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实例走进物理课堂

2013-08-15 00:44七台河市逸夫中学王传利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摩擦力实例滑动

七台河市逸夫中学 王传利

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深化认识规律及生僻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的最大难点,学生也感到不愿意学、难学。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要解决教和学的困难必须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因此,物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一根本,把生活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到一起,物理知识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就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技能和技巧了。

第一,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和设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特点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景,如:我们使用的电灯泡,当闭合开关时,电流从电源出来,经过导线达到灯丝,由于灯丝的发热,直至发出光来,用作照明,这就是电传输中在电阻上发热的物理现象;电风扇的使用,是利用了电流在导体中流过时,导体周围产生的旋转磁场,使风扇的电动机旋转(电磁力)带动风叶旋转而“做功”的物理现象;把锅放在发热(或燃烧)的炉子上,而炉子上发出的热量使锅内的食物吸收热能而被烧熟,是利用了热传导的物理现象;风扇或扇子能有风,是利用了其他的力使扇子的两面产生了不同的压差,从而产生了风(空气动力);车子和人能在地面行走,是利用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力学)来达到的,等等。让这些真实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得到深刻的理解。

第二,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

在讲解《摩擦力》一课时,教师先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实例,如: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的行走;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就会近寻找石块等物坠在车轮下;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杆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等。在学生感知了摩擦力存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这些生活实例中找出共同特征,建立摩擦力的概念,接着我们又提供了学生喜欢的人物,周杰伦站在斜面上这种生活情境讲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力的分类,根据生活经验讨论了摩擦力存在的条件。摩擦力是一种力,它有力的三要素,在探究三要素时,我们提供了下列生活情境,通过摩擦力的生活实例,分析了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在讲授摩擦力方向时我们提供了如下情景:学生喜欢的动物坐在雪橇上,进而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有时相反,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在探究摩擦力大小时,我们提供了这个探究小实验,让学生伸出右手,轻压桌面滑动一次,重压桌面滑动一次,比较两次的感觉有何不同,接着又保持相同压力,在桌面上滑动一次,在桌面的背面滑动一次,比较两次的感觉,在这种生活经验中,为了把这件事说得更清楚,我们就该思考一个什么问题,使学生能在这种情境中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接着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教师依据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科学地猜想,为实现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探究摩擦力大小因素时,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不仅探究了猜想的因素,而且也探究了其他因素,不少同学采用了超常规思维,有许多意外发现,可见通过生活实例,发展了创造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教师要通过和生活实例有联系的教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经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现象反映,它直观、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热传递时,开始不是介绍热传递的方式种类,而是先给学生做一个“火烧金鱼”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的结果和他们意想中的不一样,他们就会萌发出“我也要试一试,弄个究竟”的强烈愿望。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可见,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摩擦力实例滑动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一种新型滑动叉拉花键夹具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神奇的摩擦力
滑动供电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一种基于变换域的滑动聚束SAR调频率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