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理论视野下竞技体育组织的探究

2013-10-26 07:53荣,熊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竞技目标运动

李 荣,熊 焰

(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目前学者多以生物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竞技体育组织,国外学者运用组织理论对竞技体育组织的理解和认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竞技体育具体实践中。我国体育界运用组织理论探讨竞技体育组织的系统研究还不是很多。为了促使新形势下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以期有效地完成竞技体育的目标与任务,本研究试运用组织理论探讨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组织的发展。

1 组织及竞技体育组织的定义

《辞海》中对“组织”的解释为:一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二是指组成的形式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陈树文认为:组织是指一个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有序的结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并同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这一定义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实体,二是有明确目标导向,三是一个有精心设计结构和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四是组织不仅内部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而且组织与外部环境也必须成为有机结合的统一体[1]。总之,任何社会都是一个组织的社会,组织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单位,又是人们进行交往互动的环境和框架。通过组织的定义来透视竞技体育组织,将竞技体育组织定义为:一是为了培养顶尖的优秀运动员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承担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职责的人群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参与体组成的组织机构。二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各参与成员及其任务和行动进行安排,合理调配有限资源的过程。那么竞技体育组织是以竞技体育为内涵,重在开展竞技体育活动。例如运动队是由运动员、教练员、领队、队医等人员组成,为了夺取优异运动成绩而组成的团体,它有领导、有目标,成员之间又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还有一套工作制度,符合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关于组织的定义。

2 基于运动项目特征的竞技体育组织

2.1 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与竞技体育组织的关系

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组织的主要参与体,是竞技体育组织形成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运动项目作为支撑,竞技体育组织便不复存在。运动项目和竞技体育组织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体,运动项目是客观存在的,而组织是人的关系的组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们探索和挖掘出更多的竞技运动项目,而相应的竞技体育组织也随之增多并更加的完善。被调查专家都认为竞技运动项目与竞技体育组织之间有紧密联系,其中83.3%的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2.2 竞技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

竞技体育组织要运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要素作为支撑,前面谈及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4要素,竞技体育组织作为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确保其能够有效的运转并且实现组织的目标,离不开组织结构、组织目标、人员等具体因素的互动,那么到底是什么要素对竞技体育组织的发展具有更加要的作用呢?根据对专家问卷归纳和分析,评定的结果是清晰的组织结构所占比重是最高的,平均分是4.967,权重为0.174;其次就是人员要素、特定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规章制度、资源、行为。

2.3 运动项目特征制约下竞技体育组织的本质

2.3.1 明确的组织目标

同任何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竞技体育组织必须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这是竞技体育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换句话说,一旦没有目标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而形成的,每—个组织参与人员无时无刻都要服从这个目标,并以目标为核心来展开各种工作。竞技体育组织的目标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性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2.3.2 组织成员间协作意愿较强

人是各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关键,竞技体育组织是由一些具有相互合作意愿的人组成的集体。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成员间应互相协作,自愿为组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竞技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成员纷繁多样,因此需要更加强调成员间的协调和配合。

2.3.3 组织内部具有强烈的规范性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竞技体育组织同任何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为了确保组织成员间畅通的协调与合作,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权威的领导体系,才能使在竞技体育组织的复杂系统中做到有章可循。

2.3.4 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任何组织的运作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集合,是维系组织存在和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竞技体育组织亦是如此,不论在选材、训练、竞赛还是管理过程中,都要以丰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坚强的后盾。

2.3.5 与环境的沟通联系

组织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环境系统。不仅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还有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分类。在竞技体育组织的任何阶段或实践过程,不断与内外环境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才能高效地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

2.4 运动项目特征制约下竞技体育组织的分类

2.4.1 按竞技体育分类划分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把我国体育划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包含着业余竞技体育、专业竞技体育、职业竞技体育三种形式。竞技体育组织是以竞技体育为依托,相应地将其分为业余竞技体育组织、专业竞技体育组织和职业竞技体育组织。在举国体制下,随着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不同的竞技体育体制,其中专业竞技体制、业余竞技体制和职业竞技体制是我国现有的3种训练和竞赛体制,竞技体育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长期受到我国训练和竞赛体制的制约。我们必须明确,任何一种竞技体育制度下,这3种竞技体育的形式及其组织是存在的,只是每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2.4.2 按组织的内部结构关系分类

从组织的内部结构关系可分为:正式竞技体育组织与非正式竞技体育组织,前者通常包括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政府体育机构中的竞技体育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成文的组织活动章程,组织成员之间权责分明,组织内的所有事务都要经过正式的程序。非正式竞技体育组织则主要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各种体育健身团体,其特点是各成员以自愿加入为原则,没有正规的组织目标和正式规章制度。

