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像世界里的女书文化传播探析

2013-09-30 06:43谭世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女书文化遗产文化

谭世平

(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湖南永州 425100)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妇女文字,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传统汉字文化的广泛普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女书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女书的传播与保护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新媒体语境下,“利用全新的传播手段和载体,借助影像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有效的保护”,成为当下推进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借力影像传播女书的原因

网络视频的出现打破了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影像传播格局,为女书文化的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最早的口头传播、图像符号传播发展到文字传播,再到影像传播,视觉文化已经作为一种生活状态自然地延伸开来,影像的强势已经超越了文字,成为今天人们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常见方式。截止到2010年12月末,国内互联网累计在线视频片段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2.66亿个,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与2009年12月底相比,2010年12月末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增长4354万人,增长率为18.1%。新媒体视频数据的快速增长,除了技术环境和政策监管等原因之外,还与视频信息天然的吸引力密切相关。

首先是由网络影像(视频)的独特优势和广泛影响力所决定的。

视听兼备的多元素符号传播,避免了文字传播的枯燥乏味。网络影像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如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形态多样化,交流方便、互动性强,可以反复观看等,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媲美的。“影像可以从客观上较为忠实地记录对象的原生态行为,可以将动作、表情和感情准确地记录下来,这也是影像记录和传播过程中与文字记录最大的区别之处。”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便于网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内容并进行交流反馈,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者向信息生产者方向转变。因特网地域限制性小,世界各国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实时地收看互联网上的影像资料,为处于偏远地区的文化传播提供了通向世界的桥梁,加速了影像传播的国际化。

其次,女书文化的传承困境,呼唤新颖的传承模式,女书传承教育需要多样化。

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是女书传承的基本方式。原生态的女书传承一直在母女之间、姑母侄女之间、姐妹之间的小范围内进行,以脆弱的方式,凭借个人的记忆和悟性,一代一代完成传承。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视频媒体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可以反复观看等优势,对江永女书文化进行现代化包装、传播,不失为抢救和保护女书的重要手段。这可以弥补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可以跨越时空展开,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进行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第三,女书文化丰富的视听元素适合通过网络视频来进行传播。

女书文字的书法之美、音韵之美非常适合也很有必要在网络视频中传播。通过影像画面,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观赏或聆听到女书作品的独特魅力,观看到女书产生的地理环境以及女书传人的真实面貌,这种传播效果是单一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女书女性专用符号工具具有观赏、书法、装饰、音韵等视听艺术之美,单纯的文字或图片难以真实全面直观的再现。女书字形奇特,呈长菱形,“弧线笔画起收一样粗细均匀,无顿五涩,有如弯月、羽翼、波纹等造型之美”;作品大多数为七字韵文,又多为诉苦文学,诵读时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似唱非唱,似读非读。女书作品虽然能以一种特殊文字记载下来,但口头性依然是女书文学的重要特征。吟唱时需要用当地的方言土语,还要有一种特定的深沉哀婉的腔调,方能读出作品的韵味,体会到作品特定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女书之乡的妇女们,无论是平时相伴绣花,还是婚嫁唱歌堂、贺三朝,或是节日聚会,都要拿出女书作品来,尽情读唱。

二、女书文化的影像呈现

由于女书作为世界唯一女性文字的神秘色彩及其拥有的观赏表演价值,百度视频里的女书视频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在百度搜索上进行“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检索,得到相关结果317个。排除内容上的重复信息、排除“女书法家”等不符合要求的视频,最终得到符合我们研究需要的有效视频样本131个。经过与湖南省的戏曲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比较,传统习俗“女书’的视频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同一天百度视频搜索结果显示“昆曲”有71个,“湘剧”有440个,“澧水船工号子”仅9个,“土家族摆手舞”有320个,“荆河戏”仅有9个,“湘西苗族鼓舞”仅有27个,“桑植民歌”高达889个,“巴陵戏”仅有22个,“新化山歌”仅8个,这些数据都是原始数据,没有排除重复的、不符合要求的。相对而言,“女书”的视频数量还比较多。

1.从单个视频时长上分析

10分钟以内的视频数为78个,占视频总数的59.5%,10分钟到30分钟的视频数为43个,30分钟到60分钟的视频数为10个,其中歌曲舞蹈小品类和专题报道类的视频时间大多数都在十分钟以内,赵丽明教授的女书知识讲座是这些视频中时间最长的。详见表一。

表一:女书视频时长分布

2.网络视频的来源

百度上关于女书的131个视频,节目制作者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级和地方电视台采集制作的专题片和新闻片。二是教育科研机构拍摄制作的讲座、研讨会,如赵丽明教授关于“女书文化与非物质遗产”的系列讲座、骆晓戈教授2010年10月在美国德州大学的讲座《女书,中国妇女的写作》。三是由女书文化的爱好者自行拍摄上传的,如女书歌舞、女书参观见闻等。总的来看,电视台和教育科研机构制作上传的视频数量最多,节目质量最高,具有权威性,点击量也很高。网民上传、转发的视频节目更能代表原生态的大众文化。相比于传统电视“专业制作———专业审校———专业播出”的模式,网络视频内容涉及范围广,艺术加工少,政治、商业倾向小,更具有大众文化的“原汁原味”。

