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膺参与谼中结社活动考辨

2013-08-15 00:51伍光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结社万历文人

伍光辉

(衡阳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南 衡阳 42100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关于龙膺参与谼中结社之事,清代陈田的说法对学界有很大影响。陈田 《明诗纪事》云:“君御官徽州时,入汪司马谼中社。由司马以交王元美。元美赠诗云:‘不嫌诗社累,仍傍酒人过。’”[1]王永宽据此认为 “龙膺在徽州时,和罢官家居的汪道昆过从甚密,曾加入汪道昆发起成立的 ‘谼中诗社’”[2]。梁颂成教授也认为: “万历八年(1580)进士及第后,龙膺初任徽州府推官,一到任就结识了文学巨匠汪道昆,并加人了他领导的谼中社。不久,又与汪道昆、屠纬真、李本宁、俞羡长诸名流,结白榆社。”[3]《中国历代名人大词典》“方弘静”条亦云方弘静:“少时与乡人结诗社,入仕后,汪泊玉方擅时名,倡谼中社,再三招致,不肯往。晚年多结撰。有 《素园存稿》。”[4]李玉栓在 《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的特点、成因和作用》一文的明代安徽地区文人结社概况表中列谼中社,而其依据就是 《明诗纪事》[5]。其实,关于汪道昆结谼中社之说,始于清初钱谦益,其 《列朝诗集小传》称方弘静 “迨入仕,汪伯玉方擅时名,倡谼中社,再三招致,匿谢不肯往”[6]。然考汪道昆在谼中结社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汪道昆并无结谼中诗社之事。李玉栓君对安徽文人结社颇有研究,在 《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稽考》中依陈田 《明诗纪事》、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言及谼中社,但又 “疑此即为白榆社,而陈田、钱谦益以地称之”[7],此说颇有道理。汪道昆参与并主持的文社很多,最有名的是万历八年所结白榆社与万历十四年西湖之滨的南屏社。钱谦益万历十四年刚2岁,在信息不发达的当时,恐难对之一一明了。关于汪伯玉再三招致,方弘静不往之事,也只能是道听途说。以地称社,自在情理之中。而后人 “汪道昆结谼中诗社,龙膺入谼中社”之说实在是以讹传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龙膺参与谼中结社活动之事进行细致的考辨。

龙膺于神宗万历八年 (1580)进士及第,不久被任命为徽州推官,万历十四年 (1586)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归家,从此再没到过徽州。龙膺在徽州前后凡六年,与汪道昆、屠隆、李维桢、俞羡长诸名流结下深厚友谊。同时,龙膺在谼中参与结社的相关活动都与汪道昆有关,因此,考察龙膺在谼中参与结社的相关活动,就要重点考察汪道昆在万历八年至万历十四年的结社活动与著述以及屠隆、李维桢、俞羡长等人的著述。

汪道昆 (1525~1593),一名守昆,初字玉卿,后改字伯玉,号南明、南溟。歙县千秋里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张居正、王世贞为同年。历任义乌知县、南京工部主事、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史、福建巡抚等职,嘉靖四十五年罢归。隆庆四年以原职抚治郧阳,之后,历任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万历三年致仕。其后家居,直到离世。汪道昆一生参与的结社活动很多,但在谼中结社,只有丰干社、白榆社和肇林禅社。

丰干社是在汪道昆的具体组织下发起成立的。汪道昆 《丰干社记》云:

往余家食,窃称诗谼中。……谼中吾党,犹奉功令,守诸生,必得近地为幸,遂盟七君子,为 “丰干社”。七君子则孝廉陈仲鱼,文学方献成、方羽仲、方君在、方元素、谢少廉、程子虚。会吴虎臣将游江淮,顾以布衣来会。盟既合,虎臣行。适余起家,拱中虚无人矣。诸君子讲业丰干之上,修故约如初[8]。

可知丰干社为汪道昆于嘉靖、隆庆之际退官家居谼中时发起,最初参加者乃陈筌、方策、方简、方宇、方用彬、谢陛、程本中等 “七君子”与汪道贯、汪道会,后吴守淮加入,其目的是切磋时文,以应科考。汪道昆主要起发起和指导作用。而据 《汪南明先生年谱》隆庆四年载: “二月,奉钦依,着以原职抚治郧阳等处地方。”[9]则汪道昆参与丰干社活动当在隆庆四年 (1570)汪道昆以原职抚治郧阳等处之前。龙膺万历八年(1580)才释褐徽理,且 《民国歙县志·人物志》、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潘之恒 《丰干咏序》、屠隆 《方建元传》皆言及丰干社及其成员,却无一提及龙膺,可见丰干社与龙膺确实无关。

