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超文本阅读的思考

2013-08-15 00:53卜丽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超文本元认知学习者

卜丽娜

(兰州工业学院 外语系,甘肃 兰州730050)

一、超文本阅读

通讯网络技术的普及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随时随地搜索和查询各种知识、信息,并进行即时阅读,实现移动学习模式。这种灵活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线性阅读(LinearReading)不同,它打破了章节之间的线性单元,融合了声音、图像等多种形态,我们称之为“超文本阅读”。超文本是用超链接,将各种不同时间、空间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组织成网状文本。TedNelson1965年在一次美国计算机器协会的报告中创用超文本 (hypertext)一词。他认为包括三个方面:1.电子文本形式;2.崭新的信息技术;3.出版形式。他指出,超文本是指无序的写作——枝叶蔓生的文本形式。如大家目睹,这是一系列的文本块。超文本阅读可以使学习者通过点击链接的方式,在网络信息中漫游,轻松地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和即时信息,同时还可以检索下载相关文本等内容。故超文本阅读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发散性,互文性等众多优点。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外语自主学习的大气候下,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相关知识的超文本阅读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使超文本阅读发挥其优势,以帮助学习者们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呢?

二、超文本阅读的特点

人人皆知,传统的线性文本都是通过篇章分布、页码标注等固定的方式潜意识地限制和规定了学习者的阅读顺序,学习者的思维惯式似乎就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印刷的顺序——逐篇、逐章、逐节、逐页、逐段、逐行以至逐字地阅读下去(当然不排除很多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需求不同,而打破常规的阅读方式,进行创作性的阅读)。这样,读者只会孤立地阅读,无法与作者进行动态交流和沟通,无法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迷惑进行即时的查询并得到解决等等。

超文本阅读却不然,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作者与学习者的融合

McLuhan(1962)很早就把网络电子通信的影响说成是重新部落化(retribalization),在地球村中我们回到了部落的、神话般的存在。在“所参与的电子媒体的影响下,线形的排印工人重新学习”神话般地生活。我们生活在一种意识形式中,知识不存在于知者之外,或体现在物质文本中,而是戏剧般的、社团化地生活着,如同口授时代的人所完成的神话那样[1]411-22。地球村使我们彼此的距离、界限、等级变得模糊了。学习者与读者的融合性,实质就是读者的创造主动性。但它需要读者发挥积极主动的内在因素,作为消极被动的学习者不可能实现自己与读者的融合。由于超文本与传统的线性文本在阅读模式上的不同,在浏览顺序上可自主控制和选择。学习者在遇到自己迷惑不解的知识点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或给作者写下提问留言,在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时,学习者也可以很直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作出相关的评论。读者能够冲破了现实生活中既定的师生、地位的权威等级的无形约束,增加或删除相关文本,真实陈述自己的观点。它体现了语篇文本话语的协作化和民主化,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学习者的主动再创造性。“作为超文本的消极读者是不可能的”。“超文本的读者总是所阅读文本的共同作者,有时成为主要作者。”[2]

(二)文本间的交互性(inter-textuality)

文本间的交互性简称文本间性,又称“文间性”、“互文性”或“文本互涉”,即文本的互文性,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1969年在《符号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的这个概念。她在书中指出,某一特定文本并不纯粹是某一位作家的成果,它受读者及读者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超文本以其非线性、超链接等将文本潜在的互动性、开放性清晰呈现于学习者眼前,使文本潜在的交互性一目了然。网络上的文本都能够被点击链接到无限数量的其他在线超文本,甚至可以链接为声音、图像、动画等更有视觉冲击力的超文本。如果说,印刷页面的线性语言欢迎的是简单的、清楚的观点,那么网状线性的超文本所提供的是多面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声音。没有一个超文本语篇是独唱的,它总是与一个声音不和调的合唱团合作,与许多其他网络接点联系[2]。因此,我们说超文本以点击链接的方式实现了文本间的交互性。学习者可以不受任何既定模式的限制,做任意的点击并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链接,自在地回旋于文本与文本之间,并可以随意地在某个位置停顿,进入另外一个语篇,进行无限制的扩展阅读。

