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2013-08-15 00:55刘玉强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政治

刘玉强,潘 敏

(1、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高校师德,即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高校领导、辅导员、教师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大学生的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在理论和实践上将两者统一起来,明确高校师德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行为榜样,是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和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统一的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它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高校教师不仅是大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更应该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生活上的参谋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力量,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品德和行为表现[2]。

高校教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他们的思想、人品和认识会在教学与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要用自己崇高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以及真善美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做学生学习效法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好。孔子说过“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促使他们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3]。大学生活正是大学生向社会角色转变的过渡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阶段也是人生知识技能奠基、思维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在一所大学所受的四年大学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重塑他的性格[4]。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道德和品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教师的品德言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5]。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以大学教师不但要教育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坚持德育至上,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统筹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高校师德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割裂两者的关系将他们作为两项对立或者不相关的工作去做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在经济、法制等很多方面还远落后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旧的价值观念已经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多发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传播和产生,这些腐朽的思潮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侵蚀和腐蚀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价值取向,使很多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实际,注重实用,尤其是关系到高校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教师住房改革、奖惩制度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旦不能如己所愿便对工作、党和国家产生情绪和怨言,甚至在课堂和办公室发表个人的不满,不顾我国现实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而盲目同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民主、人权和经济待遇等条件相对比,流露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向往和赞美,这些为了自身狭隘利益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过激的言语对大学生已有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迷茫和矛盾的心理,不知所措。

(二)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到位,教书与育人脱节,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目前在高校存在职责分明的两支队伍:一支主要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教师队伍;一支主要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在日常的工作中基本上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作用。但是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很多辅导员教师为了增加自己的工资收入,也加入了评职称、上课教书的行列,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冷漠甚至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更是漠不关心甚至是闻而不问,这种本末倒置现象非常普遍。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认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职工作,因此在给学生授课时不仅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有的教师政治信仰模糊、工作、生活、做学问的作风不端正,给学生起到负面的影响。如有的老师上课不能按时到岗,经常提前下课,甚至个别教授利用自己的经验钻学校教学管理的空子,随便找一个借口应付学生就不来上课还不会扣工资,有的教师即使来了也没有认真备课,上课时随意发挥,以至用与教学计划完全无关的课堂内容应付教学任务和学生,还有的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对学校和社会发泄不满的平台,散步一些不良信息误导学生。个别教师的这些行为严重缺乏教师应有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能起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表率和模范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以后的作风产生深远而有害的影响。

(三)存在自私自利以及滥用职权的现象。受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部分社会阴暗面的“感染”,部分高校教师的师德便逐渐被淡化,很多大学生普遍体会到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所谓的“小社会”,也充满着各种复杂而隐形的利益关系和阴暗面,这些隐形的利益关系和阴暗面从某种程度上说与部分高校教师存在自私自利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有很大关系。比如从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来说,还是没有改变高中老师说了算的模式,反而愈演愈烈,发展到部分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团委老师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这背后难免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阴暗面,所以很多学生也是心知肚明而又无可奈何。负责学生评优、入党和勤、贷、免等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老师,很多都参有与自己“关系”好坏的因素,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还有个别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不认真听课、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如果关系“够铁”,期末考试不仅能及格而且还可以得高分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敢怒不敢言。这些自私自利的行为和滥用职权的现象给大学生做了负面榜样,很多大学生已经认可甚至学会了这种处世方法,不仅让人堪忧!

(四)对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据楚天都市报记者随机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近20多名大学生的调查,除两名同学表示与授课老师接触比较多外,其他学生均表示和授课老师没交流、很疏远,多数大学生读书四年不被老师认识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大学生都这样形容大学老师:“大部分老师只有上课时才能看到,专业课的问题一般是通过邮件和老师联系,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不多”[6]。就不用说高校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和引导工作了,一般高校教师上完课就去忙自己的事情或者回家,很少主动留下来利用课余时间与大学生交流、谈心并且给予是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做学问的,这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是高校专门做学生工作的老师也是在办公室“稳坐钓鱼台”,消极被动的开展学生工作,等着学生有事情来办公室找自己才处理,也很少积极主动地关心同学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又不知道该向哪些老师寻求帮助,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信任以至于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有的需要帮助的学生也不愿意找老师帮助,单纯的靠自己或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甚至个别同学因为思想等问题的困惑而走上不归路。

