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2013-08-15 00:5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衡阳师范学院产学研

焦 铬

(衡阳师范学院 科技处,湖南 衡阳 421002)

衡阳师范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1.以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带动产学研结合。衡阳师范学院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整合科研资源,认真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立项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09年学院共获得国家级项目3个,2010年获得4个,2011年获得9个,2012年则突破到12个,且项目的分布也由原来的3个系部增加到10个系部。这些重大科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将集中力量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合作培养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主动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和研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可以以低成本、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水平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难题。

3.大力推进市校产学研合作。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衡阳师范学院主动与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科技产品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与地方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4.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整合学院优势学科和技术优势资源,联合具备实力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构建集项目、人才、基地、产业于一体,“开发—中试—产品—商品”无缝链接的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双方在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1]。

二、打造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科研工作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学院把队伍建设、团队建设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各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的作用,促使科学研究从“分散”走向“集中”,倾力打造出更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我院的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资源环境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团队”,博士和在读博士比例达到81%,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积极开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有关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项;发表学术论文158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教学成果奖4项。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团队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及学术声誉均得到较大提高。创新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验收结论为优秀。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打造为快速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院围绕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战略要求,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汇集了高层次优秀人才和优质科技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省高校、体现湖南特色和优势的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学院的原始创新能力。依托“铅锌冶化与新材料”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学院与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签署了“低毒或无毒塑料热稳定剂研究”、“间接法汽车轮胎用高档氧化锌研究”项目合同。申报的“利用钢铁厂锌灰和高砷氧化锌生产饲料级硫酸锌”等项目,获得湖南省高校产业化培育项目立项资助。

四、发挥社科基地优势,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院加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整合人才、智力资源,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区域、行业、产业发展提供研究成果和科学依据。衡阳师范学院有3个省级社科基地(人居环境基地、船山学基地、环境教育研究中心)、4个衡阳市社科研究基地(衡阳市情与对策研究中心、衡阳市法学研究基地、衡阳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基地、衡阳市城乡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依托这些基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应用性和对策性研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合理有效的决策参考。

五、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经济建设总是息息相关,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衡阳,理所当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高校的一重任就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地方高校更是义不容辞,主动肩负起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任[3]。衡阳师范学院一直致力于湖湘文化、船山文化、抗战文化、蔡伦文化、南岳寿文化、南岳宗教文化、衡东土菜文化、常宁油茶文化的研究,学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高校学术研究与城市经济发展结合,为发掘、弘扬本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智力支持。

六、立足省市联合基金,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受到专业和学科的制约,与地方企业对接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短板。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的设立,有效地改变了这种局面,为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打开了一条便捷通道。衡阳联合基金是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衡阳市政府共同设立的省市联合基金。学院在2010年获得衡阳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智能电网环境下多阶段随机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研究”和一般项目“纳米高导热变压器油的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立项资助后,2011、2012年学院又有5项衡阳联合基金一般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受到已资助项目的激励,学院教师申报衡阳联合基金的热情日益高涨。在2013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又有6位老师与衡阳当地企业签订合作意向,联合申报衡阳联合基金项目。通过衡阳联合基金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院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七、搭建合作平台,拓宽合作渠道,主动为地方服务

学院利用人才与研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省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开展了各类合作:由衡阳市政府主办、衡阳师范学院承办的衡阳党政门户网英文网站已建成并成功运行,在2011年第五届中国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测评中,名列全国地市级政府英文网站第八位;与紫光古汉集团衡阳中药有限公司开展“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物农药残留中分析检测的应用”的研究;与江西开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型多功能太阳能灭蝗器”的研究;与湖南莱昂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式轮胎压力监测互联系统”的研究;签订各种合作协议20多项。同时衡阳师范学院还与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及9家企业一起,签约组建了盐卤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下一步,学院将和合作企业在项目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将以更明确、更具体、更有效的方式开展合作,确立长期、稳定、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和合作企业互助互利,共同发展,为衡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以服务地方为基础,重视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求,衡阳师范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3],高度重视发明专利、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的实施与转化工作,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应有的先进、适用的发明创造,提高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学院在专利申请、实施和保护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一是支持和鼓励发明专利的申请,在科研项目申报、成课请奖等方面,优先支持可产生发明专利的项目,将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指标。二是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中,重点支持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三是落实授权专利的奖励,激发教师申请发明专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各类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经费专款专用。四是建立和完善保护机制,及时协调和处理涉及的纠纷及侵权事件。

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地方高校科学研究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高校科研工作要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和科研成果转换,实现校地双赢。

[1]湖南省教育厅 .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G].湘教发 [2010]45号.

[2]赵子华.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实证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6(7):30-31.

[3]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6):6-7.

猜你喜欢
衡阳师范学院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洛阳师范学院
大城衡阳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