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行业报刊网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

2013-08-15 00:49史新明
江苏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出版物报刊水利

史新明

(江苏省水利信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水利的地位越显重要,社会对水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社会了解水利的重要窗口——行业报、刊、网,其质量要求自然也必须提高,这就对水利报、刊、网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

一、提升编辑业务素质

从目前水利行业报刊网编辑人员现状看,真正具有专业学历和资质的较少,绝大多数是边工作边学习,这部分人员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为宣传水利事业、促进水利专业技术交流、推进水文化建设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期文化事业建设的新要求和水利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水利报刊网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提高宏观把控能力。无论作为什么行业的编辑,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具有宏观把控能力。宏观把控能力体现在编辑自身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理解和把握上,这是保证水利报刊网保持正确方向和宗旨的需要。水利报刊网大部分属综合指导类出版物,很多都是机关主办,宣传并帮助广大读者理解、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一项纲领性重要任务。而作为水利报刊网的编辑们,如果没有宏观把控能力是很难完成这项任务的。此外,宏观把控能力还体现在对出版物的整体把握,如整体的协调性与系统性、文章刊登的时机等。

(二)广学各类新鲜知识。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这句话的寓意就是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编辑出版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令传统的与文字打交道的编辑们应接不暇。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编辑在工作中要接受众多方面大量的新知识。水利报刊网除了其宣传的功能外,更多的还承担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交流管理经验、探讨政策理论、传递知识信息等功能,所以,水利行业报刊网的编辑人员,同样需要“杂家”精神,广学各类新鲜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当然,这种“杂”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是着重在水利专业基础上向其边缘学科有效延伸,即与水相关的一切自然科技、社会人文等学科。

(三)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必要的业务培训是提炼编辑基本功的重要途径。文字组织能力、编辑策划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可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中得到不断提高,但毕竟没有正规的培训来得系统、具体。就目前水利系统用人单位实际而言,编辑真正参与业务培训的机会很少。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编辑列为水利的边缘学科,认为编辑就是改改错别字,什么人都能做;同时,在编辑培训的投入上也明显不足。为此,笔者建议,水利行业报刊网的用人单位,要学习正规出版社的运行模式,把编辑人员的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编辑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熟知水利行业特点

水利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又在不断拓宽。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赋予了水利行业更为特殊的重要地位。作为从事水利报刊网编辑的人员,无论是水利专业毕业,还是编辑出版专业或者其他专业毕业,都需要更进一步地认识水利、了解水利、熟知水利。

(一)把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定位。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在现代农业、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提升到治国安邦、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作为一名水利行业的编辑,必须深入学习,充分认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新定位,这也是作为一名水利报刊网编辑最重要的政治理论素质。

(二)关注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水利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既给水利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有许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在此过程中,广大水利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实践探讨必然增加,水利系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典型经验也不断积累,大量在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必然会更加丰富水利行业报刊网等各类媒体。为此,作为水利报刊网的编辑,必须时刻关注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诸如水资源管理体制、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投融资机制创新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编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了解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水利报刊网是水利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政策解读的职能。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包含了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编辑人员只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以上仅是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共性内容的罗列,未必全面,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自身出版物栏目设置特点增进了解、增加悟性、不断学习,尽力成为“专家”。

三、强化工作责任意识

编辑工作,从微观上讲是对一类出版物的加工、制作,从宏观上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保证出版物质量,还是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编辑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基础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一)社会政治责任。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出版工作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主力,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激励、启迪、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社会责任。因此,编辑必须具备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时刻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确保图书出版工作不偏离正确方向,切实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文化传播责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水利行业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传承先进水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树立文化意识,精心策划文化栏目,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先进的水文化凝聚精气神,促进水利行业和谐健康发展。

(三)质量担当责任。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编辑部)经营生产的生命线。出版物的质量与编辑的责任意识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只有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才能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作为把关出版物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质量担当责任,加强自学能力,以复合型、通识型、学习型人才标准要求自己,增强稿件编校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要坚持国家标准,确保编校质量,力争做到“零差错”。要秉持更高的责任心,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编校差错,善于从自己以及他人的编校差错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猜你喜欢
出版物报刊水利
百强报刊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2017年出版物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