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合视角的产学R&D联盟发展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3-09-10 01:58黄攸立
中国科技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产学竞合竞争

黄攸立,王 茜,洪 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内生增长理论提出,由创新引起的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而R&D活动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由于R&D投入巨大且存在着知识的外溢风险,企业与大学R&D活动都会受一定限制;同时政府希望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最优配置,使得R&D活动达到社会最优水平,这就为大学产业之间的R&D联盟建立提供了现实意义。因此,促进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产学R&D联盟成为一股研究热潮,随着产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产学的研究视角依然只限于彼此的合作,包括对合作模式、合作行为、合作机制等的研究,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1-3]。

竞合 (Co-opetition)概念由Brandenburger和Nalebuff首次引入战略管理的领域,并提出价值创造的过程本质上是合作,而价值分配的过程本质上是竞争[4]。此后,学术界对竞合理论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Padula和Dagnino认为在组织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过程都会涉及一个利益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竞争与合作矛盾而又统一的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竞合[5]。产学R&D联盟的建立是基于双方的互补特性共同投入人力资金创造价值,共同分享R&D成果分配价值的过程,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合作关系存在于联盟过程的始终。综上考虑,基于学者们尚未从竞合角度对产学R&D联盟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国内外文献,从竞合的视角分析产学R&D联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构建其路径发展模型。

1 产学R&D联盟建立的前期竞合

产学双方要在不确定性高并且复杂多变的环境里维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外部环境中努力争取资源,如资金、人才、技术等,掌握关键资源的控制权[6];但与此同时,双方又希望通过合作降低成本、获得知识溢出效应等[7],即产学在R&D联盟建立前期就处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氛围。竞合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Walley提出企业参与竞争或合作的倾向受内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8],同样,在产学R&D的初期竞合中,联盟的建立也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推动。

1.1 竞争因素

在R&D联盟建立前期,产学之间会因为资源的投入问题而产生利益冲突,也会因为彼此合作目标的不同而产生分歧,从而进行谈判,双方都会试图利用最少的资金、人员达到目标,这就会影响联盟走向。而对资金、人力投入的博弈与合作目标的不同更多是体现双方在价值分配上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被列为竞争因素。

(1)R&D资金。

市场经济下,创新的投入、创新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新成果应用都必须以资金为中介[9]。产学R&D联盟的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联盟中企业提供的项目经费、政府提供的专项经费,其中政府资金起着引导和扶持作用,企业则成了资金的主要投入者。大学自然希望资金充裕,但是企业必须顾及生产经营的多种因素而尽可能降低资金投入;同时政府资金的分配也会在双方使用上引起冲突,因此,体现价值分配的资金冲突造成了双方的竞争[3]。

(2)R&D人员。

随着R&D活动的开展,R&D人员已经成为各组织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尤其是训练有素、知识渊博的高层次R&D人员,属于稀缺资源。大学拥有训练有素和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成为一些企业获取R&D人员的重要来源,但是大学更希望一些专家学者能够争取学术成果最大化,Grant就曾指出学者的商业化活动过多不利于学术研究,从而导致大学会抑制产学合作意愿[10]。因此,企业希望大学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花费更多精力参与R&D活动,而大学则会相对有所保留,这同样引起的是价值分配冲突,形成竞争态势。

(3)合作目标。

产学R&D联盟是大学、企业基于共同需求,运用市场规则,形成有明确产出的利益共同体[11]。产出是联盟的共同追求,但是联盟建立前期,双方会因为各自组织特征的异质性而产生不同的合作目标,企业会要求R&D成果产业化,大学会要求R&D成果学术化,即联盟成员追求的目标错位[3],因此双方必须协商,达成彼此都满意的合作目标,这个协商过程就涉及利益分配,竞争性不可避免。

1.2 合作因素

R&D活动的绩效与官、产、学三方的契合程度高度相关[2]。企业、大学都希望自己的R&D活动能够成功,政府希望R&D活动能够为社会带来收益,那么三者作为与R&D活动密切相关的主体,都会有意愿借助各种途径提高研发成功可能性,即产学自身特性和政府平台会形成影响联盟建立的主要因素。这种因素更多的是促进双方合作、实现价值创造,因此,被列为合作因素。

(1)企业特性。

企业在获取外部资源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资源利用和整合能力,Cyert和Goodman提出产学合作就为企业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机会[12]。企业本身的特性需要通过与大学的交流合作来提升组织文化、丰富知识储备。同时,R&D是一种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企业渴望成本最小化、风险最低化,因此,企业希望有其他组织分担成本和风险。2010年Eom和Lee对韩国企业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企业需要伙伴共同分担成本和风险的动机显著影响企业参与产学合作[13]。

