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的MSCT成像研究及临床意义

2013-11-13 10:39何其舟兰永树唐光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管径夹角肠系膜

何其舟,兰永树,唐光才

(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是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的重要分支,对分布区域血供起重要作用。由于受腹式呼吸及胃肠蠕动的影响,其解剖走行及变异大。SMA的解剖学资料多来自尸解,由于尸解数量有限,年龄存在偏差,数据来源误差较大,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解剖结构[1]。目前,随着CT技术的日益完善,MSCTA能清晰显示SMA及分支[2]。因此,本文应用MSCTA来研究大样本正常活体SMA,以获得SMA准确的解剖结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2月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中,SMA及其分布区域无病变影响者共140例,其中男74例,女66例;年龄16~81岁,平均52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CT机,双筒高压注射器(Ulrich medizintechnik),18~22G针头。检查前禁食4~6h。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肝顶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kV,管电流250~400mA,球管旋转时间0.6s/圈,床速35mm/s,层厚及层距均为5mm,探测器宽度为64×0.625mm,FOV 30cm×30cm,螺距0.984,采集矩阵512×512,显示矩阵1024×1024。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60~80ml(剂量1.2~1.5ml/kg体质量),经右肘前静脉团注,流速3.0~4.0ml/s,随后注射生理盐水30ml冲刷导管,使用团注跟踪触发扫描。选择膈肌平面主动脉为ROI,ROI大小为50%主动脉面积,触发阈值设为150HU,按设定阈值触发扫描,一次屏气完成全腹部CT扫描,获取图像。

1.3 图像后处理和观察项目 增强扫描后获取的原始数据,采用0.625mm层厚与重建层厚,以标准重建函数(stand)模式进行重建,获取的图像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MPR、VR、MIP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SMA的空间解剖形态。测量SMA与AA之间的夹角,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与十二指肠水平部(duodenum horizontal part,DHP)平面SMA与AA间距,LRV穿越SMA与AA时的管径与LRV在左肾门的最大管径。并观察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IPA)、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MCA)、右结肠动脉(right colic artery,RCA)、回结肠动脉(ileocolic artery,ICA)、空肠动脉(jejunal arteries,JA)、回肠动脉(ileal arteries,IA)等分支动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对不同性别与不同走行的SMA与AA之间夹角大小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龄组的夹角大小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0例经CT图像后处理,均获得较清晰的血管图像,能清楚地显示SMA。

2.1 SMA起始段走行 SMA自AA发出后通常分2种走行:一种为转折型(A型),即SMA自AA发出后向前走行,在LRV水平上下走行,有显著转折,然后向腹部下降(见图1),共80例,占57%,其中以向右下腹部转折占多数;另一种为径直型(B型),即SMA自AA发出后径直向腹部走行,未见明显转折(见图2),共60例,占43%。

2.2 SMA与AA夹角 SMA与AA夹角范围为19°~107°,平均为56.6°±24.1°,95%可信区间为52.6°~60.6°。其中22例<30°,占15.7%;26例>80°,占18.6%;其余92例为30°~80°,占65.7%。男性SMA 与 AA 之间的夹角平均为57.0°±23.7°,女性为56.1°±24.6°。其中小于 30 岁 12例,平均为49.3°±33.1°;30~60岁81例,平均为56.2°±24.6°;61 岁以上 47 例,平均为 59.2°±20.2°。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SMA与AA之间夹角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起始段由于走行不一致,A、B两型与AA之间的夹角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25,P<0.05,见表1)。

2.3 SMA与AA之间的距离

2.3.1 LRV平面SMA与AA间距 LRV水平SMA与AA的距离为4.0~34.6mm(见图3),平均(13.51±6.48)mm,95%可信区间为(12.42~14.59)mm。A型走行的SMA与AA夹角及间距均大于B型(t=10.843,P<0.05,见表1)。

2.3.2 DHP平面SMA与AA间距 DHP平面SMA与AA间距范围为(4.2±36.7)mm,平均为(13.09±6.17)mm(见图4),95%可信区间(12.06~14.12)mm。DHP平面A、B型SMA与AA之间的距离及夹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49,P<0.05,见表1)。表明DHP平面B型走行的SMA与AA夹角及间距均小于A型。

