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购壶记

2013-09-25 08:17陈永昊
茶博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茶盏兔毫天目

文/摄 陈永昊

人们喜欢说水是茶之母,器乃茶之父,可见水和器对于茶的重要。无怪乎在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本茶文化专著《茶经》里茶圣陆羽就对水和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如同是人,都爱他们的父母一样,爱茶人也没有不爱宜茶之水、饮茶之器的。我就是从爱茶那天起就同时爱上茶器的。这次参加在武夷山举行的“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除寻访茶叶茶企外,特别留意的还是茶器。海峡两岸确实涌来了不少茶器参展商,大陆的龙泉青瓷、景德镇白瓷彩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等等各显优势,精彩纷呈;台湾来的也不少,明显的风貌是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的注入,又处处彰显当代时尚的迎合。一路看去,精美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恨的只是囊中羞涩。最后还是驻足在台湾展区,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东西。

“明峰窑”是地处台湾新北市的嘉峰陶瓷艺术公司的品牌。我看中了它的两把颇具皇家风范又具时尚特点的鎏金彩瓷茶壶,一把是白瓷壶上画着大的彩蝶、小的青花,都是手绘而成,鎏金的壶盖壶柄与白色壶身上的鲜艳的蝴蝶、滋润的青花搭配得自然和谐,鲜中见素,艳而不俗,每壶配有两只鎏金茶盏,画的也是彩蝶青花,呼而应之,相得益彰;另一把是除壶盖之钮和壶柄壶口壶底鎏金外,用赤红作底,白花作衬,既喜气洋洋,又不失文雅,也配有两只茶盏,如同一母双胎,随行如影。我将两壶轮流捧在手里,反复端详,心想用这样的壶泡绿茶、用这样的盏盛其汤该多美丽。女摊主也是画师,看出我爱不释手,便咬死价格,说这次参展,每样作品只带来一件;我虽心疼,但终于难抵诱惑,只好付钱取货。

台湾的“陶作坊”在大陆已久负盛名,我看中了它的一把“怀汝”系列的茶壶,顾名思义知道是仿汝窑作品。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文献中常以“汝官窑”称之,因为在北宋曾一度专烧宫廷用瓷而得名。我选中的这把,颜色是汝窑有名的“雨过天青”,温润柔和,壶嘴短小而得体,壶身雍容华贵,隐隐可见“开片”。壶盖和壶口都刻意模仿汝窑的“金边铁线”,壶盖壶身合在一起,在天青上画出一圈红褐色的细线,奇妙得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也是一壶二盏,决心买下,回去可用来泡饮红茶或乌龙系列,既好看又留香,还可与家里的台湾“晓芳窑”作品(前年访台时去陶瓷大师蔡晓芳家里买来的)作一比试。

最后买进的是台湾“风清堂”的一对“兔毫天目釉”茶盏。“天目釉”源于宋代,最早指福建建窑生产的黑釉瓷器,通称“天目”,釉彩由于配方比例不同加上高温烧制,茶盏表面会留下不同的油滴流动之状,形成各种纹路,有“油滴天目”、“兔毫天目”、“曜变天目”三大类。我买的这对茶盏是以紫砂为坯体来烧制的,釉色深沉油亮,毛绒绒的纹路宛如兔毫披洒,均匀流畅,古朴典雅。展主仅带来两对,旁边观察已久的一位山西客人也很喜欢,便一起买下,分而享之。

回到杭州家里,赶紧腾空玻璃橱柜的一格,将几件“宝贝”陈列起来,几乎天天都要欣赏一番。只是“陶作坊”的仿汝窑的壶和盏虽然已经很不错,但与“晓芳窑”放在一起看,毕竟还有天壤之别。额外的心得是,觉得和做茶一样,很多台湾人做茶具十分注意文化内涵的发挥、认真精细的制作,这些都是值得大陆同行学习借鉴的。突然想到一首打油诗:“本是同根生,竞开两岸花;以茶桥作渡,丰盛我中华。”□

猜你喜欢
茶盏兔毫天目
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微雨茶馆
徐 乔艺术作品欣赏
兔毫建盏的鉴赏*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陈磊作品
ILFE智意扫地机 天目X660
黄色兔毫釉的研制
天目湖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