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中的功能与效用研究

2013-09-10 01:58
中国科技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工具决策评估

王 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6)

1 策略信息工具的内涵释义

策略信息的定义是指“为了提供给正确的决策人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所进行侦搜、处理、扩散与保护信息的一系列行动”[1]。在科技信息管理领域,策略信息可解释为“提供科技决策者在发展与执行其策略、政策与介入方案措施时所需的特定信息”[2],其延展出来的策略信息工具则意指“提供科技决策者全面性、客观性、政治上公正且高瞻远瞩的信息方法”[3]。策略信息工具主要包含: “愿景与优先推动项目前瞻”[4],目的是对未来科技进行系统性研究,确定出可产生最大效益的新兴科技领域;“针对特定科技选项含义的科技影响评估”[5],目标在于整合利益相关者意见以提供科技决策的系统化程序;“解析行为的效益评估”[6],此中包括了科技延展路径、事中监控与创新稽核三种方法,主要意图在于评估计划的布局、实施与结果是否与愿景相一致。

科技决策者若使科技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必须由传统的由上往下反应式转变为预应式与参与式二者合一的科技决策过程,因为“科技信息生产或接受行为主体内在的高质量信息需求和对多样化信息形式的追求都能产生信息质量提高的内在驱动力”[7]。因此有效使用策略信息工具不仅可撷取决策所需的策略信息,同时可作为经济杠杆的动员工具,以提升社会大众对决策的体认与共识。有效使用策略信息工具工具,可产生更务实、有效与切题的科技决策策略。诸如广泛参与意味着策略信息方法广泛邀请所有利益关系者加入决策程序;实证基础意指策略信息工具透过整合经验数据与严谨地分析,使得科技决策更具客观性;调解校准表明策略信息工具在利益关系者之间引起互动学习与促进共识;支援决策体现出策略信息工具不仅使得决策合理生成,更重要的是促进决策方案的实施效用。

由于公众要求决策品质提升与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综合专家经验与实证研究的科技决策过程已成国际趋势,科技决策者需要系统性与持续性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其决策选择的信息与经验,这也有助于大幅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而科技决策中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层面的专业信息的渗入,但目前“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多数仍停留在政策鼓励层面,实践工作还缺乏具体法规政策的引导、扶持和保障,这无疑限制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的发挥”[8]。因此对科技决策者而言,则需策略信息工具来协助进入系统性的知识与经验学习轨道,跳脱短期反应的负面决策循环,这样的科技决策才更具说服力,更容易得到社会与公众的支持。

2 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阶段中的功能与统合

2.1 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阶段中的功能

策略信息工具可应用于科技决策的不同阶段,通常有效科技决策的主要障碍在于决策所需知识的分散本质,策略信息工具可协助确认、选择、结构化与转化知识,达成广泛基础与共识,促成最佳科技决策的出现。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不同阶段中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阶段中的功能

科技决策前瞻阶段意味着形塑决策的未来愿景,并提出实现愿景最佳途径的建议以及揭示优先推动的项目,此阶段应用策略信息工具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科技决策计划规程的合宜性,整合科技供给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利益相关者,侦测与提炼行动方案的可能选项,对优先推动的项目形成共识。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阶段表明未来愿景达成共识后才能界定决策方针的优先次序,还需审慎评估获得正式通过特定选项的含意,并制定出迈向愿景的详细步骤议题。议题设定通常透过广泛调研产生,此阶段适用策略信息工具中的科技影响评估来分析信息,并利用专家群参与判断,透过专家会议讨论形式提供出兼具前瞻性判断与支援决策的程序,而后筛选出合适的决策议题。科技决策的路径布局阶段详述意味着决策规划阶段,亦即把决策议题规划出具体执行方案,此阶段适用策略信息工具中的科技延展路径来实现科技需求与资源投入的合比例匹配。科技决策执行中的监控阶段表明计划与行动方案的执行过程必须透过策略信息工具中事中监控来确保决策程序的循序渐进性,并采取适当的行动调整以达成预期的最佳化状态。科技决策结果的评估阶段会使用策略信息工具中的策略评估与创新稽核来检视决策的结果效用,并把评估结果与改善建议回馈给下一阶段的科技决策前瞻。