(五)学术研究的作风上存在诸多问题。很多高校教师为了获得好的待遇或者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在评职称和学术研究上不讲学术道德,存在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现象,所以取得的很多学术成果经不起考验和推敲,各种媒体上经常可以经常看到某大学教授甚至院士的论文涉嫌抄袭、剽窃等问题被曝光。据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您接触到的高校教师在学术上是否有抄袭、挂名现象”,被调查教师认为“非常普遍”和“较为普遍”的分别有17.7%和40.6%。对于如何处理这一现象,被调查教师中认为“坚决批判,给予行政处理”的占36.5%,认为“在现行体制下,这种做法可以理解”的有6O.4%,认为“司空见惯,无所谓”的占3.1%[7]。可见高校“学术腐败”现象在很大范围内还是存在的,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和思考。但由于体制上以及社会风气等原因,对其在一定程度上又给予了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部分高校老师以可乘之机,这种消极的学术态度和行为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的设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组织高校教师深化理论学习,树立崇高品德,坚定政治立场。加强高校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高尚的师德情操是产生强烈事业心的思想基础。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能让教师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践行师德义务,形成道德习惯。学校要有划地组织教师尤其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而坚定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深化教师论学习,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领导班子率先学习,以调动大教师学习积极性;二是营造浓厚的政治学习氛围,鼓励人人都参与理论的研读和探讨;三是建立学习制度和考查制度,确保理论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效果[8]。此外,也可以定期组织老师学生到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切身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高校教师只有树立高尚的品德,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起到以身立教的作用,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自身职责,育人德育为先。既然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有两支队伍,而且他们都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那么加强师德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能动作用,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具体来说,首先要明确规定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的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到人,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力度。对于专职辅导员要严格控制其上课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学校考核与学生年终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检查辅导员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并取得应有成效。其次,对于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也要从作风和言行上加以规范,要使他们树立明确的教书与育人于一体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爱国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恪尽责守”,“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严谨笃学,终身学习”等五个方面的职责[9]。同时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和提升教师的出勤、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考核机制,对学生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差的部分教师要严肃处理,保持教师队伍的敬业爱岗和责任意识。只有两支队伍相互配合和协调,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德育为先的氛围,使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以高尚的师德建设带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三)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高校师德建设步伐缓慢和随之出现的自私自利及滥用职权现象说到底是因为国家和各地区对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3.48%[10]。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优化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应该得到全社会和高校的承认,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要求,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之中,通过细心、周到的工作,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师德氛围。只有努力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境地地位和社会地位,切实保障他们的物质利益,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去,这样才会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四)健全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领导监督、约束管理体制。加强师德建设制度是保障,必须从制度和体制上入手。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建设,确立高校师德建设的领导监督机制。高校师德建设的重点在领导,学校领导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领导不仅要率先垂范,还要监督做好整个学校的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并且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使学校领导抓师德建设这一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是确立师德建设领导监督机制的基础要求[11]。其次,强化师德建设的约束管理机制。目前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存在的师德缺失并不是个别现象,但是目前对高校师德缺失的现象却没有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这是高校师德建设效果甚微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强化相关的约束管理机制,设立和完善各种师德建设的各种形式的奖励制度,并且和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相挂钩,坚决执行职务晋升师德缺失“一票否决制”,还要加强道德和舆论约束机制建设,要重视道德和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谴责学术道德缺失的现象和行为,促使教师个人自觉进行自我道德约束,提升自身师德水平和品质,恪守高校教师的职业准则和学术道德。同时,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也必不可少,要经常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教师的师德践行状况和发展水平,经常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积极开发学生评价师德状况的专业软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高效师德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良好的师德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目前高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两者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从而在全面推进师德建设得同时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刘霁炜,廖凤林.高校师德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8-29.

[2]任燕.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J].教育,2006,(02).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4]支戈壁.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再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黄长喜,肖云.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高校师德建设[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5).

[6]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 -dxxy/news/2010/04 -1/2238916.shtm l.

[7]陈丽英,潘建华.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86-87.

[8]朱玉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99-100.

[9]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http://news.163.com/10/0512/10/66FR3UEH0001124J.htm l.

[10]新京报报道2010年2月22日,http://www.18vr.com/2009/11/21/357702.html.

[11]支戈壁.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再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政治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