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研究

2013-11-13 08:58李可柏齐宝库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9期
关键词:建筑业辽宁省分量

□文/李可柏 齐宝库 刘 霞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一、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其涉及的产业链较长,能够带动众多产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它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其建筑业产值一直位居东北三省首位。随着2009年辽宁省提出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战略决策,近年来,辽宁省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508亿元,全国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三位,总产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0%,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为本省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辽宁省建筑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内部结构仍不够合理,多元发展局面未形成,如何调整和优化其产业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辽宁省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崔旖娜(2006)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建筑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BP神经网络对建筑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预测;杨芳(2010)引入系统协调性的理念,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田成诗(2012)通过深入挖掘辽宁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系统分析了辽宁建筑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空间,提出了一些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对策。齐宝库(2012)根据 2005~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比较分析了辽宁省和其他建筑强省,并发现辽宁省建筑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与其他建筑强省相比有待提高;仝晓烈(2012)研究了辽宁省建筑业的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经过测算得出辽宁省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CRn仍然比较低,属于“分散竞争型”;齐宝库(2013)从区域的角度,引用模糊动态聚类分析对辽宁省各地区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类。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对辽宁省建筑业有限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现状的定性描述和分析或者外部发展状况评价,而缺乏对产业内部各子产业结构变动和竞争力的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以下简称SSM)在分析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和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因此,本文借助SSM对辽宁省建筑业产业内部结构和竞争力情况展开分析,探讨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强弱,进而确定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合理方向,为产业结构调整原则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一)SSM基本原理。SSM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等人提出,后经过不断完善,得到现在的分析模型,由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在分析经济结构变动具有独有的优势,逐渐广泛应用于研究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该方法是把被研究区域的经济变化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以其所在大区域(国家)的经济作为参照系,将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的增长额(Gi)变动分解为三个变量:即份额偏离分量(Ni)、结构偏离分量(Pi)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通过Ni、Pi、Di三个分量来分析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状况。

(二)模型构建。假设研究区域为y,参照区域为Y,区域某产业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

设研究区域某产业初期经济总产值为y0,末期经济总产值为yt,以yi0、yit(i=1,2,3……n)表示研究区域某产业的子产业i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产值;设参照区域该产业初期经济总产值为Y0,末期经济总产值为Yt,以Yi0、Yit(i=1,2,3……n)表示参照区域该产业的子产业i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产值。

表1 辽宁省建筑业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万元)

据此,在[0,t]时段内,研究区域某产业经济增长率可表示为:r=(yt-y0)/y0,各子产业经济增长率可表示为:ri=(yit-yi0)/yi0;同理,参照区域该产业经济增长率可表示为:R=(Yt-Y0)/Y0,各子产业经济增长率可表示为:Ri=(Yit-Yi0)/Yi0。

以参照区域各产业部门所占份额,依照下式将研究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

因此,Gi、Ni、Pi、Di可以用下列各式表示:Ni=Ri;Pi=()·Ri;Di=yi0·(ri-Ri);Gi=Ni+Pi+Di

其中,Ni表示地区份额偏离分量,它是指研究区域第i产业以参照区域该产业平均增长率增长时所达到的增长量。Ni为正值表示研究区域第i产业的实际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则相反。

Pi表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它指研究区域各产业比重与参照区域各产业比重的差异所引起的研究区域i产业增长相对于参照区域所产生的偏离。Pi大于零,表明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优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Pi越大,表明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对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Di表示竞争力偏离分量,反应研究区域i产业的竞争能力。它指研究区域i产业增长速度与参照区域该产业增长速度差异而引起的偏差。Di为正值,表明研究区域该产业相对于参照区域而言,具有更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获取及处理。《中国统计年鉴》上将建筑业细分成五个子产业:房屋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全国为参照区域,数据以2008年为基期,2011年为末期,对辽宁省建筑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相关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2》上查询可得,数据原始值及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后的各指标值见表1。(表1)

(二)结果分析

1、份额偏离分量分析。根据表1中的Gi值和 Ni值可知:在 2009~2011 年间,辽宁省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业增长量Gi达到36,921,395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辽宁省建筑业应有的增长额Ni值22,218,771万元,这说明辽宁省建筑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2009年提出的做大做强战略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结构偏离分量分析。从产业内部结构偏离情况来看,辽宁省建筑业的结构偏离分量Pi值为-809,338万元,说明辽宁省建筑业内部增长较快的子产业比重小,而发展缓慢的子产业比重过大,现有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不利于未来建筑业的积极发展。从内部子产业来看,Pi值为正的有房屋工程和建筑装饰业,说明这两个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带动了整体建筑业的发展;相反,土木工程、建筑安装业和其他建筑业的Pi值均为负,说明这些行业发展较为缓慢,阻碍了整体水平的发展。

3、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从竞争力分量来看,除了土木工程之外,其他几个子产业Di值均为正,说明这些产业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竞争力最强的是建筑装饰业和房屋工程,说明这两者是辽宁省建筑业的优势产业,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房屋的要求和居住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人们会越来越注重高品质的装饰装潢,从而拉动了房屋工程和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而土木工程虽然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但其发展缓慢,缺乏有效的竞争潜力,未能很好地对建筑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五、结语

本文基于2008年和2011年辽宁省建筑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SSM对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近年来辽宁省建筑业发展迅猛,整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建筑产业内部各子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其中,房屋工程和建筑装饰业发展速度较快,竞争力较强,有力地带动了辽宁省建筑的发展,是发展上的优势产业。而土木工程虽然产值规模较大,但增长效率较低,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怎样优化建筑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辽宁省要想真正实现建筑强省的目标,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继续保持房屋工程和建筑装饰业具有的优势,可以借助政府在行业中的管理,加大相应领域的投资,为了避免企业间的盲目和过度竞争,应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精,通过大、中、小企业比例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多层次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巩固和扩大其竞争领先地位;其次,对于建筑安装业和其他建筑业,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可以通过“走出去”战略,抢占市场份额,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最后,对于发展效率较低的土木工程,在追求行业规模的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引领行业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更好地促进辽宁省建筑业发展水平更上新台阶。

[1]崔旖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辽宁省建筑业评价及预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仝晓烈.辽宁省建筑业产业集中度研究[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2.

[3]杨芳,栗峥,袁永博.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3.

[4]田成诗.辽宁建筑业发展的潜力、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2.2.

[5]齐宝库,赵景明,曲玉,牛驰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辽宁省建筑业发展评价[J].建筑经济,2012.8.

[6]齐宝库,张小月,李可柏.基于模糊动态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建筑业发展水平研究[J].辽宁经济,2013.3.

[7]陈月梅.江苏省建筑业结构和竞争力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8.2.

[8]唐正康.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猜你喜欢
建筑业辽宁省分量
动物“跨界”建筑业
帽子的分量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分量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的三相四线制D-STATCOM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