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软坚泄浊方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研究

2013-09-25 00:43张彤盖云杨晓萍郑昌柱严盛枫
中医药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排泄量土茯苓尿蛋白

张彤,盖云,杨晓萍,郑昌柱,严盛枫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

足细胞损伤、凋亡是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名中医叶景华教授对DN“微型症积形成”学说理论,采用益气软坚泄浊方(黄芪、炒白术、鬼箭羽、僵蚕、黄柏、制大黄、土茯苓),治疗脾肾气虚,痰湿瘀阻型糖尿病肾病,取得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源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共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44例,女性26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56.7 ±7.53)岁;对照组44例,女性25例,男性19例,平均年龄(57.1±8.1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丹麦学者Mogensen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法,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和(或)持续尿蛋白>0.5g/24h,或伴有高血压、水肿,并排除下列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运动等。

2.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1]的辨证标准,辨证属脾肾气虚、痰湿瘀阻型。主症:小便清长或频数,或浑浊,腹胀纳呆,肢沉体胖,心胸窒闷,头晕目眩;次症:头重、气短懒言,口腻痰多,渴不多饮,腰膝酸软、肢体浮肿或少尿;舌脉: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细滑。

2.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年龄18~70岁;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2.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格列喹酮30mg,每日3次餐前口服,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餐中口服,使患者空腹血糖保持在4.6~6.9mmol/L,餐后2h血糖保持在7.2~10.0mmol/L,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用各类CCB类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135/85mmHg;氯沙坦钾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50mg,每日1次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软坚泄浊方(黄芪 30g,鬼箭羽 30g,僵蚕 15g,制大黄 15g,黄柏10g,土茯苓30g,炒白术10g)。由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药房煎制4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

2.4 观察方法及指标

2.4.1 方法 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评价方法,分别对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计分登记,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2.4.2 指标 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肌酐、尿素氮、足细胞标志蛋白、GFR[根据美国NKF-K/DOQI工作组的公式计算:eGFR(ml/min/1.73m2)=170×(Scr)-0.999×(年龄)-0.176×(BUN)-0.170×(Alb)0.318×(0.762女性)]。

2.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消渴病(糖尿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内容制定。

2.5.1 尿蛋白疗效评价 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小于0.2g,肾功能指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24h尿蛋白定量减少50%以上,肾功能变化不大。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尿蛋白排泄率有所下降但不足标准,24h尿蛋白定量减少25%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2.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2.6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中医症状积分及检验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候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尿清长或频数 1.65 ±0.53 1.27 ±0.51*△1.85 ±0.68 1.71 ±0.98尿或浑浊 1.61 ±0.56 1.31 ±0.61* 1.65 ±0.69 1.37 ±0.67*纳呆食少 2.37 ±0.74 1.18 ±0.65**△ 2.21 ±0.15 2.11 ±0.65心胸窒闷 1.88 ±0.82 0.79 ±0.71**△ 1.87 ±0.79 1.69 ±0.97头晕目眩 1.72 ±0.71 1.31 ± 0.73* 1.79 ±0.96 1.41 ±0.85*腰膝酸软 1.89 ±0.91 0.97 ±0.43* 1.88 ±0.23 1.31 ±0.78*肢沉体胖 1.65 ±0.52 1.32 ±0.32* 1.74 ±0.52 1.29 ±0.54*总积分 12.77 ±4.79 8.15 ±3.96*△12.16 ±3.93 10.89 ±5.44

表中显示,两组症候总积分及各主症的积分在治疗前基本无差别。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候平均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纳呆食少、心胸窒闷、尿清长或频数等症候平均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益气软坚泄浊方对中医症候有良好改善作用。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足细胞标志蛋白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量及足细胞标志蛋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量及足细胞标志蛋白比较(±s)

注:与本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足细胞标志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4 277.1 ±53.8129.5 ±44.2**△ 54.51 ±18.5 33.35 ±8.71 n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55.78 ±19.3 52.49 ±17.87对照组 44 261.8 ±52.5196.7 ±49.7*