(2)大学特性。

大学是非营利性组织,其职能一直被认为是教学与科研,但是随着创新的非线性发展,大学作为创新系统的子系统,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追求自身经济价值的理念也逐渐被挖掘。Grant认为大学需要筹措科研经费,除了程序复杂的政府资助之外,大学可以凭借自己的R&D能力让企业与其合作,同时,大学需要掌握市场信息,以从事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R&D活动[10]。

(3)政府平台。

国家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对能够带来技术创新的各个子系统,政府就会通过鼓励、引导他们进行合作,达到创新最大化,例如美国的拜杜法案就是促进产学合作的最佳案例。政府牵头的产学合作基地、研发中心等为产学R&D联盟的建立发挥了枢纽作用,同时一些政府R&D基金只向大学、企业合作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也促进了产学R&D联盟的建立。因此,政府支持是促使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13]。

2 产学R&D联盟的竞合互动与演化

竞合关系存在难以管理的问题,当外部环境变动程度较大,组织环境失去原本的平衡,竞争会加剧;组织间管理体系差异较大,制度不匹配,竞争会明显;组织间领导认知模式和组织文化差异较大,竞争会发展,所以联盟发展中竞争的加剧就会使平衡性发生变动。但此时联盟的合作提升因素也会开始出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最终达到平衡,这一过程就是联盟的竞合互动与演化[5,14]。

2.1 竞争加剧因素

大学、企业在联盟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如组织结构逐渐体现,同时R&D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发展过程中追加成本的存在,而企业追求利润第一的特性造成企业会不断开放式搜索创新,这些形成了影响竞合关系演化的因素。而在联盟中组织结构差异、追加成本和企业开放度更多的是影响双方价值分配的公平性,若不能理性对待和解决就会打破价值分配的平衡,所以被列为竞争加剧因素。

(1)组织结构。

在联盟中,大学、企业组织性质完全不同,大学更为自主,企业则更为制度化。因此,双方成员在R&D联盟中共同工作,面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必然会有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大学、企业在管理模式变更中的谈判,为各自成员利益的竞争。Bengsson和Kock对企业竞合的研究视企业在合作中的地位与依赖性为组织间竞合的关键影响因素[15],同样,大学、企业在联盟中的强弱势地位就成了联盟竞合关系演化的关键因素,谁在联盟中处于强势地位谁就会在竞争中胜利从而控制联盟竞合走向。

(2)追加成本。

R&D是具有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的探索性复杂活动。Laursen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大、科研活动频繁的企业往往愿意与外部科研单位保持联系[16],因为研发活动投入大的企业对外部研发依赖程度相对于一般企业较高,需要外部机构分担风险成本。产学R&D联盟中成本的追加就是一种风险因素,初始成本投入之后,R&D活动的开展造成追加成本就会促使大学、产业之间的讨价还价,双方都会基于彼此的成本最小化策略进行分摊竞争,双方的竞合关系就会受其影响发生演化。

(3)开放度。

Laursen和Salter在2004年提出了开放式搜索创新概念,他们将企业收集信息的手段称为企业的开放度[16],2006年Fontana等将企业的开放度从搜索、筛选和信号传递三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向外发出信号传递时,就是在告知未来的合作者,企业试图扩展自己的战略网络[17]。大学会受其信号传递的影响,因为企业寻找潜在合作伙伴的信息会给联盟大学造成压力,大学会怀疑企业对联盟的信任和支持态度。即在联盟R&D过程中,企业的开放度会造成大学对企业合作的信任感下降,迫使大学对一些独特资源加以控制,造成大学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2.2 合作提升因素

R&D活动的特性决定了技术难度的逐渐提升直至研发成功,同时企业对吸收能力的追求与产学双方对社会声誉的关注客观存在,这些在联盟发展中促进了双方的合作,成为影响竞合发展走向的因素。而且技术难度、吸收能力和社会声誉更多的是在促进价值创造的稳定,所以被列为合作提升因素。

(1)技术难度。

产学R&D联盟基本都是基于创新型知识的合作,在前沿领域进行开发探索,其技术难度远远高于一般的模仿创新。突破性创新企业对外部研发机构的依赖程度高于一般企业,说明越是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对产学合作意向更高,即技术难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16]。产学R&D联盟中,双方都会有攻克技术难关的挑战意愿,大学希望通过技术难度的克服来体现自身R&D能力,在联盟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希望攻克技术难关以实现市场价值。因此,R&D的技术难度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联盟成员更加齐心合力,达到合作性加强的效果。