心理学研究认为,文本的阅读不仅是对句和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所接收的文本与先前的不在读者当前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文本相整合,以形成局部和整体连贯的心理表征。也就是说,读者所接收的文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处于文本交互性中,处于与其他文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型构的文本场之中[3]。文本间的交互性的本质就是没有起点与终点的循环,同时也是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扩展。超文本阅读这一特点,使学习者们便利了在文本间的跳跃,实现了知识信息之间的穿梭与融汇,更好地掌握了目标文本背后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大大地开拓了学习者的视野,丰富了原有的知识与信息。

辩证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一切物质都是对立存在的。因此,超文本阅读具有如此强大的优点外,必然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因素。

三、超文本阅读引起的问题

超文本阅读的特点决定了相同知识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路径链接得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这种“非线性”即“不确定性”会引起超文本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出现。

(一)局限性——认知负荷

超文本阅读中灵活的非线性序列影响情境模型的建构,非线性特征提供了更多的节点和连接,超文本这种近似随机的阅读浏览模式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链接方便了读者的同时,出现了许多冗余与干扰信息。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超文本一旦呈现出无尽的链接、无限的扩展、无尽的跳跃、无限的交织、无尽的历险……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则会形成一种漫无目标的游荡,甚而“迷路”[4]。因此很可能导致学习者感到迷惑,使其犹如陷入错综交织的迷宫,增加了心理负担,引起心理认知负荷,从而导致各种可能性问题的出现,如迷航(disorientation)、认知过载(cognitiveoverhead)等。从而使学习者在阅读中把握不住主干和重点,陷入迷茫。

(二)优越性——促进学习者的自主阅读(认知灵活)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灵活便捷的超文本形式构建适合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能够对阅读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认知灵活性理论是由Spiro(斯皮罗)等人提出并倡导的一个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此理论反对传统的机械教学,倡导随机通达的教与学,它主张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给留有广阔的建构空间。超文本非线性的阅读模式类似人类认知的联想性、发散性、跳跃性的特点,学习者追随链接,经由不同的路径进行阅读,改变了传统文本的逻辑性、连贯性思维,摆脱了传统文本的束缚,寻找信息知识的个性化的组织获取方式,完成了知识认知的独特的内部构建,获得了知识的多样化阐释,拓宽了思维的空间。

四、超文本阅读对学习者的要求

超文本所引起的问题与其优越性是相辅相成的,是由超文本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很多专家建议从页面导航、超文本结构设置等方面入手作出相关解决方案。我们在期待电脑网络专家们改进并完善超文本本身技术问题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开发学习潜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监控能力。因此,就必须加强其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可大致分为: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就是对材料信息的重现,帮助学习者将注意力维持。精加工策略则是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个体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优化其学习方式,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其自我监控能力。

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心理内化的过程,是学习者认知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认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心理学家Kelly提出,个人构建的思想强调在处理学习任务时每个人使用不同的个人构建方法,因此,学习者需要着重培养其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当学习者置身于更真实、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环境中进行超文本阅读时,培养其认知策略使他们能够帮助学习者对丰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并理解记忆。同时在无尽的超链接的“诱惑”下,元认知策略就能够帮助其在整个过程中发挥有效的监控能力,使之避免“偏题过甚”。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认知负荷所引起的“迷路”和认知过载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学习者可以畅游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享受超文本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体验学习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感。

五、结语

线性文本阅读中,学习者得到的是时间线性的、条文化的有序发展的阅读体验,超文本阅读中,学习者得到的是不断地奇思异想的、无限的块茎思维的超高原式的游牧美学感受[4],两者的区别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和落实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并有效的语言输入量,让学习者实现快乐有效地自主学习。同时,它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能够在超文本自主学习中及时的扮演多重角色——设计者、指导者、协作者、中介者等[5],使学习者能够在这场技术大变革、教育观念大更新的气候下受益,提高自身获取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Brent,D.E-publishingandHypertextPublishing[J].E-journal,1996(2).

[2]胡壮麟,超文本及其语篇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4(5):3-8.

[3]徐翔,邝明艳.接受与效果研究中的潜文本[J].文艺理论研究,2010(1):15-19.

[4]龙柳萍.超文本阅读中的读者接受[J].广西社会科学,2011(8):134-137.

[5]卜丽娜.教师中介对英语写作自主性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156-158.

猜你喜欢
超文本元认知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应用超文本建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
思维的模拟外化:概念超文本建构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超文本阅读认知负荷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