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雪旅游SWOT分析

2013-10-31 09:52孙佳剑张燕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冰雪节黑龙江黑龙江省

孙佳剑,张燕冰

SWOT矩阵分析法是针对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经济活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战略分析,得出系统的判断和清晰的思路,最终达到选出一种适宜战略的目的[1]。文中运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冰雪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决策依据。

1 优势分析

1.1 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于中国最东北部,属寒温带地区,为大陆性气候,境内山地广阔、坡缓林密、高差适中。冬季时间较长,气温较低。从11月开始到历年的3月结束,平均气温大约在-8℃ ~-15℃,其中1月份气温最低。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其降雪量是比较大的,降雪量平均150cm,积雪可达半年之久,冰雪补给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由于我省这种气温低、雪期长的特点,让我们享有了这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优势,冰雪旅游这块白金市场便成为了我省的主打品牌。

1.2 传统的节庆活动优势

每当提到冰雪旅游,就会让人想到黑龙江的哈尔滨以冰灯景观为主导的美轮美奂、令人神往的冰雪大世界。每到冬季各地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节庆活动(见表1),它让黑龙江冰雪旅游的知晓率在逐年提升。冰雪艺术的巨大魅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到了一起。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牡丹江的中国雪乡旅游节、中国最北边的漠河等地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外地人和国外游客来观雪、滑雪、赏雪、赏冰,充分发挥了其冰雪旅游的龙头作用。尤其2009年大冬会过后,黑龙江冰雪旅游的知名度一路彪升,将冰雪旅游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潮,它使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而极大地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冬会各分会场在黑龙江省内的布局,使得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更加明显,以冰雪旅游为龙头,带动了黑龙江旅游业的发展。

表1 黑龙江冰雪旅游节庆

1.3 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它们有着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冬季冰天雪地,在厚厚的的冰层上凿冰捕鱼是达斡尔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渔猎民族中的一种传统。他们每个民族凿冰捕鱼的方法都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点,还有他们的饮食、服饰、节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方面独具特色,颇具旅游价值,雪域风光和民俗风情游的组合成为黑龙江地区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此外,黑龙江与俄罗斯只有一江之隔,很多口岸都可以去俄罗斯。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推出的边境旅游系列,不仅让游客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中俄民俗风情,同时也拉近了黑龙江省与远东地区的边贸交往,充分突出了国际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

2 劣势分析

2.1 区域居民消费层次较低

根据排名显示,黑龙江省2007年的人均GDP居全国第12位,虽然近两年水平已有所上升,但对于冰雪旅游而言仍属于高消费活动项目,本地客源的有效推动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2.2 冰雪景观缺少推陈出新

黑龙江省冬季旅游主打的是冰雪雕塑这张牌,每年各地都会纷纷举办以“冰雪”为字号的各种节庆活动,然而每年活动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简单的冰雪加上单调霓虹灯的装饰,时间久了必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枯燥感。再加上塑造的都是国外知名景区和建筑。这种路线及特色使冰雪景观本身所包含的本土文化或本国特色不鲜明,缺乏文化底蕴和艺术上的再创造。没有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及优势来适应广大游客的审美标准,更不能让游客有文化上的认同感。另外,相对于黑龙江省各地的本地居民来说,从小就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冰雪艺术品早已司空见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群众参与性较低,积极性不高。正因为如此,再不思进取、不加创新、不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的话必然会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而这也会直接影响黑龙江省整个冰雪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意识到冰雪旅游本省、市居民给城市带来的效益,建立一个最具有北方特色并有一定规模的冰雪游乐园,不断的挖掘和创新更多的灵感元素来让人们耳目一新。

3 机遇分析

3.1 在我国市场冰雪旅游已逐渐成熟,为冬季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2015年中国将有超过1%的人参与冰雪旅游,2020年将有2%的人会成为冰雪旅游爱好者。[2]这种状况为冬季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2 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举办,推动哈尔滨、牡丹江、大庆、伊春、漠河等地的冰雪旅游热,广泛吸引了国内、国外游客到此的观光欣赏冰雪旅游+冰雪民俗旅游,极大程度的促进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通过201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数统计调查显示(见表2),黑龙江省的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都在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13个地市开展的2011年春节黄金周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游客和以购物、娱乐为目的的城乡居民休闲游出行者)1120.72万人次,同比增长4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指国内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休闲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73.43亿元,同比增长40.8%,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旅游业主要指标高速增长。

表2 201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数统计调查

3.3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政策的提出为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家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一政策为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冰雪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威胁因素分析

4.1 省外城市及周边城市的竞争威胁

近几年,随着冬季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举办冰雪节的城市日益增多。国内有长春冰雪节、沈阳冰雪节、北京延庆冰雪节、内蒙古阿尔山冰雪节、新疆阿勒泰冰雪节、四川玉龙雪山冰雪节等,由原来的3所城市发展到今天的30多所城市。每当冬季来临时,北方大多数地区打的都是冰雪牌,在谈冰论雪上大作文章。作为东北三省的另外两省吉林和辽宁,以及它们所覆盖的周边各个城市更是看到了商机,也都纷纷开展冰雪节,导致了产品雷同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大大的分散了旅游客流。

冰雪旅游无非就是玩雪和赏雪,滑冰和滑雪,又大多都以“冰雪艺术节”的形式展现,盲目的效仿使冰雪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日益严重,无序竞争对于黑龙江区域冰雪旅游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这些城市冰雪旅游发展的势头已经直逼我省。长春利用举办亚冬会的契机,发挥在地理上的居中优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异军突起,逐步彰显区位优势,仅几年的时间接待人数就达到了30多万人次。现如今吉林省已成为黑龙江省强劲的对手,这自然会对黑龙江省造成巨大威胁。

4.2 全球变暖,雪期时间缩短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大量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气候变暖中心,而且从季节来看,冬季变暖幅度最大。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主打品牌,气候变暖将会导致积雪期缩短、成本提高、客源量相对下降、冰雪旅游收入降低等,这将给我省冰雪旅游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5 结语

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厚积薄发,现在需要在稳步的发展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风格的发展模式,以丰富的各类旅游资源为平台,突出优势项目,把握机遇,将冰雪、民俗、地域文化相揉合,打造独具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并逐步向更大规模的产业群发展。充分利用冰雪优势加大力度的宣传,滚大冰雪经济的雪球。加大力度保证交通方便,使各景点交通便利。要突破意识的围城,加大景观的表现力。减少以建筑物为制作样本,标新立异、加入色彩浓郁、有特色主题的原创作品;打造有特色的娱乐活动、娱乐项目,使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冰雪艺术的创立和发展不但会增强了黑龙江省的吸引力,更会促进了以哈尔滨市为首的一系列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1] 郭妍菲,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6(23):187 -191.

[2] 李松梅,黄 清.中国东北区域冰雪旅游发展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213.

[3] 刘华芝.辽宁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154-155.

[4] 张彦杰.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SWOT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2(8).

[5] 徐文婧.哈尔滨冰雪大世界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4):103-104.

[6] 王丽娜,史 海,立李博.论大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6(6):42-44.

猜你喜欢
冰雪节黑龙江黑龙江省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世界四大冰雪节
中国·哈尔滨第36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1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羡慕等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