(2)吸收能力。

Cohen和Levinthal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本身具有的知识水平与知识内涵对于企业认知、吸收、应用外部新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高研发投入不仅能解决技术问题,还有利于企业提高吸收能力[18-19]。在产学 R&D联盟中,企业参与R&D的同时,需要提高其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以丰富知识储备,吸收能力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吸收能力越强越将有利于企业知识创新,因此企业对吸收能力的追求会促使企业在联盟中的合作度提升,获取更多的研发经验,达到对外部知识的吸收更快更强[20]。

(3)社会声誉。

产学R&D联盟的建立脱离不了社会环境,联盟的发展也始终处于社会关注之中,尤其是政府。联盟的成功发展会为后续的联盟建立提供借鉴经验,同时大学、企业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合作声誉来发展不同的联盟伙伴。因此,大学、企业都需要在联盟中关注自身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一旦联盟建立,双方都会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保证声誉的良性传播。在联盟建立初期,政府平台就是推进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政府会提供资金和服务、实施激励政策等,大学、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关注,就必须尽量满足政府期望,保证联盟顺利发展、做出社会贡献[11]。

3 产学R&D联盟的后期竞合

良好的伙伴间竞合互动关系能够为双方带来很多收益,例如:双方能够增加规模经济且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彼此都能节约成本且能够接触技术前沿、新市场,双方都能够创造更多的附加值等[6]。但是当收益增加,紧接着竞合双方就会关注利益分配问题,利益分配的公平性直接影响着R&D联盟的竞争性,而联盟的合作性与利益分配的竞争性能否平衡就决定了联盟的后续存在与否。

3.1 竞争因素

专利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R&D活动的主要产出,经济收入是双方参与R&D活动的直接回报,大学、企业对专利所有权和经济收入此类利益获取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联盟后期的发展态势,满意度高竞争性相对较弱,反之亦然。而且双方获取专利所有权和经济收入更多的是体现价值分配,所以被列为竞争因素。

(1)专利所有权。

对于产学R&D联盟所取得的技术,企业希望获得专利所有权从而保证获取经济利润,大学同样希望专利所有权的拥有从而保证自身学术成果的增加。知识产权制度与企业产学合作倾向显著相关,因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越完善,对创新成果的占有越多,获得利润越高[13]。这说明企业、大学在联盟中对专利所有权的争夺也会受其强弱势地位的影响,尽管双方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强者更可能独占成果,从而导致联盟不公平性增长,而公平与否则会影响大学、企业下次的联盟走向。

(2)经济收入。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自然需要追求经济价值;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创新的非线性发展,伴随大学创新作用的日益凸显,其必然也开始追求自身经济价值。一个大学产业研究收入的积累能够表明其研究内容更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其体制环境也更有利于其同产业之间的互动[21],因此大学对产学R&D联盟的利益分配就会关注经济收入。R&D联盟给企业带来的新产品会直接促进企业经济收入的增长,而R&D联盟却无法满足大学对这种经济收入的直接需求,所以大学在联盟利益分配时会要求企业更多的资金回报,则双方会进行利益竞争。

3.2 合作因素

随着R&D活动的结束,大学、企业会对合作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评估,同时政府对联盟的干预作用开始启动。若合作经验得到重视且政府干预成功,则更可能维持合作,因此,合作经验与政府干预成为影响联盟后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合作经验、政府干预更多的是维持价值创造,所以列为合作因素。

(1)合作经验。

产学R&D联盟的合作经验有助于下一次合作的展开。在合作尾声时,各方对R&D过程中的经验和信誉进行评估总结,相关信息会各自存储,大学研究人员过去参与企业知识转移行为中积累的经验、技能、社会资本会留下强有力的印记,促使他们继续从事过去的活动[22-23]。同样,一个企业分析环境、确认适当的大学合作伙伴也会受其过去行为影响。因此,产学R&D联盟的合作经验会促使大学、企业关注以后的合作机会,促使产学R&D联盟的维持。

