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的超常搭配及其艺术效果

2013-08-15 00:53宋丽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语码流行歌曲周杰伦

宋丽萍,郑 蕊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沈阳 110136;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 学报编辑部,北京 101123)

20 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歌曲在大众休闲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其文本—歌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歌词是歌曲中的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所以歌词是书面语言的一种;从另一角度讲,歌词是配合曲调可以歌唱的诗,歌词写出来要适合演唱,是歌唱者和听众之间交流的媒介,因此又具有口语的特征。歌词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感染力。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常冲破语法和语义的限制,形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超常组合或表现出某种特殊的语言含义,使语言具有一种语义表达上的模糊性、词语搭配上的陌生感和新颖化,从而使流行歌曲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1]。

1 流行歌曲歌词语言中的超常搭配

在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中,词语的运用有可能出现临时语音形式的变异、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异、词汇意义的变异、语法功能的变异[2]。歌词的创作要利于配曲,要让听众明白。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港台流行歌曲在大陆的日益渗透、人们文化修养的逐渐提高、审美品位的不断升格,歌词的语言变异现象已不再是偶尔的闪现,而成为一种年轻人追求时尚的文化表现。

在流行歌曲中最突出的语言变异现象是超常搭配。所谓超常搭配,是作家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有意识地打破常规搭配或固定搭配,超出常规地组合语言成分,使组合的词句表现出奇异、特别、超乎寻常的表达效果。语言的语码转换和词类的活用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表义上的超常搭配

有时流行歌曲的歌词把表现抽象概念的词与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进行搭配,或将表现人的词语与表现物的词语进行搭配,构成新而独特的文化意味。如:

“节奏在招惹我跟街舞亲热我灌溉原则培养一种独特”

周杰伦《我的地盘》

“虚弱的窗帘留不住房里的黑夜也要走”

梁静茹《彩虹》

“双龙取水取月光我口饮进了一夜的风霜”

孙子涵《祥龙十八掌》

和“灌溉”搭配在一起的一般是具体的事物名词,而“原则”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把“灌溉”和“原则”搭配在一起,让人觉得很新鲜、很突兀。“虚弱”是形容人的,歌词语言中用来形容“窗帘”,将表现人的词语与表现物的词语相连接。嘴巴怎么能饮进风霜呢?这里想表达的是时间之久,过程之辛苦[3]。把一些看似不合逻辑关系、不合语法的词语搭配在一起,给听者带来一种陌生感、新鲜感,这种语言的变异性使流行歌曲迎合了潮流发展,产生了无可名状的美。

1.2 名词量词的超常搭配

名词和量词的搭配,在普通话或方言里都已约定俗成,但流行歌曲的歌词语言中出现了一些尚未被人们约定的名词和量词的搭配现象。如:

“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请原谅我我的自负刻着一道孤独”[4]

周杰伦《以父之名》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4]

周杰伦《东风破》

在这些数量词做定语的结构中,是用具体的东西来测量抽象的事物。“一道孤独”、“一壶漂泊”,这种看似荒谬的用法恰能表达人们内心深处虚虚实实的离愁别恨、孤独寂寞之感,并给人以捉摸不定的感觉。

1.3 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超常搭配

流行歌曲歌词中此种搭配有很多,如:

“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深深看你的脸生气的温柔埋怨的温柔的脸”

林俊杰《江南》

“再见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青春永恒的迷惘”

汪峰《再见青春》

这些修饰语或谓语与中心语的语义相对或相反,逻辑上无法搭配在一起,但作为一种艺术化的语言,经过艺术处理放在一起,适当地使用使歌词显得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悖谬的表象中隐含着词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认识,浓缩着一种哲理,可给欣赏者留下无限的回味空间。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有不少超常搭配的语言变异现象,虽然不符合传统的语法、语言的逻辑关系,但是符合歌词创作的具体语境、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欣赏的逻辑,所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1.4 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的语码转换

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人们可以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或在一种语言中夹杂另一种语言,这就是歌词语言的语码转换[5-6]。语码转换既不符合传统的语法,也不符合歌词语言的逻辑关系,有意识地打破歌词固有的结构和形式,表现出新颖奇异的表达效果,也属于超常搭配中的一种新奇情况。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的语码转换有3 种具体情况。

1.4.1 汉语歌词中夹杂英文[7]

