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3-08-15 00:47赵延生刘国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岁者椎间椎动脉

赵延生,刘国英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损伤、退行性变致使颈椎后关节紊乱,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症候群。轻者头颈肩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出现头晕、心悸等相应的临床表现[1]。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此病以中老人多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法中,又以推拿手法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我院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的98 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 例颈椎病患者中,男42 例,女56例;年龄<35 岁者2 例,36 ~45 岁者34 例,46 ~55 岁者40例,56 ~65 岁者18 例,65 岁以上者4 例。有外伤史者6 例,有长期伏案史者30 例,受凉引起者8 例,无明显诱因者54例。病变在C2~4者32 例,病变在C4~6者66 例。神经根型36例,脊髓型3 例,椎动脉型20 例,交感型8 例,混合型31例。全部病例经影像学检查且临床表现符合颈椎病诊断,就诊时间2d ~5 年,大多为1 ~3 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颈椎布兜牵引法 患者端坐位,自然放松,用布兜颈部牵引,牵引重量为2 ~4kg,持续牵引20min,以患者能耐受为限。

1.2.2 推拿按摩松解法 牵引达到目的后,操作者在患者肩背部沿着脊柱两侧向外施予平推、分理、滚揉、点按等多种手法,尤其在风府、凤池、肩井等穴位进行,以达到松解和解除颈项部肌肉、肌腱、筋膜的紧张、痉挛和挛缩,本过程需10~20min。

1.2.3 对抗牵拉扳拨法 在行此手法前,颈部肌肉群必须达到全部放松。患者端坐位,颈前屈到某一需要的角度。操作者在其背后用一肘部托住其下颏部,手则扶住其枕部(向右扳则用右手,向左扳则用左手)。另一手扶住患者肩部,拇指尖顶住患部颈椎棘突,托扶其颈部的手用力,先作颈部向上牵引,同时把患者头部作被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突发势力,点到即止,听到“咯咯”响声为佳,无“咯咯”响声,也不必强求,拇指尖感觉到患椎棘突滑动即可,此手法2 ~5min。

1.2.4 调解整复法 提拿两侧肩井穴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3次,然后两手指自然松开,用指端轻轻拍打颈背,肩背部反复数次,再用两手掌以虚掌拍击肩背部反复数次,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最后嘱患者作颈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各1 次,无不适整复完毕,此手法10 ~15min。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治疗2 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能恢复原工作,观察较长时间未再复发者;显效:经治疗近2个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但时有不适,能恢复原工作者;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仍需治疗者;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痊愈72 例,显效18 例,有效6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7.9%。

3 讨论

颈椎承托头颅可作多方向的灵活运动,下连胸椎比较固定,因此,在此两段活动度截然不同的颈胸段交界处容易发生损伤,颈椎间盘和颈椎关节的轻微损伤引起瘢痕组织增生,骨质增生,颈椎关节的磨动运动障碍,因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而引起各种征候群[2],即所谓的颈椎病。

颈椎牵引可以增大椎间孔,矫正排列不整,缓解局部肌紧张、痉挛。推拿按摩松解法可以刺激脊柱交感神经链传导到交感神经中枢反射,使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改善椎动脉血供,改善颈肩部的血液循环,促使神经元和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消退,消除颈肩背肌肉的紧张和痉挛[3],对抗牵引扳拨法可瞬间见底颈椎间盘的压力,扩大椎间容量,促使脑脊液循环,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剥离硬脊膜的粘连,椎间关节得到相应幅度的调整[4]。调解整复法可调整并加大软组织的适应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吸收,调整椎间小关节。

牵引按摩疗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有效的方法,是一个调整椎体内外平衡的过程,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有利于外突组织的恢复,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松解神经根与关节囊的粘连,缓解神经根所受刺激压迫,并改善或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以及椎体关节等的解剖位置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6]。

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借助影响学检查诊断不难。治疗中手术疗法不易被人接受,其手术带来的医源性损害也屡见不鲜,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此病病程长,见效慢,故推拿疗法易被患者接受,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法治疗颈椎病必须融会贯通,手法沉浮适中,轻重适度,柔而不浮,刚而不暴,决不可粗暴猛烈。临床上不适当手法治疗而引起的医源性残疾虽然不多,但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1 梁立建. 外科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526.

2 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 外科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83 -584.

3 刘戎.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颈性眩晕60 例[J]. 湖北中医杂志,2010 (11):47.

4 牟伟忠,应有荣. 推拿配合足部按摩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 (9):157.

5 吴毅文. 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J]. 颈腰痛杂志,2004,25 (2):97.

6 杨杰.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 例临床观察[J]. 国医论坛,2008,23 (1):25.

猜你喜欢
岁者椎间椎动脉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