策略信息工具之所以在科技决策阶段中扮演着不同功能,是因为策略信息工具中的诸种方法皆源自各自独特的理论背景与经济脉络,并各自在相对独立的领域逐步成熟形成。虽然方法多元化是策略信息工具的优势来源,但若没有以统合观点而任不同取径并存,就无法耕犁出科技决策阶段中的关联性,策略信息工具也可能变成决策的障碍。

表1 科技决策前瞻、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与科技决策效益评估的统合关系

2.2 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阶段中的统合

就统合而言,“信息资源的本质就是协调和整合,对于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而言必须依靠多元合作、多方协调进行管理”[9]。由此,策略信息工具中的科技决策前瞻、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与科技决策效益评估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科技决策前瞻可增强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与科技决策效益评估,扩展事前评估的内涵,增进效益评估的策略可信性,进而促进科技决策的策略适用性;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借由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从而增进前瞻实务的社会议题,并对科技选项的应用潜力与影响形成共识,同时还有利于使效益评估的价值议题更详尽;科技决策效益评估则主要透过科技延展路径、事中监控与创新稽核的分析来阐明前瞻与事前评估的展望性结果与实际应用,效益评估的结果则可作为科技决策规划与执行的参考,详尽的统合关系参见表1。

策略信息工具是处理复杂决策议题的要素,而且这些议题都是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与不连续性的科技外部环境,尽管策略信息工具仍无法完美实现科技决策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所需的全部决策信息,但却是确认事实、澄清价值与定义科技决策目标的最佳化程序。

3 欧盟应用策略信息工具于科技决策中的路径释义

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整体的研究能量鉴于与美国等科技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不足,再加上知识累积相当缓慢,以致无法与美日等国的生产力表现一较上下。在2000年欧盟高峰里斯本会议提出在2010年前将欧洲转化为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系的策略目标,透过聚焦前瞻、评估与创新的三位一体要素,期冀促成欧盟的永续发展与社会凝聚力。此后欧洲研究区 (ERA)概念成形,2002年巴塞罗那欧盟理事会设定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中的投资必须在2010年达到整个GDP的3%。在2007年ERA绿皮书中特别强调科技决策前瞻中愿景与优先推动项目的重要性,聚焦于不同治理层级 (欧盟、国家、区域)的科技决策与执行合作,我国在此项的表现有所差距,“虽然信息产业在我国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但是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相比其作用还比较弱,还不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基点角色”[10]。区域在欧盟发展共通的ERA政策计划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活化欧盟区域的科技决策系统是欧盟形塑成竞争力知识经济体的关键要素,然而欧盟各区域在科技决策制定中的异质性很大,因此,透过策略信息工具推动科技决策创新成为欧盟委员会不遗余力的策励之举。

欧盟自第5期架构规划 (FP5)伊始便致力于发展策略信息工具,这些工具已经在欧盟资助的科技决策平台的设计与评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诸如“协助评估决策的规划与行动,透过提供起始计划的策略信息来支援目标的次序规划,乃至帮助确证必要的决策行动方案”[11]。第7期架构规划 (FP7)、决策创新计划 (CIP)与科技结构基金(TSF)都一致认可科技决策的合宜性产生须借助于策略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如FP7规定每一特定的科技决策领域都有责任完成该领域未来选择的事前分析,以确认可能对欧盟产生的影响。这样的规定在于整合科技决策前瞻与事前评估二者所产生的决策目标与绩效指标,以便能回馈给后续的科技决策效益评估,进而为科技决策者提供更大效用,让科技决策的循环流程更顺畅的运作。

位于德国的斯图加特的欧盟区域策略决策中心 (SEZ)于2004年正式导入策略信息工具,例如将科技决策前瞻与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作为SEZ在跨国合作中的挑选优先次序选项组合的工具,并从中汲取了其他策略信息取径,诸如科技决策路径布局与创新稽核等。SEZ协同巴登-符腾堡州的重要区域伙伴共同开展科技决策专题研讨会,“借助向前看 (前瞻与事前评估)与向外看(效益评估)活动来完善科技决策系统,强化策略决策能力的同时,引导科技决策呈现良性循环”[12]。SEZ已成功地联结了两层级的策略科技决策:其一为企业科技决策层级,依靠企业策略信息工具来定义未来企业模式并与创新伙伴共享决策成果以求永续发展;其二为科技决策创新层级,在决策创新系统中运用策略信息工具协调大学、产业、公共部门三条螺旋利益链的关系,以期在科技发展愿景与长远规程上达成共识,“美国信息创新的基础也在于具有良好的产学研有效结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科研运行机制”[13]。SEZ还将策略信息工具导入了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地区的信息通讯业、机电整合业与生命科学产业,同样在这些群聚中取得了成功,现正进一步将其应用于跨区群聚前瞻的科技决策议题设定,期冀作为新时期科技决策的策略引导。