2.4 LRV穿越SMA与AA时管径与LRV在左肾门的最大管径 LRV穿越SMA与AA时管径范围为(2.0~13.5)mm(见图5),平均为(5.60±1.91)mm,95%可信区间为(5.28~5.92)mm;LRV在左肾门最大管径范围(5.6~13.7)mm,平均为(9.97±1.47)mm(见图6),95%可信区间为(9.73~10.22)mm。A、B型LRV在SMA与AA之间的管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45,P<0.05,见表1),而LRV在左肾门的最大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5,P>0.05,见表1),表明SMA径直走行时LRV在SMA与AA之间的管径小于转折走行,而LRV在左肾门的管径与SMA走行无关。但A、B两型LRV在左肾门最大管径与LRV穿越SMA与AA时最小管径的比值(见表2)经卡方检验,χ2=6.747,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SMA呈B型走行时LRV穿越SMA与AA时管径较小。

表1 转折型(A型)、径直型(B型)肠系膜上动脉的相关解剖数据

表2 转折型(A型)、径直型(B型)左肾静脉在左肾门最大管径与左肾静脉最小管径的比值比较 例(%)

2.5 SMA的分支 VR、MIP清晰显示SMA及其分支动脉(见图7~9),不同个体之间分支数量存在差异。本组140例SMA分支范围为7~19支,平均12支;小于10支38例(占27.1%);11~15支89例(占63.6%);16支以上13例(占9.3%)。主要起自于SMA左侧壁,分布于JA和IA,以ICA为界,ICA之前为JA,之后为IA,JA约2~7支,IA约4~14支,ICA均见显示,且大多为1支。IPA从SMA发出,常为1支,较细小,部分显示不佳。

3 讨论

SMA是腹部消化道最重要的血液供应来源,供应范围从十二指肠上部到横结肠中部的肠管,由于受腹式呼吸及胃肠蠕动的影响,其解剖走行变异大。早期对SMA的大体解剖研究[3]表明,SMA在腹膜后间隙的位置比较固定。通常在T12和L2椎体之间的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起点大约低于腹腔干动脉10mm,位于胰腺后方,向前下进入肠系膜根部。SMA的主干较长,通常先于胰颈体交界处的后面下行,再与肠系膜上静脉伴行,在胰颈下缘和十二指肠之间穿出。向下跨越DHP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经4~5级分支供血于空肠、回肠、回盲部、阑尾、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末端与ICA吻合。

本组资料表明,SMA主干在腹膜后下移中通常分2种走行:一种为SMA自AA发出后向前走行,在LRV水平上下走行有一转折,然后再向腹部右侧或左侧下行,即转折型;另一种为SMA自AA发出后径直向腹部下降而未见走行明显转折,即径直型。无论是转折型还是径直型,对走行其内的LRV及十二指肠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对于SMA与AA之间夹角大小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多,其中陈志新等[4]通过对41例SMA正常者总结报道为47.7°±18.3°,杨泽宏等[5]通过对134例SMA正常者总结报道为49.8°±26.2°,李若坤等[1]通过对54例SMA正常者总结报道为69°±14°;而本组140例结果平均为56.6°±24.1°,95%可信区间为52.6°~60.6°;仅与詹勇等[6]对 52例的测量结果58.4°±21.8°,95%可信区间(52.0°~64.50°)相接近。可见,SMA与AA之间的正常夹角大部分文献报道均存在差异。可能原因:①与SMA走行分类及样本量的选择有关,本研究SMA 2种走行其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转折型夹角平均为72.9°±17.2°,明显大于径直型的34.3°±9.9°。②可能与测量方法有关,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夹角的影响较大,因此,较准确的测量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或形成统一标准。而对于在LRV平面SMA与AA之间的距离,本研究测量结果为(13.51±6.48)mm,与刘江涛等[7]对123例正常人测量结果(15.6±7.7)mm相接近,因此可以作为正常人参考标准。同时本研究表明,SMA与AA夹角与年龄、性别无关,与文献报道[4]相符合,因此SMA对走行其内的十二指肠与LRV在男女各年龄段均可产生压迫症状,而其中径直型是导致十二指肠和LRV压迫产生临床症状的潜在诱因。A、B 2种走行SMA与AA之间的夹角大小对LRV水平、DHP平面SMA与AA间距及LRV穿越SMA与AA之间时的管径均起到决定作用。