3.从报道形式和内容分析

我们把131个女书文化视频分为四大类,分别为专题报道、新闻报道、女书作品和讲座,详见表二。文化遗产的系列讲座《潇女绝唱》、《女书生活环境》、《女书医院》、《女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等,湖南商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商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骆晓戈2010年10月在美国德州大学讲座《女书,中国妇女的写作》。 这些讲座时间长,内容广泛,涉及到女书的起源与价值、女书传承与保护等,讲解清晰,内容准确,点击率颇高。

表二:女书视频体裁分布

4.网民观看行为分析

经过统计,观看次数在100次以内的有60个,在100次到1000次之间的有34个,在1000到10000次之间的有19个,在10000次以上的有18个。观看次数在10000次以上的全部是关于赵丽明教授的讲座视频,其中《活态文化遗产的濒危抢救、保护、传承——女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居点击量榜首,其点击量达到76676次。详见表三。

表三:女书视频观看次数统计

在互动性方面,观看点击者多,但回复的少,只有35个视频有网友的评论,单个视频评价最多的是10次,评价的内容多是简单的表情符号,或以自己身为江永人而自豪或是赞扬女书文化的,专业性的评价不多。评论最多的是《中国风土人情:江永——寻找女书》,有10条。“在现在这种让人活得很累的社会,看一下这些东西让人觉得很放松很自然”,“看一下这些节目中的人们,他们是与自然多么的和谐,其实这就是生活”,“保留传统才能创新”,“想不到我的家乡还有这么漂亮的一面,真的很精彩”,也有咨询的,“这个视频能提供下载链接吗”、“怎么看它的上传时间”,也有表示反对意见的,“很难听”。

三、女书文化视频传播的现状评析

(一)网络视频极大地推动了女书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让人领略到女书的音韵之美,提升了女书的知名度。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世界里的女书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视听兼备,生动活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女书视频的信息内容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在网络影像世界中,网民既可以聆听女书专家学者的深度解读、剖析,也可以观看女书节目的表演、女书传人的生活状态、女书发源地的山水风光,还可以了解女书文化动态信息。

2.女书信息多样化,视听兼备,而且可以反复观看。网络传播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于一身,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声像兼备、视听兼备的传播效果,满足了受众多方面需要。女书“有特殊的韵调格律、修辞方法、比兴手法,是能读能唱、吟咏皆宜的韵文。读之声情并茂,唱之婉转缠绵”。[6]正如网民所说“那用方言土语吟唱、令人荡气回肠的江永女书,词儿虽然有些朦胧,却意蕴丰富,韵味无穷。一道音律飘来,令人感觉到春天的吹拂,嗅出山花的芳香,看到了大地的哭泣”。

3.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人们可以坐在家里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以女书文化信息为中介进行讨论交流,展开互动。这种学习避免了舟车劳累,长途奔波,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延伸现实人际关系。人们只要在网站上输入“女书”二字,再点击视频选项,马上能看到诸多的女书相关视频,可以随意观看、留言、转发。

(二)女书视频传播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要看到,大多数女书文化的视频节目点击量不高,网民互动程度低,难以完成培养女书传人的重任。我们需要全方位地保存、传播各种内容,使其容易被检索、分解,以供后人学习借鉴。

1.技术上,缺乏深度加工,女书视频质量难以满足网民需求。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有很多视频音质画面效果都很差,有很大的杂音,有些没有声音,或者镜头一直在晃动,大多数没有字幕。缺乏对视频节目的来源、制作机构、制作时间和视频信息的交代,影响用户对信息的获取。

2.服务上,缺乏管理,视频的分布显得凌乱,不利于网民的搜索观看。女书的视频数量也偏少,还有很多重复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乱,很多分上下集的属于同一大类的视频也很混杂,不利于信息的搜集整理。例如赵丽明教授关于女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讲座,女书歌舞、书法等作品,单个网站上传的内容很不全面,需要浏览不同的网站才能够看完所有的内容。

3.内容上,满足于探求女书的神秘性,过于学术化,难以提高网民的兴趣。对女书文字、作品缺乏解读,女书节庆等生活情景再现不多,今后需要制作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女书视频节目。

四、结论

我们利用视频网站进行女书文化的传播,现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地方政府或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可以建立女书的视频网站,精心制作内容,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不仅要求图文声并茂,还要把各种视频进行分类管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女书视频网站,里面设置相关版块分门别类地上传内容,做到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满足网民学习、求知、娱乐、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学术研究、女字讲解、生活应用、女书传人、女书作品等版块,突出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等,满足现代人认识女书、学习女书的需要。

网络视频是实现女书跨文化、跨时空传播的得力工具,在普及女书知识、传播女书习俗、吸引大众注意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传承与保护仅仅依靠影像传播还是不够的。女书的传播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传播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人们点击视频更多地是出于好奇心,要使得民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女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还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坚持多样性、发展性、原真性原则 ,通过立法、培养传承人、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等途径 ”,我们必须在管理体制、财力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对女书进行生产性保护,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唤起广大民众的文化发展与保护意识。

[1][3]常凌翀.新媒体语境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1):40.

[2]殷乐,徐曼曼.2010年新媒体视频发展报告[A].见:刘端生,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91.

[4]冯骥才.闺中奇迹:中国女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31.

[5]冯骥才.闺中奇迹:中国女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6.

[6]何秀辉.江永女书的魅力[A].见:宫哲兵.抢救世界文化遗产女书——2002年江永女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293.

[7]徐仲伟,闵绪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原则与措施[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女书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女书
与文化遗产相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谁远谁近?
活态文化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