肇林禅社是文人禅社。肇林旧有社,文人禅社则始于万历十二年 (1584)汪道昆所结之社。《民国歙县志·杂记》称: “汪道昆通佛法,结肇林社。”[10]据汪道昆 《肇林社记》所说,参加该社首次活动的僧人有十二人,缙绅学士有十二人,山人二人。十二缙绅学士为:方定之、詹东图、陈仲鱼、方献成、方君在、方羽仲、郑夷吾、程子虚、吴无怀、吴延秋、汪仲淹[8]。此时龙膺在徽州为司理,与汪道昆等交往甚密,但其中没提龙膺。而龙膺 《汪伯玉先生传》称汪道昆:“晚而佞佛,创肇林安禅,宇内名德苾刍,无不参询宗旨,一如裴公美张,无尽风范。”[11]显然是一个局外人的评判。且若龙膺曾入社,自当言及。其他相关人的文献中也没提及龙膺,所以龙膺也没有加入肇林禅社。此外,汪道昆还曾为其弟等的 “颍上社”做过 《颍上社记》,颍上社成立于万历初年,入社成员有六人:方君在、潘玄超、潘元仲、汪景纯、方子中和程用修,但颍上社以研习时文为目的,早已进士及第的汪道昆、龙膺不便加入,若以指导者身份加入,也会有记载。然遍搜与颍上社相关的材料,并无龙膺参与颍上社活动的记载。因此,龙膺在谼中参与的结社活动,只有在当时名气很大的白榆社。

结白榆社之事,龙膺 《汪伯玉先生传》中有记:

予小子释褐徽理,为万历庚辰,下车首式先生之庐……翌日,揖阿淹、阿嘉二仲,暨王仲房、谢少连、潘景升诸风雅士。居久之,屠纬真仪部、李本宁太史、吕玉绳司法、沈嘉则、郭次甫、俞羡长诸名流先后至,乃结白榆社于斗城。集辄白堕为政,扬扢今古,辨析禅玄,卫玠神清,支郎理胜。彼既亹亹,次亦泠泠,递献异闻,杂呈雅谑。无生饮一石始沾醉,以达曙为恒,时而阑及生平,犹记崖略[11]。

万历八年 (1580)庚辰春,龙膺进士及第,同年为徽州推官。龙膺到任后即拜访因丁母忧而家居的汪道昆,次日又拜访汪道贯、汪道会、王仲房、谢少连、潘之恒。后屠隆、李维桢、吕玉绳、沈明臣、郭第、俞羡长等名流先后到来,于是结白榆社,结社地点在斗城。而汪道昆 《游黄山记》记白榆社成立经过更为详细:

所部倚办司理,比岁周行列郡中。会计吏入朝,司理兼摄郡县事。日多暇,则就余称诗,且进余二仲及潘生。会郭山人次甫见客,乃就东郭宰白榆社,属余长之。其地错部姿而属斗山,盖聚星之义也。毕计得代,司理将溯秋浦、历姑孰而抵吴门。余谓由黄山径青阳,去秋浦差近,即果胆,宁令车辙避名山?司理以为然,请受方向,其驾中权,奉长者宰,请举社以从。适问二客与俱,召善琴者许太初,载之后乘[8]。

从汪道昆的叙述可以看出,白榆社酝酿于“计吏入朝,司理兼摄郡县事”之时,到准备游黄山时已正式创立。发起者为龙膺,社长为汪道昆,最初参加者六人:汪道昆、龙膺、郭第、汪道贯、汪道会和潘之恒。而其 《送龙相君考绩序》谓白榆社创社时: “入社七人,谬长不佞,君御为宰,丁元甫奉楚前茅,郭次甫隐焦山,岁一至,居守则吾家二仲及潘景升。”[12]所记最初参加人数较龙膺所记少。汪氏此文,意不在详述结社过程,所记不确,实属难免。嗣后,李维桢、屠隆、徐桂、沈明臣、俞安期、胡应麟等文人名士相继入社。

而龙膺所说也不一定为确数。如周弘禴 《白榆社草序》云:

邹次父住焦山,而素习左司马汪伯玉先生,更与其二仲善也,故往来于新安,而酷爱斗山之胜。乃就大司马谋结社,社曰白榆,左司马实主兹社,而余楚人龙司理君善宰之,入社者则潘景升并仲淹、仲嘉也[13]。

周氏提到邹次父入社之事是汪、龙所未提及的。至于汪道昆为社长,龙膺为宰之事则确定无疑的。龙膺 《太函尺牍序》中亦言及结白榆社之事:“余以弱冠待函丈,幸厕白榆社学诗,而辱函翁国士我,属予宰社,今集中所称宰公者,即膺也。”[11]而其 《胜果园记》记社中活动更为详细:

