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

2013-11-13 08:57□文/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会计工作基础

□文/刘 览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不脱离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学前提下,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把专业知识跟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借鉴“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改理念,各校对《会计基础》这门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课改,进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新会计基础课程。但在项目式教学改革过程中,《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应如何设计课程项目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课程项目成为这门课程教改中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大难点。本文就《会计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型设计,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一、《会计基础》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一)项目开发设计应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培养具有专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课程设计时应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校企合作进行课程项目开发。课程项目开发前期阶段,应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引领作用,完成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典型工作场景及课程标准;项目开发实施阶段,在企业专家、兼职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各种教学资源搜集;在项目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构建以企业、教学团队、学生、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以上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会计基础》具体教学项目。对所有会计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共性分析,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具有明显阶段性这一特征,可以将会计工作过程划分为“建账——日常业务凭证处理——日常业务账簿处理——期末处理——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五个具体工作阶段。在融合实际工作阶段产生的工作任务与课程本身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而开发课程的教学项目。这样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了“所学即所需”。

(三)项目设计时应以真实企业完整会计业务为载体。课程项目设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实际会计工作步骤为项目,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高度融合。为真正达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在课程项目具体设计时应通过完成真实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让学生实际参与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即项目载体应选择一个真实企业完整会计业务。

二、《会计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是根据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这种内容组织方式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高度融合在一起,《会计基础》应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来选择教学内容,并以实际工作过程为阶段性项目、以完成每一阶段性项目所需实际会计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最终形成项目1至项目5等五大工作项目,详见表1。(表 1)

(二)教学项目设计。课程以一个真实企业为期一个月的账务资料作为完整的综合项目,它涵盖了《会计基础》这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各工作任务的界限,我们把这个综合项目划分成包括建账在内的五个子项目,并在各个子项目内按横向并列关系组织任务模块进行项目序化。学生按照会计工作顺序逐步完成各子项目,最终完成这一真实企业一个月所有的会计业务,并提交最终会计产品。最终成形的基于会计工作教学项目设计结构图见图1。(图1)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为提升课堂效率与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组合式教学法,包括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其中,“四步教学法”打破常规的地点模式与习题模式,将教室讲解变成工作现场指导,将课后习题变为模块训练,更好地体现项目式教学的特点;而“角色扮演法”与“情景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在一个高仿真的会计工作情境中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保证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企业的实际情景中,极大地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在项目操作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实际完成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以具体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产生知识需求,针对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有效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性。

表1 《会计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内容整合设计

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课程的信息容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学习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展开现场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高仿真工作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程教学网站、BBS论坛等将全部教学资源以电子化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打破以期末测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会计基础》项目式教学立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标。对此,本人针对性地设计出“1-2-3-4”课程考核法,降低期末测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加大对学生项目操作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的比重。“1-2-3-4”课程考核方案中:课堂抽查占10%,期末测试占20%,仿真实训占30%,项目考核占40%。这一考核方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体性。

三、《会计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1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项目设计结构图

图2 《会计基础》项目教学特色与效果显示图

(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怎样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会计基础》项目教学是在打破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标准,选择典型企业真实业务为项目载体,对接课程标准,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以项目三登记账簿为例,阶段项目设计了任务1登记特种日记账等四大任务模块,通过上述模块串联任务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将技能要求贯穿整个任务活动中。但是,项目框架并不能真正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为此课程设计时应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来最终将知识和技能有效融合。对于实践性问题,主要考虑设计两大类:一是实践反思问题,要求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等问题;二是应在项目中主动设计了一些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障碍,这些障碍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上述实践性问题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教学方案应如何设计才合理。教学活动应主要采用“做学教一体”模式,以任务拉动知识技能学习,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项目中包含的每一个任务模块,还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以“活动设计”为纽带带领学生进入工作状态,使其明确将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哪些相应的“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图2)

本文所设计的《会计基础》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最大的特色与创新是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真实完整的企业项目,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意义;通过任务驱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体验到工作的责任;通过构建企业、社会、学生等多元主体评价体系,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以上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创造,保证课程成功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式教学。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会计工作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