我们要清楚看到城市化进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影响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注意,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寻得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空间。

[1]戴庆厦,邓佑玲.城市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

[2]高慧,苏德.城市少数民族幼儿语言发展的困惑与选择[J].前沿,2007,(4)

[3]李召存.关于教育观念的理论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

[4]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新社,2002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芒市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健康观念治疗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甘蔗新品种在芒市旱地引种试验的表现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