汉语歌词中夹杂英文已成为一种流行现象。一是懂英语的人多了,二是人们从心理上可以接受。尤其是年轻人,也符合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而且大多是情歌或者说是和爱情有关的歌曲,符合年轻人在恋爱时追求洋化,追求浪漫的特点。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SHE《Super Star》

在当今乐坛很有名气的台湾组合SHE 有不少歌曲都有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这类歌曲的歌名是英语,插入的英语语码或和歌名相同,或是歌名的一部分,和整个歌词有语义上的联系。先是汉语歌词,接着插入英语歌词,“You are my super star”在歌曲中出现八次,唱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歌名。

“不要再说lonely因为你是One and only打发时间其实很Easy来一点嘻哈让心情变得Sunny …… 你做我的Baby,Yes my lady”

SHE《Only Lonely》

这首歌词的结尾部分用英语代替了汉语,如果你把英语翻译成中文,不难发现,每句末尾的英语词或词组都以“y”结尾,具有押韵的特点,这些英语语码和歌名或歌曲的主题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这样的歌词组合在流行歌曲的rap 部分出现,听起来却非常有动感。

1.4.2 中文歌词中含有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普通话和方言最大的区别是发音不同。为了表现新奇的语言风格,有些流行歌曲在演唱过程中夹杂地方方言,或普通话和方言交替出现,如:

“我听说通常在战争后就会换来和平为什么看到我的爸爸一直打我妈妈就因为喝醉酒他就能拿我妈出气我真的看不下去以为我较细汉从小到大只有妈妈的温暖”

周杰伦《爸我回来了》

(女)“曾给你驯服到就像绵羊何解会反咬你一下你知吗”

(男)“如果我曾是个坏牧羊人能否再让我试一下抱一下”

王力宏、卢巧音《好心分手》

第一首歌曲歌词语言中加点的部分在演唱过程中是闽南语,再加上周杰伦演唱时语速较快,一般听不清楚,但正是因为歌词语言中夹杂方言,使歌词具有新奇感,吸引听众的注意。第二首歌曲是香港女歌手卢巧音和台湾男歌手王力宏合唱的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男生唱的是普通话,女生唱的是粤语,语音听起来很舒服,诗意也更浓一些,这类语言不翻译反而给人一种神秘感。

1.4.3 中文歌词中夹杂念白

流行歌曲歌词语言中的语码转换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加入念白,使整首歌起伏有致,更有现场感,与观众也更有互动。

“把开怀填进我的心扉伤心也是带着微笑的眼泪数不尽相逢等不完守候如果仅有此生又何用待从头”

(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

(再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伍佰《突然的自我》

1.5 流行歌曲歌词语言中词类的活用

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就叫做词类的活用[8]。流行歌曲的歌词语言中某些词改变了它原来的词性,打破常规,不仅灵活运用了这个词,而且还收到了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比较常见的就是名词性词语变成动词或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词语变成名词或动词等[8]。

“呜啦啦啦火车笛随着奔腾的马蹄小妹妹吹着口琴夕阳下美了剪影”

周杰伦《牛仔很忙》

“迟早对你抱歉地回答就好像一杯隔夜茶我苦涩的喝下眼泪却酸了我的脸颊”

窦智孔《你想听的话》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

周杰伦《发如雪》

一般情况下,及物动词后面可加“着”、“了”、“过”,“美”、“酸”、“凄美”三个形容词后面都有“了”,很显然这里把形容词当作为动词用。夕阳、剪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美”字概括了这幅画的优美,富有意境美。眼泪湿润了脸颊,但这时的眼泪是酸涩的,眼泪直接“酸”了脸颊。离别的场面是凄美的,直接用“凄美”营造出离别时的伤感,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这些动词主观地带有形容词的色彩意义。

2 超常搭配产生的艺术效果

词作家乔羽说:“歌词是语言艺术,它的文学性正在于语言生动准确,而不是从书本上寻找词藻,把歌词写的文绉绉的,不是活泼泼的,生僻和晦涩,是歌词的大忌。一切艺术特别是歌词艺术,以雅俗共赏为好,以孤芳自赏为患。”[9]超常搭配的现象正是这一定义的体现,也正不断地应用于歌词语言领域,并不断被人们接受和欣赏。