(2)政府干预。

政府会避免产学R&D联盟是为获取政府资金而采取的短期行为,因此会采取对产学R&D联盟的监管措施[11]。联盟后期的利益分配会导致联盟竞争加剧,如果联盟解散,政府的前期投入就会收效甚微,这就促使政府对联盟后期的走向进行干预。政府的科技政策可以起到促进知识溢出的广泛和快速发展作用,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是知识溢出的一条重要途径,政府需要在它们的联盟基础上发挥功效,这就更使得政府会干预联盟的继续平衡发展,维持其合作研发。

图1 产学R&D联盟的竞合发展路径模型

4 产学R&D联盟的竞合发展路径模型

产学R&D联盟从建立到演化的发展过程都处于竞合状态。首先,双方要对R&D资金、人员资源的分配进行谈判并共同协商合作目标,且在政府中介作用下基于自身主体特性进行初期竞合,建立R&D联盟;随着共同R&D的持续深入,双方组织结构的差异性逐渐显露,R&D活动的不确定性带来成本追加,同时伴随着企业开放度造成大学对其信任感的疑虑,使得联盟竞争性加剧,但此时R&D活动技术难度增加,双方必须更加依赖有效的合作,且企业对吸收能力的追求会使其提高参与度,从而缓解大学对其的疑虑并增加信任感,加之双方对社会声誉的共同关注,联盟合作性得到逐渐提升,至此,竞争性与合作性的互动调节带来产学R&D联盟的竞合演化;到了联盟发展后期,价值分配的公平性成了主要矛盾,专利所有权、经济收入这些直接利益会造成竞争恶化,但是双方对合作经验的重视以及政府的调节干预会继续促成产学合作,此时,如果竞争性与合作性得以平衡,冲突解决得当,产学R&D竞合联盟就会继续维持以开展新的R&D活动,但若竞合失衡,联盟就会走向解散。基于以上分析,产学R&D联盟的竞合发展路径可以如图1所示。此模型可以帮助产学双方以及政府深入理解两个组织之间互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影响联盟发展的各个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维持联盟的平稳发展。

[1]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37-40.

[2]王瑛.中低技术产业集群中企业产学研合作行为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9):56-61.

[3]李岱素.广东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38-41.

[4]Brandenburger A.M.,Nalebuff B J..Coopetition:A revolutionary mindset that combin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marketplac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5]Padula G.,Dagnino G.B..Untangling the rise of coopetition:The intrusion of competition in a cooperative game structure[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7,37(1):32 -53.

[6]刘衡,王龙伟,李垣.竞合理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9):1 -8.

[7]Mowery D.C..Collaborative R&D:How effective is it?[J].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15(1):37 -44.

[8]Walley,K.Coopeti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subject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2007,37(1):11 -31.

[9]曹静,范德成.基于结构模型的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3):26-30.

[10]Grant H..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partnerships in Australia:Extent,benefits and risks[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Development,2001,20(3):245 -264.

[11]朱云欢,张明喜.国家科技计划如何更好地资助产学研合作[J].中国科技论坛,2011(6):11-14.

[12]Cyert R.M.,Goodman P.S..Creating effective university industry alliances: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7,5(1):45 -57.

[13]Eom B.Y.,Lee K..Determinants of industry-academy linkages and their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The case of Korea as a lat ecomer in knowledge industrialization[J].Research Policy,2010,39(5):625 -639.

[14]Bengtsson M.,Kock S..Coopetition in business networks:To cooperate and compete simultaneousl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4):411 -426.

[15]Bengtsson M.,Kock S..Coopetition and competition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etitors in business networks[J].Journal of business& Industrial Marketing,1999,14(2):178 -193.

[16]Laursen K.,Salter A..Searching high and low:what types of firms use 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4,33(8):1201 -1215.

[17]Fontana R.,Geuna A.,Matt M..Factors affecting university-industry R&D projects:The importance of searching,screening and signaling[J].Research Policy,2006,35(2):309 -323.

[18]Cohen W.M.,Levinthal D.A..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J].Economic Journal,1989,99(397):569 -596.

[19]Cohen W.M.,Levinthal 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 -152.

[20]曾德明,贾曙光,禹献云.吸收能力视角下联盟企业关系资本对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5):21-26.

[21]D'Este,P.,Patel,P.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 in the UK:What are the factors underlying the variety of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7,36(9):1295 -1313.

[22]王涛,顾新.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建立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10):114-119.

[23]Bercovitz J.,Feldman M..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academic department:who participates and why[C].Copenhagen:DRUID Summer Conference,2003,(6):12 -14.

猜你喜欢
产学竞合竞争
《从竞争到竞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推介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感谢竞争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
竞合之道
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民生班”为例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