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引下微创碎吸术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2013-10-08 03:23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苏正林郭启平贾锋涛
海南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头颅穿刺针

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苏正林,郭启平,贾锋涛,次 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5中心医院外一科,西藏 林芝 860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因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50例在CT导引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前期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54岁;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后期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44~80岁,平均56.5岁;以上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并经头部CT确诊为典型高血压出血,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30~60 ml之间;前期组与后期组入院时,血肿量、GCS评分、性别、年龄、出血至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定位方法 前期组头颅CT按OM线扫描,根据CT确定CT片上血肿穿刺位置,然后依据CT比例确定血肿在头皮上的投影,用龙胆紫做出标记;后期组血肿距头皮最近处放一个金属标记物,然后CT扫描,移动金属标记物,直到确定血肿中心,同样用龙胆紫做出标记。

1.3 微创碎吸术 前期组在手术室按上述方法定位后头皮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做局麻,选择北京万福特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电钻驱动下穿进血肿中心,取出针芯,固定穿刺针,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不冲洗,然后直接注入5 U尿激酶,留置2~4 h,再开放引流管,后期根据复查头颅CT视血肿量清除情况使用尿激酶,术后3~7 d拔针;后期组在CT室按上述方法定位后操作同前。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4.1 穿刺成功 选择头部CT片血肿最大平面作为患者颅内血肿最大平面,穿刺成功标准是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针头到达或者接近(≤2 cm)血肿最大平面中心。

1.4.2 穿偏 针头在血肿腔内但偏离最大平面血肿中心>2 cm。

1.4.3 穿刺不成功 指穿刺针头在血肿腔边缘或者偏离血肿腔。

1.4.4 穿刺成功率 每组穿刺成功例数与该组总例数之比。

1.4.5 死亡率 每组死亡例数与该组总病例数之比。

1.4.6 功能恢复标准 术后6个月采用ADL分级法进行评定:Ⅰ级:完全恢复平时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者可以独立生活;Ⅲ级:需要别人帮助,扶拐可以行走;Ⅳ级:卧床,但是保持意识清醒;Ⅴ级:植物状态生存。Ⅰ级和Ⅱ级视为功能恢复好,Ⅲ级、Ⅳ级和Ⅴ级视为功能恢复差。

1.4.7 良好功能恢复率 每组ADL分级法Ⅰ级和Ⅱ级病例数与该组总病例数之比。

1.4.8 头颅感染标准 头部穿刺针孔流脓性液体。

1.4.9 头部感染率 每组头颅感染例数与该组总病例数之比。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穿刺成功率、死亡率、良好功能恢复率、头颅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期组一次穿刺成功32例,穿偏4例,多次穿刺6例,死亡9例;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Ⅰ级14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组3例,Ⅴ组0例;头颅感染1例。后期组一次穿刺成功50例,死亡9例;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16例,Ⅳ级4例,Ⅴ级1例;头颅感染1例。见表1。

表1 前期组与后期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高原地区特殊气候、地理、饮食习惯等原因易引起高血压脑出血,它是高原地区较常见的一种疾病;30 ml以上的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50%~60%[1]。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在大多数医院开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时慧洁等[2]报告血肿清除率为80%~100%,存活率为92.5%。卫保林等[3]总结:微创穿刺组生存率明显好于药物组,但是不同医院的操作方法有所不同。由于高原地区高寒缺氧,脑水肿发生早而且持久[4]。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要求比低海拔地区高:1)要求引流效果好减少脑水肿程度;2)要求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多次穿刺加重脑组织损伤从而加重脑水肿。我院总结近几年来在CT导引下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从上述总结的病例来看,根据头颅CT来定位穿刺成功率只有76.19%,可能由于以下几点原因:1)定位出现偏差;2)由于血肿压迫脑组织引起脑组织水肿,造成血肿漂移;3)CT扫描体位与穿刺体位有差异。CT引导下克服上述定位不准的因素,穿刺成功率达100%;从我们统计的病例数来看,死亡率、良好功能恢复率、头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前期组穿偏4例,对血肿引流效果不好,需要穿刺针放置时间延长,增加感染的风险;另外前期组6例多次穿刺才成功,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增加感染、新出血灶的风险和重脑水肿的可能。笔者经验是穿刺后吸出血肿不能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应直接注入尿激酶,这样溶血肿效果要好于生理盐水冲洗,尿激酶能够降低血肿的负荷,减少死亡因素[5]。总之,CT导引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治疗,能达到很好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不安全性。

[1]阿旺益西,龚措杰.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体会[J].西藏医药杂志,2005,26(4):8-9.

[2]时慧洁,吴 霞,方 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89-90.

[3]卫保林,曾引翠.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及其影响因素[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58-60.

[4]刘 波,孙 胜,秦 斌,等.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387例早期救治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报,2008,6(6):345-347.

[5]张 静.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术后的护理体会[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5,18(1):48-49.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头颅穿刺针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油菜花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嵇康·绝响
31 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