2.1 语义表达上的朦胧美

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的语义模糊性说的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很多时候所表达的意义比较模糊,感觉让人似懂非懂,在语义表达上会产生一种朦胧美。周杰伦演唱的歌曲中绝大多数能够产生朦胧美的效果。如他演唱的《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歌词中“雨淋湿了天空毁得很讲究”,“雨淋湿了天空”这句歌词很容易理解,用“淋湿”将“雨”写活了,语言生动形象。一个“毁”字将这一画面打破,“讲究”一词又把听众绕糊涂了,“毁得很讲究”到底是什么样的画面就比较模糊了。再如这首歌曲中“我灌溉原则培养一种独特”,“灌溉”是具体名词,后面可以组合“庄稼”,“原则”是抽象名词,“灌溉原则”到底“灌溉”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听众不得而知。容祖儿《答案》“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般拥挤地上的人们为何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人们为何既拥挤又疏远?周杰伦《完美主义》“伤人的美丽”,蔡依林《假面的告白》“不坦白的坦白”,运用语义相反或相对造成语义上的朦胧美。从以上歌词中可以看出许多流行歌曲歌词语言运用超常搭配,使歌词都具有一种语义模糊性和不确切性,留有一定的语意空白,让听众自己去猜想和体味,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2.2 具有感官上的跳跃性

新颖奇特的语言给欣赏者“一种刺激的惊讶及快感,使吾人对于事物得到更深切的感觉与理解,以增加文的情趣。”[10]流行歌曲歌词语言中的语码转换使歌词语言具有感官上灵动的跳跃感。如何炅《栀子花开》“栀子花开so beautiful so white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本以为是一首中文歌曲,第二句突然夹杂一句英文,听觉出现跳跃,简单的四个单词简洁生动地描绘出栀子花的美丽与纯白,后面又恢复中文歌词。陶喆《爱很简单》开头第一句就是“I love you”,表明这是一首歌唱“爱”的情歌。听众第一次听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记住的应该就是这一句英文歌词。流行歌曲歌词语言语码的转换使歌词具有了感官上的跳跃性,创造了无比生动、丰富而又变化多端的艺术审美效果。

2.3 营造令人回味的意境美

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常有一些奇异的词语组合,这就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唯美的意象,它把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外在物象放置在难以言状的情感中,即把在一般情况下不易连缀的语词搭配在一起,从而建构了无法与现实对应的朦胧诗域。例如周杰伦《以父之名》“一道孤独”,《东风破》“一盏离愁”、“一壶漂泊”,将抽象的孤独寂寞之感加上具体量词进行修饰,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美。再如《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格外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画。那“自顾自美丽”的青花瓷,宛若一古朴典雅的古代女子,清新婉约。词作者用“素胚”、“仕女”、“汉隶”等一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表现出无限的意境。

流行歌曲歌词中诸如此类的意境还有很多,能够从奇美的境界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这些歌词语言运用了超常搭配的手法,衬托出唯美的意境,让接受者感到悲伤凄凉的忧愁,达到一种凄美的审美效果。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歌中这样唱:

“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首歌词纯粹是一些家常话,这些平直质朴的语言只是一家人唠唠家常、亲亲热热、融融乐乐、团团圆圆,宣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种亲情的至美引导着欣赏者在情感中得到共鸣,虽然语言普通,平直质朴,但富有的意境美却令人回味无穷。

3 结论

文章从表义、名词量词的搭配、语义的相反或相对、语码转换、词类的活用5 个方面研究了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的超常搭配,重点分析了语码转换对歌词语言产生的影响。超常规的组合词语,创造出新颖陌生的歌词语言,不仅具有语义上的朦胧美,而且还具有感官上的跳跃性,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美。

(References):

[1]刘冉冉.汉语歌词中超常搭配现象的认知研究[J].科教导刊,2011(12):238-239.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徐凯,叶娇.流行歌词的语言陌生化[J].修辞学习,2004(2):72-73.

[4]杜红梅.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搭配—以方文山作词的歌曲为例[J].考试周刊,2010(47):40-41.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刘斌.语用观下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语码转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5):45-46.

[7]李满亮.从语言学角度看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2-205.

[8]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乔羽.乔羽文集(文章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0]陈介白.新著修辞学[M].北京:世界书局,2007.

猜你喜欢
语码流行歌曲周杰伦
不及格的周杰伦,说好不哭还是哭了!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周杰伦 桀骜的少年也有坚持和守护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不算看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