MSCT由于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肠系膜血管成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血管三维重组不仅清晰、立体显示肠系膜血管全貌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而且方便、直观,在近似于活体动态下研究人体内部血管结构,显著优越于传统尸解,更能准确反映SMA在人体生理状态下的改变,特别是SMA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包括SMA起始段走行、夹角及变异,对临床寻找因SMA形态结构改变而发生病理基础的病因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由于研究价格较低,且不受人群偏差的影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体血管解剖的研究。在以往的研究报道[8-12]中,对腹部血管的图像后处理均采用多种技术,如MPR、VR、MIP等。本组对SMA采用MPR、MIP、VR 3种后处理技术。其中MPR是将原始扫描图像叠加,沿一定方向重新组合得到的任意方向的二维图像与原始影像相近,可作为诊断依据,因此在二维图像上显示SMA与AA夹角尤为准确,本文径直型SMA与AA夹角的测量均在MPR上进行。MIP能显示血管的狭窄、扩张、充盈缺损及区分血管壁上的钙化,缺点是不能对深度关系进行编码,立体感较差,但通过绕轴旋转观察也能反映血管结构的深度关系。VR是利用像素投影过程中的所有CT值,不同CT值的组织以不同颜色及透亮度显示在一幅图上,选择适当模式及阈值能使表面与深部结构同时立体地显示,血管空间关系分明,立体感强,易于辨认,对SMA及其分支显示具有重要优势;缺点是不能显示自身管壁的情况,同时阈值调大,血管会变得断续、不光滑。本研究所有VR选择的CT阈值均为102HU,在各种旋转角度下均可清晰显示SMA形态及分支毗邻关系,空间解剖形态逼真,对研究血管具有显著优势。

总之,活体SMA的解剖结构复杂,通过MSCTA对SMA正常解剖结构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解剖上对SMA认识的不足,而且对观察因活体SMA解剖变化而导致的临床病理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MIP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转折走行及夹角测量 图2 MPR显示SMA径直走行及夹角测量 图3 左肾静脉(LRV)平面SMA与腹主动脉(AA)间距测量 图4 十二指肠水平部SMA与AA间距测量 图5 在SMA与AA间测量LRV 图6 在左肾门测量LRV 图7 VR显示SMA与周围血管 图8 VR显示SMA主干及分支血管 图9 MIP显示SMA及分支血管

[1]李若坤,强金伟,廖治河,等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26(5):521-524.

[2]滕陈迪,黄崇权,张丽敏,等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47-1350.

[3]许传斌,唐发功.肠系膜上动脉的正常CT解剖学研究[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8-9.

[4]陈志新,张汉国,梁立华,等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CT解剖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2):150-151.

[5]杨泽宏,陈建宇,王东烨,等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测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探讨[J].中国CT和 MRI杂志,2008,6(1):23-25.

[6]詹勇,向子云,郑彬,等 .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CT解剖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34-2736.

[7]刘江涛,杨立,肖越勇 .胡桃夹综合征及其相关解剖的多层螺旋CT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3):192-195.

[8]袁振国,周存升,徐卓东,等 .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螺旋CT血管造影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5):335-337.

[9]张龙江,包颜明,宋光义,等 .多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的初步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2,17(4):293-295.

[10]王界斌,王敏君,肖香佐,等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9,10(7):86-88.

[11]Rieker O,Duber C,Neufang A,et al.CT angiography versus intraarteri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aortoiliac occlusive[J].AJR Am J Roentgenol,1997,169:1133-1138.

[12]郭芸,付玉存,魏里,等.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1):64-65.

猜你喜欢
管径夹角肠系膜
某660MW电厂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管径选择分析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