4 结论与建议

图2 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中的综合效用

鉴于国家科技经费总额的资源有限性,对科技决策者而言更须仰赖策略信息工具作为决策依据。就我国长久以来科技决策形成机制而言,相对比较缺乏系统化的有效整合,由此应不遗余力的将兼具系统化整合特性的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的前瞻、实施与结果阶段加以广泛推展。

4.1 有效整合策略信息工具中的方法以发挥综合效用

策略信息工具中的科技决策前瞻、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与科技决策效益评估尚未有单一的整合定义,但其特性与内涵已清晰可辨,策略信息工具在科技决策中的综合效用详释于图2。

我国科技决策实施的事前评估应聚焦于挑选特定的科技选项,并整合利益相关者意见与专家知识鉴定,由此预测新兴科技的潜在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此为需求端;我国科技决策效益评估则应聚焦于科技延展路径、事中监控与创新稽核阶段,并侧重于三个阶段操作面的现有能力与未来发展潜力的标竿比较,此为供给端;而我国科技决策前瞻则应聚焦未来远程的科技系统性研究,目的在于协调出科技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和谐步伐。因此,将策略信息工具运用于我国科技决策机制时中应当特别注重工具之中的方法整合,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科技决策机制得以流畅运转。

4.2 拓展策略信息的层级资源以支援科技决策规划

我国现今在重视策略信息工具的研究上跟先进国家仍有不小差距,而且现有策略信息因部分工具缺乏法制化的基础,官方授权执行科技决策前瞻、实施与结果的研究资源有限,由于缺乏良好的法制化基础作为支持,策略信息工具的应用通常被视为是次要的,这与国家强调科技创新政策的基调形成了反差,“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广泛成功的应用,还需要信息政策的支持与指导”[14]。克服此难题之道就是要重视策略信息工具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注重累积科技决策规划与实施的经验,进而将不同决策智库的策略信息形塑成分散式策略信息网络,此种网络的应用“既需要通过国家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政策调控和保障,以此引导共享部门逐步规范其质量管理活动,也需要各个共享机构不断健全信息资源管理体系”[15]。亦即透过此散布于各层级的策略信息工具来提升我国科技决策的内涵与成效,为我国科技决策机制的总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得以提升我国整体的科技竞争力。

[1]Smits R.,Gibbons M..Innovation studies in the 21 century:Questions form a user's perspectiv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7):17 -43.

[2]Nowotny H.,Scott P..Re-Thinking Science-Knowledge and the Public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1.32.

[3]Clar G.,Fitzpatrick J..A Technology Assessment Capability:Its Role within the Irish Innovation System[M].Dublin:Forfas Press,2006,57 -62.

[4]Krahmer F.,Reiss T..Ex ante evaluation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Two emerging elements of technology policy[J].Research E-valuation,2010,(2):47 -54.

[5]Lukonen T..The difficulties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U framework programs[J].Research Policy,2011,(27):599 -610.

[6]Harrison A W.Stress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rs:a contingency model[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2007,(7):107 -130.

[7]宋立荣.科技信息共享建设机构内部信息质量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25-28.

[8]王璟璇.欧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研究[J].情报科学,2011,(1):118-123.

[9]汪传雷,刘新妍,汪涛.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演进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123-128.

[10]魏悦,董元树.对我国信息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4):123-124.

[11]Jones M.C..The project tea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ssessment[J].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05,(2):25 -64.

[12]Rizzo J.R..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4):183 -221.

[13]刘勇燕,郭丽峰.美国信息产业政策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56 -160.

[14]张新鹤,肖希明.我国信息资源政策目标和重点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6):21-26.

[15]宋立荣,彭洁.美国政府“信息质量法”的介绍及其启示[J].情报杂志,2012,(2):12-18.

猜你喜欢
工具决策评估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