2.4.3 按组织目标分类

组织目标是竞技体育组织的重要构成内容,没有共同的目标,竞技体育组织各成员见也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和源泉。以经济视角看竞技体育的组织目标,将其分为赢利性竞技体育组织和非赢利竞技体育组织。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市场化需求,以盈利为目的竞技体育组织日渐增多。而以非赢利为目的的体育组织也称为体育NPO(non-profitorganization),常见的体育组织有国际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ACSF)、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COC)等。

2.4.4 按与政府的关系分类

主要分为政府竞技体育组织与非政府竞技体育组织。前者的特点是由政府组建并隶属于某一政府部门,其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政府公务员是主要的组成人员,例如国家体育总局,田径、游泳等各运动管理中心等。而后者的特点是由一般人组建,通过赞助、捐赠的方式获得组织经费。

2.4.5 按与国家的关系划分

分为国内竞技体育组织与国际竞技体育组织。国内竞技体育组织的组织目标具有本国特色,组织成员主要由该国公民或群体组成,例如中国排协、中国篮协等。国际竞技体育组织的特点是组织目标具有国际性,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FIFA)、国际田联(IAAF)等。

2.4.6 按组织存在的时间划分

分为临时性竞技体育组织与永久性竞技体育组织。临时性竞技体育组织的显著特点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机构及其成员在到达一定期限或目的后即解散,例如,为了参加奥运会并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在赛前组成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个组织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和意义。永久性竞技体育组织的特点则是不论在组织目标和组织机构上都是长期性,例如国际奥委会。

2.4.7 按项目数量关系划分

主要分为综合性竞技体育组织和单项竞技体育组织(也称为单项体育协会)。前者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就包含了7个单项。单项竞技体育组织只涉及一个运动项目,因此工作重心也围绕一个运动项目展开,如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只负责篮球运动的运行、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BF)仅负责羽毛球的发展等。

2.4.8 按组织人员的多少划分

人是组织中重要的单位,按照人的多寡,主要将其分为4类:小型组织(3~30人)、中型组织(30~1 000人)、大型组织(1 000~45 000人)、巨型组织(45 000以上)。一般依据不同竞技体育组织的目标和机构而设立。个人——群体——组织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定位,要创造或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个体(如运动员、教练员)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有各技能互补的小团队合作完成。体育运动离不开人,人是实现组织运作最为重要的第一资源,竞技体育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类型也有所不同,除了体育公共事业员工、体育企业员工和体育志愿者之外,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都是竞技体育团队中特殊的人力资源。依据担任角色或职能的异同,竞技体育团队中主要有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裁判员、医务人员等。

2.4.9 按竞技体育实践过程分类

竞技体育实践过程分为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4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没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其相应的组织来共同完成,我们将其依次划分为选材组织、运动训练组织、运动竞赛组织和竞技体育管理组织,竞技体育管理组织的活动贯穿于选材、训练和竞赛组织的始终。

2.5 运动项目制约特征下影响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的要素

竞技体育组织的种类繁多,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是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根据专家调查问卷,对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的要素进行筛选和命名,最后定制问卷。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来评定影响的指标,说明影响程度的大小。专家的评定结果为表2,在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的初级指标中,有3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和所占权重均较高,专家们认为运动项目的发展要素因素是最重要的指标,其平均分是4.933,所占的权重最大,是0.343;其次是人力资源类因素,平均分是4.833,权重为0.336;而经济科技管理类因素的平均分是4.633,权重为0.321。通过对3项初级指标的平均分和权重的分析,认为其构成了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三者之间的有着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作用。

3 结语

(1)竞技体育组织是以竞技体育为内涵,重在开展竞技体育活动,运动项目和竞技体育组织是一对统一体,它有领导、有目标,成员之间又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还有一套工作制度。

表2 影响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的一级指标专家评定结果(n=30)

(2)竞技体育组织由清晰的组织结构、人员要素、特定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规章制度、资源、行为等要素组成。

(3)竞技体育组织的本质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成员间协作意愿较强、组织内部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与环境的沟通联系。

(4)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竞技体育组织的分类呈现出多样化。

(5)运动项目的发展、人力资源和经济科技管理类因素是影响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1]张景,黄勇前,黄亚飞.以项目本质特征为核心导向提升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科学化水平[J].体育学刊,2008,15(12):69-72.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邓运龙.运动项目规律和训练活规律的实质与统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4):5-12.

[4]王斌,马红宇,时勘.体育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阮刚.“体育组织”研究——特征、功能、概念与分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报,2010,30(2):140-141.

[6]刘一民.我国专业运动团队运作机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6):119-122.

[7]吴春霞.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8]盖勇.组织行为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9]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竞技目标运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不正经运动范
花与竞技少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同台竞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