表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有下降,两组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明显降低(P<0.01),足细胞标志蛋白降低(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降低(P<0.05),足细胞标志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足细胞标志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BUN、GFR变化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r、BUN、GFR变化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r、BUN、GFR变化情况比较(±s)

n BUN(mmol/L)Cr(μmol/L)GFR(ml/min/1.73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4 8.6 ±4.5 8.5 ±5.4 88.5 ±14.7 79.7 ±13.1 59.43±27.4 60.12 ±12.1对照组 44 7.9 ±4.3 7.6 ±3.9 81.9 ±13.5 80.6 ±12.8 58.45±23.1 59.16 ±14.5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既往研究认为,DN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系膜增宽、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3]。近年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导致足细胞损伤、凋亡是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关键,其中足细胞的密度减少导致蛋白尿[4],而且造成基底膜裸露促进肾小球硬化。足细胞形态的变异加速蛋白尿进程。大量研究表明DN早期就可出现足细胞凋亡,继而加重疾病进展,足细胞凋亡是早期DN进展的新机制。及时有效干预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我们的研究发现,治疗组经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明显降低(P<0.01),足细胞标志蛋白降低(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降低(P<0.05),足细胞标志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足细胞标志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对“脾肾气虚、痰湿瘀阻”及“微型癥瘕”的糖尿病肾病病机有基本的共识[5],糖尿病肾病源于糖尿病,综观糖尿病肾病病理形态学改变过程,即初即现脾气不足,运化无权,水谷易滞,久而成湿成浊,湿邪易伤阴气,浊邪易流注脉道,久则成痰成瘀,阻于肾络,形成癥积。是一个由“瘕聚”发展为“癥积”的过程,符合中医对癥积的阐述。所以在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过程中,提出初应重视运脾,后当脾肾同调。

益气软坚泄浊方选用黄芪益气为君;鬼箭羽破血通经、僵蚕化痰散结为臣;黄柏土茯苓清热除湿、制大黄行瘀解毒黄为佐;白术完成益气从脾入手,先天有损,后天为养的使命。

前期的临床试验发现[6],黄芪在降低血糖、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疗效。黄柏强肾、土茯苓利湿,两者结合,清热利湿。鬼箭羽破血通经,有研究表明,复方鬼箭羽合剂治疗组能显著上调Smad4和使Smad7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复方鬼箭羽合剂可通过调节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从而降低TGF-β1的表达,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7]。僵蚕破血力足而性平和、走窜通达化痰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僵蚕对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8]。黄柏、制大黄、土茯苓出自于叶景华教授的著名肾衰方,叶老认为,糖尿病肾病病变过程漫长,变化多端,本虚与邪实的一对矛盾始终贯穿在病变过程中,辨证须掌握病情标本,权衡轻重缓急,即:益气扶正、软坚散结,利湿泄浊,直至晚期扶正与解毒化瘀并进[9]。有研究通过动物模型,探讨了土茯苓对实验性DN的糖代谢、肾功能的影响,发现土茯苓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DN模型大鼠肾脏病理变化,抑制肾脏TGF-β表达和舒张血管是其部分作用机制[10]。

诸药配合,益气升阳,解毒软坚,对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型2型的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足细胞损伤有关。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让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 -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168.

[3]赖凌云,林善锬.糖尿病肾病的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10 -11.

[4]刘莉莉,刘志红,郑春霞,等.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6):509 -515.

[5]丁英钧,潘莉,庞博,等.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及临床意义[J].新中医,2009,41(1):1 -2.

[6]张彤.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9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96):545 -546.

[7]张威,甄仲,黄文政,等.复方鬼箭羽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 Smad4、Smad7 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29-132.

[8]陈可冀.抗衰老中药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309.

[9]涂玥.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1,39(5):93 -96.

[10]王德军,寿旗扬,陈方明,等.土茯苓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相关因子ET、NO、TGF-β1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20 -322.

猜你喜欢
排泄量土茯苓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研究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槽排污运行时间研究
四川省丘陵地区肉牛粪尿产排系数研究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福清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方草寻源——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