遂以庚辰 (万历八年)获隽,筮仕理官……以公暇结社白榆,太函公属予宰之,称宰公云。

已,以太函为黄山游,偕者仲淹、仲嘉暨畲宗汉、郭次甫、潘景升诸子,第泉品石,纪以诗铭。已,为白岳游,则李本宁太史、何仁仲典客至自楚,晤谈甚畅。居六年所,去之日,太函公祖予严陵钓台之畔,辄方舟而下,大集文士于西泠,棹月六桥,筇云三竺。已,历昆山入娄江访弇州公,留欢五日夜而发。弇州赠予五言诗六首。已,陟虞山,陵姑苏台,属周公瑕、张伯起昆季为东道主,汗漫石湖、虎丘者久之。已,如锡山,登北固,直指金焦,盘桓浃旬乃别[11]。

文中记白榆社重大活动有:登黄山,游白岳,送宰公离任,汪道昆携龙膺娄江访王世贞,还有大集文士于西泠登虞山,姑苏台,游石湖、虎丘、登北固山等。

白榆社是万历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诗社,从万历八年社事初创至万历十九年 (1591年),集会活动一直持续不断,成为当时东南地区重要的文人集会。钱谦益即谓:“隆、万间,谼中主盟,白榆结社,腥脓肥厚之词,熏灼海内。”[14]梅守箕《潘景升诗集序》谓:“汪司马与其二仲结社里中,则景升为称首,龙君御司理董其事,若李本宁、丁元父、佘宗汉、屠长卿辈递宾之,而又未尝不推让景升,景升篇什又独多,有 《白榆社诗》。”[15]

除上述诗文外,在汪道昆等人的其他一些诗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白榆社的一些活动踪迹。如 《太函集》卷一一六有 《甲申春三月乙未宰公将以考绩行,孙秘书、丁明府、郭次父、潘景升及不佞二三兄弟饯之扈跸行营,去白榆社差近。是日五星聚于奎壁,适宰公揽揆之辰。问其年,春秋二十有五。相与登歌为寿,属余先鸣》,写万历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白榆社再聚,龙膺将以考绩行,恰巧又为龙膺25岁生日。于是相与登高为寿之事。又如佘翔 《薜荔园集》卷四有 《冬至汪伯玉召集太函馆,同屠长卿、徐茂吴、吴少君、龙君御、吴叔嘉、汪仲淹、仲嘉、潘景升暨悦公,得灯字》,乃是万历十三年冬至,白榆社在太函馆成立后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社集之事。汪道昆还有 《宰公以使事出境,适太公自卫郡以子舍举子,闻比其还,不佞率同社各赋二章为贺》、 《闰月望陪龙宰公集遂园即事》、 《九日邀龙相君奈明府登南山绝顶归而遇雨》、 《秋闰招徐茂吾入社同宰公赋》、《宰公集同社许氏园分得城字》、《宰公从同社诸君子集遂园分得星字》、 《白榆社送宰公席设于桃源别业》、 《石屿出渐江中流,上有古松亭,亭如盖,宰公帅诸生据石行觞,喜而有赋》、《李含之徐茂吾集龙君御邬汝翼父子及予兄弟汛湖得春字》、《舟沂大洋喜宰公至》、《龙司理君御过予楼居题名柱笏得松字》、 《司理公过余太冲馆访佘宗汉,时郭次甫、潘景升在焉,分赋得南字》、《酌斗亭同司理公赋》、 《自黄山归白社奉怀 司理公》、《送龙司理课绩天官》、《宰公从同社诸君子集太函分体得七言绝句得威字四首》[11]等诗。这些诗歌记录了白榆社的一些活动。而分题斗韵、交游赏乐、饮酒赋诗是其主要的活动,这些活动表现出文学性与娱乐性兼具的群体互动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晚明文人结社活动的重要特征。

文士结社既促进了文人间的情感交流,又为切磋诗文技艺、砥砺思想增添了机会,对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影响至为突出。因此,文人结社活动研究作为切入晚明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应该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汪道昆与龙膺都是晚明时期著名人物,他们主持或参与的文人社团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了解他们参与文人结社的情况,对于我们全面把握晚明文学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1]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482.

[2]王永宽.中国戏曲通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07.

[3]梁颂成.书成三黜题孤愤,诗就千篇逼大家——龙膺的生平与创作述论[J].湘南学院学报,2008 (4):28.

[4]中国历代名人大词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14.

[5]李玉栓.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的特点、成因和作用[J].黄山学院学报,2011(6):45.

[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403.

[7]李玉栓.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稽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10 (10):48.

[8]汪道昆.太函集:卷七五[M].合肥:黄山书社,2004:2134,2134,2134.

[9]徐朔方.徐朔方全集:第四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42.

[10]石国柱,楼文钊.民国歙县志:卷十六[M].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

[11]龙膺.龙膺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09,108,97,97,504-509.

[12]汪道昆.太函集:卷七[M]//续修四库全书:第134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91.

[13]周弘禴.白榆社草序[M]//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长沙:岳麓书社,2004:121.

[1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J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471.

[15]黄仁生.日本现藏希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M].长沙:岳麓书社,2004:284.

猜你喜欢
结社万历文人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
文人与酒
文人吃蛙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宋代文人爱睡觉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文人与石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