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关系

2013-11-13 10:04宋绍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白细胞脑组织外周血

宋绍斌

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反映机体的炎症水平,急性脑梗死 (ACI)发生后,坏死的脑组织激活了炎症反应系统。为了进一步探讨ACI患者外周血WBC计数与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关系,笔者对300例ACI住院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7天监测其外周血WBC计数,将外周血WBC计数与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2月—2011年10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ACI患者300例,其中男187例,女113例。均行颅脑CT扫描,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后72h内入院。排除标准:有明显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发病前1周及入院时有感染病史或症状体征;外科手术及外伤者。根据CT扫描结果,将300例ACI患者按梗死灶面积分为小、中、大3组:小面积组135例 (梗死灶直径≤1.5cm);中面积组108例 (梗死灶直径1.6~4cm);大面积组57例(梗死灶直径>4cm)。根据入院时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分为:WBC增高组 (>10×109/L);WBC正常组 〔(4~10)×109/L〕。

1.2 WBC测定 均在住院后24h内采静脉空腹血,查WBC计数及分类。

1.3 预后评价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对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分别进行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 ×100%。治愈:改善率 91% ~100%;显著好转:改善率46%~90%;好转:改善率18%~45%;无效:改善率0~17%。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数+显著好转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治疗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以面积分组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 (NE)分数比较 3组外周血WBC计数、NE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以WBC分组预后的比较 入院4周后,WBC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5.2%,WBC增高组总有效率为5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3组外周血WBC计数、NE分数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WBC count,NE level in 3 groups

表1 3组外周血WBC计数、NE分数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WBC count,NE level in 3 groups

组别 例数 WBC(×109/L)NE 分数小面积组185 6.58±2.36 0.75±0.08中面积组 108 9.46±2.85 78.34±7.47大面积组57 11.28±2.59 84.63±7.76

表2 两组近期预后的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ent prognosi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WBC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其在缺血区脑组织的浸润和激活对缺血脑组织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WBC计数及其变形能力降低和黏附功能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的关系[3]。Pozzilli等[4]对95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d行外周血WBC计数,发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上升,且与炎性反应和局部组织坏死程度直接相关。本研究显示,ACI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E分数与梗死面积的不同有关,外周血WBC增高的发生率为41%,发病4周后,外周血WBC计数正常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WBC增高组。

WBC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具有高黏附性,要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才能在进入微循环时通过毛细血管,ACI时外周血WBC黏附功能增加及变形能力降低,除了诱导脑动脉收缩以外,还可与细胞黏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WBC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形成小栓子,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同时,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WBC及浸润于脑组织的WBC相互激活,产生和释放出氧自由基和血管活性物质。在缺血性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中,WBC水平升高为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5-6]。ACI早期出现的外周血WBC计数增高的机制是脑损伤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后产生的应激反应,是ACI患者病情严重与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外周血WBC计数与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7-8]。

综上所述,ACI发生后的外周血WBC与脑梗死面积及预后有关,其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0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王大力,甄志刚,彭延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水平与卒中类型及其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40.

4 Pozzilli C,Dipiero V,Pantano P.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cerebral infraction [J].Acta Neurol Scand,1985,71(2):396.

5 Grau AG.Leukocyte count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J].Stroke,2004,35:1147.

6 高景良.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08.

7 刘庆宪,叶红,宋永建.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4):256.

8 孙晟.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397.

猜你喜欢
白细胞脑组织外周血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