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9-01 10:42柳晓燕江新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物体板凳生物化学

柳晓燕,江新华

(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的学科,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大部分中职生入学成绩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热情低,而生物化学内容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所以中职生学习该课有一定的困难。为取得良好的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能力,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不断尝试,寻求适合中职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1 采用目标教学法,帮助中职生抓住教学重、难点

中职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归纳总结能力不强,上课时分不清主、次内容,课后又不知道如何复习、巩固。采用目标教学法,参照教学大纲,把每次课需要掌握、理解及了解的内容分别以学习目标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记在课本上,帮助他们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利于其课后复习及日后查看。

学习目标可以在学习授课内容前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期实现学习目标;也可以放在学完相关内容后提出,让学生作答,借此评价其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后一种方式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再加以点评和鼓励,以此锻炼其归纳总结能力。

我们曾连续3年分别在中职4个平行班进行目标教学法和非目标教学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目标教学法实施教学的班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明显优于采用非目标教学法的班级(对比班),学期考试成绩也明显高于对比班级。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中职生在思考中学习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抽象、理论性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忌“一言堂”,否则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昏昏欲睡。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问题设计要以学生为本,难度不宜过大,要使中职生经过简单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中职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生物氧化”时,先让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划出定义,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是不是生物体内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进行生物氧化?”学生一愣,马上看书,随即回答:“不是,只有糖、脂肪、蛋白质可以进行生物氧化。”“是的,只有三大供能营养物质可以进行生物氧化。”教师表示肯定后,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生物氧化是不是在我们实验室的试管里进行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立即回答不是。教师解释道:“生物氧化当然是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具体是在生物体的什么场所进行的?”学生看书确认后回答:“生物体细胞内。”“那么生物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H2O、CO2和能量。”“是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经过思考,一般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只有三大供能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可以产生能量,它们彻底分解的产物是H2O和CO2。”这正好与第一个问题相呼应。最后,再总结式提问:“生物体内哪些物质可以进行生物氧化?生物氧化进行的场所是什么?生物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脱离课本回答出这些问题。用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在一问一答的轻松氛围中,理解并记忆生物氧化的概念。

又如,在学习“糖原”时,课本上的解释:“糖原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分支多、分子量大的多聚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教师在介绍这一概念时,可以边读边启发学生思考:糖原分支多说明什么,它是不是和多肽链、多核苷酸链一样是线性分子?分子量大说明它是什么类型的生物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还是生物小分子?说它是多聚葡萄糖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糖原在体内的作用?它存在于动物体内还是植物体内?问题越辨越明,经过学生的思考、回答,教师再评价、解惑,即可轻松地实现学习目标。

3 巧用形象比喻法,化解抽象难懂的生物化学理论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许多理论抽象难懂,中职生第一次接触,往往很难理解。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打比方,一方面可以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另一方面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能降低底物与酶结合的几率。因此,我们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抢板凳的游戏进行比喻。例如,游戏中有4个板凳,第一回合有4位学生参加游戏,每位学生都一定能抢到板凳。第二回合,仍然是4个板凳,增加1位抢板凳的学生——共5位学生参加游戏,导致抢到板凳的几率降低。竞争性抑制作用中的酶好比游戏中的板凳,抑制剂好比游戏中后来加入的学生。后来加入的学生使得原先参加游戏的学生抢到板凳的几率降低,同理,竞争性抵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使底物与酶结合的几率降低。

又如,在讲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时,课本中提到“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由其来源与去路的动态平衡所决定”,很多学生不理解“动态平衡”的意义。教师又进行比喻,1个水槽有3个入水管和3个出水管,如果入水管和出水管同时完全打开,使入水速度与出水速度相等,那么水槽内的水位有没有变化?很简单,没有变化,即达到一种平衡。那么水槽内的水有没有变化,是不是原来的水了呢?很显然,水有出有进,已经不完全是原来的水了,此时水槽内水位的平衡就是一种动态平衡。

再比如,在讲到“脂类物质的运输”时,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想到河对岸去,但河上没有桥,你又不会游泳,你如何过河?学生马上想到乘船。教师加以引导,脂类物质难溶于水,就像我们不会游泳,它们在血液中也需要载体运输。运载脂类物质的载体是一类蛋白质,我们称之为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就像是大客轮,大客轮可以同时运送很多人,载脂蛋白则可以运载多种脂类物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另外,血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不参与血浆脂蛋白的构成,我们也可以用比喻加以说明:游离脂肪酸不需要乘坐大客轮,它有自己的私人游艇——清蛋白。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记忆深刻。

4 使用列表比较法,加强中职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生物化学知识点众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层出不穷。寻找和挖掘易于被中职生接受的方法,帮助中职生理解和记忆生物化学知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列表比较法能简明、直观地展现和对比需要记忆的重要知识点,对需要比较记忆的知识点的识记很有效。

例如,在学习了“核酸的分子组成”后,将核酸的分类、基本组分、两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列在一张表格中(见表1),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很容易记忆并方便日后复习巩固。

表1 构成核酸的基本组分及主要核苷酸

在学习了“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后,我们采用列表比较法将两条代谢途径的要点进行对比(见表2),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表2 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的比较

5 运用课堂讨论法,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生物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很多知识点环环相扣,各章节内容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孤立地介绍知识点,要充分运用讨论法,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活理论知识。

例如,在学习“糖的3条分解代谢途径”时,在分别讲解了这3条途径的各自特点后,引导学生讨论这3条途径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在学完“糖的6条代谢途径”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包括这6条代谢途径进行的条件、生理意义及各条途径之间的代谢联系。通过讨论、分析、评价,最终使学生明白,糖代谢的各条途径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各条代谢途径的进行都是与生理需求相适应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糖代谢的相关知识。

另外,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已学的名词、术语或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复习,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求温故而知新。例如,在学习“糖酵解过程”时,催化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的酶,在一般组织中是己糖激酶,在肝脏中是葡萄糖激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两种酶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我们把它们称为什么酶?借此复习同工酶的相关内容。在学习“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反应”时,多酶复合体含多个辅酶,由此引导学生讨论:各个辅酶分别含哪种维生素,缺乏这些维生素分别会引发哪些缺乏症,辅酶与结合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在讲到“脂肪的储能供能”时,让学生讨论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什么?它可以提供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比例是多少?在讲到“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载体是清蛋白”时,与学生讨论电泳的相关知识及人体血清蛋白的组分。

6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抽象,理论深奥枯燥。在授课过程中,将生物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申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引申出加酶洗衣粉在使用时温度不能过高;在讲“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时,给学生解释为什么提倡采取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方式锻炼身体;讲到“生物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时,联系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及护肤品大宝SOD蜜;学习“生物转化”时,与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等。

总之,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形象比喻法、列表比较法、课堂讨论法、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化学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物体板凳生物化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生物体的氧感受与适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板凳狗
小板凳
板凳狗
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变》教学案例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