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文,汤旭磊,贾秋月,陈学彬,贾彩云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市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患病率的90%,是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型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等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身健康,易使其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又会产生消极影响,引起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并发症危险增加[1],对其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躯体不适和心理压力会使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2]。以往研究主要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很少对其情绪障碍及血糖控制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情绪障碍及HbAlc的主要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选择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85人,其中男139人,女 146人;病程 1月~32年,平均病程(7.23±6.04)年;年龄 26~84岁,平均年龄(56.83±12.7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8人,初中70人,高中及中专92人,大专47人,本科及以上48人;124人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占43.51%,165人有神经系统及视网膜并发症,占57.89%,100人有泌尿系统并发症,占35.09%。
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以及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影响血糖药物的患者。
1.2.1 研究工具(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人口统计学特征资料。
(2)抑郁自评量表(SDS)[3]。SDS共包含20个项目,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SDS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3分。
(3)焦虑自评量表(SAS)[3]。SAS共20个项目,评分方法与SDS类似,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0分。
1.2.2 测定HbAlc含量 HbAlc含量测定采用微柱层析法。
1.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主要采用描述分析、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SDS得分≥53分者162人,占56.84%,其中男性73人,占25.61%,女性89人,占31.23%,男女抑郁情绪发生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0.570,P=0.450)。SAS得分≥ 50分者153人,占53.68%,其中男性63人,占22.11%,女性90例,占31.58%,男女焦虑情绪发生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2.311,P=0.128)。 285名患者S D S 平均得分(53.60±11.12)分,男性(52.38±11.29)分,女性(54.75±10.87)分,男女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1.804,P=0.072);SAS 平均得分(49.97±11.34)分,男性(47.89±11.42)分,女性(51.94±10.52)分,女性得分高于男性,有显著性差异(t=3.110,P=0.002)。
以SDS和SAS得分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人格特征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1、表2)。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有人格特征中的抑郁(D)、精神衰弱(Pt)、性别、生活事件、病程以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有人格特征中的癔病(Hy)、精神衰弱(Pt)、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以HbAlc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人格特征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3)。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lc的主要因素有抑郁情绪、病程、治疗依从性、年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及视网膜并发症等。
表3 2型糖尿病患者HbAlc的多因素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人们加强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作用的认识,充分考虑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中的作用。崔明等[4]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研究发现,内科住院患者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障碍,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为28.6%和32.1%。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发生率为56.84%和53.68%,与相关研究[5]相似。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为人格特征,即抑郁(D)、癔病(Hy)和精神衰弱(Pt),以及生活事件、病程、并发症、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这可能由于该组患者自我暗示性强,依赖性强,具有自责和抑郁悲观倾向;疾病病程长,复发,并发症等问题,对自身疾病和躯体不适的过分关注,表现出对疾病及预后的担心和恐惧;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担心疾病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害怕失去劳动能力等原因。此次研究还发现,女性S A S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认知方式、女性生理特征(内分泌和激素水平)和心理特征、较缺乏安全感,以及女性角色、责任、对事件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有关。
HbAlc可以反映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被认为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糖代谢控制得不好与患者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6]。本研究发现,有抑郁情绪的患者HbAlc水平比无抑郁情绪者显著升高,与相关研究[6]相似,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lc的主要因素有抑郁情绪、病程、治疗依从性、年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及视网膜并发症等。说明抑郁情绪是影响HbAlc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抑郁症状使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而皮质醇、生长激素及神经肽的分泌大量增加,这些物质与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异生,导致HbAlc水平升高。研究发现,抑郁情绪、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都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血糖控制。糖尿病本身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又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导致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会影响糖代谢控制,从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强调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在饮食控制、身体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水平。
[1]王英,付丹,杨青,等.小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34-1435.
[2]Lustman P L, Clouse R E, Irakaw I A, et al.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 A primary care perspective clinical diabetes[J].Clin Diabetes,1997(15):122.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4]崔明,张玉山.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临床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2):99.
[5]范庆利,邓彦峰.心理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6):757-758.
[6]李梅香,马振武,王传升.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