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

2013-08-15 00:50胡秀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9期
关键词:五力议价汽车行业

□文/胡秀花 田 旭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一、五力模型概况

五力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发表于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该行业分析模型,他认为现有厂商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顾客的议价能力这五大竞争力量,决定了行业的吸引力,并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3亿量,占到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10。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达到了1,800万台,2012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900万辆,再次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实力还很弱,另外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的产品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中度等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中国汽车产业应该说是发展与挑战并存的。

三、运用五力模型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分析

(一)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行业内现有厂商之间往往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的关系,按照波特教授五力模型说法,行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1、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一般来说,行业内厂商的规模彼此越接近、数量越多,则内部的对抗与竞争就越激烈。中国汽车行业现有厂商数量众多,超过100家,同一汽车厂商旗下又有不同品牌,就拿中国的本土企业集团来说,比如吉利旗下就有全球鹰、英伦、帝豪。外资集团旗下品牌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2、行业市场增长速度。从目前来看,从2000年的不到200万台,到2012年的1,900 万台,增长 1,640 万台,年均增长率近30%,但是2012年的汽车市场增长率只有4.3%,为近十几年来增长速度最低的,不得不说,近期中国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面对这种局面,厂商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或采取其他策略,从而引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

3、行业内企业的差别化程度。汽车企业相对来说,差别化较大。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产品的品牌,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是汽车企业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所在;产品质量的差异也对顾客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相对来说,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车型的产品质量要相对于自主品牌高一些;除此之外,价格和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企业对顾客的吸引力大小,相对来说自主品牌的价格更有优势,而售后服务质量相对来说合资品牌更强。

4、固定成本。若行业具有非常高的固定成本,企业为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势必采取增加产量的措施,结果往往导致价格迅速下跌。一般来说,合资品牌由于其良好的品牌效应以及出色的销售业绩,往往库存较低,可以有效地分摊其固定成本。

从现在来看,汽车行业内的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都对本身的市场地位不满意,纷纷发起了从低端向高端市场的延伸。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是否会真的进入到这个行业,取决于其对行业壁垒的认识。如果行业壁垒越高,则对潜在进入者来说,其进入的难度就越大,对现有竞争者来说压力就越小。

1、规模经济。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英国经济学家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两人就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达到一定产量之前,单台车的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急剧的下降。相对来说,现有厂家利用规模经济,其成本基本已经降至很低,潜在的进入者要想降低成本到极低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汽车行业的壁垒较高。

2、资金需求。在这里的资金需求指的是进入该行业所需要的投资以及风险。相对来说,汽车行业的初始投资较高,主要包括机器设备费用、土地、劳动力、建设工厂的费用、研发等等。一个基本规模和功能的汽车厂也需要7,000万元左右才可能建设成功并开始生产。

3、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对于汽车行业有着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和目录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严格的政策性准入障碍。

另外,政策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如尾气排放要达到国Ⅳ标准和绿色技术法规。另外,从2011年开始,原针对于排量1.6L以下车型的节能补贴标准,也从之前的每百公里油耗不超过6.9L提高到了6.3L的标准,对潜在进入者来说无疑就是有了更高的技术标准。

4、技术。汽车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技术较为复杂的行业,全车几万个零件如何使其能够很好地组合在一起,不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有些厂家,尤其是进口车厂家或者合资品牌,拥有更为突出的专有技术,通过这种复杂的技术取得优势。

(三)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指的是在功能上部分或者全部替代某一产品的产品。替代产品的价格越有吸引力,这种限制作用就越显著和稳定,对本行业构成的冲击和压力也就越大。汽车行业替代者的威胁大小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替代品的性价比。如果新产品的性价比高于老产品,那么新产品对老产品的替代就有着必然性。汽车是一个更新换代较快的行业,中国汽车其本身的性价比并不高,随着竞争的发展,汽车产品性价比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2、替代程度。这个指的是,替代品对于满足相同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程度越低,说明替代能力越弱,对现有企业来说越有力。

汽车的替代品是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火车、地铁、飞机、轮船等,这些交通工具从一定程度上对汽车的需求有一个缓解。但是由于其本身特殊的用途和功能,并不能形成完全的替代性。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说明现有企业的压力就大,有可能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导致企业本身的利润降低。汽车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供方的集中程度。目前,中国共有整车厂100余家,但是零配件供应商却达到了数万家,并且整车厂的规模相对来说要比零配件供应商大得多,这种规模的不对等决定了供应商不会对整车厂产生大的竞争压力。

2、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和重要性。如果供应品可以被替代的话,那么对供应商来说,他的产品随时可以被其他厂家的产品替换掉,那么在谈判的过程中,供应商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的产品有着一定的同质性,容易被其他厂家替代。

3、供应商对本行业的重要程度。非常明显,如果供应商对于本行业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本行业企业就会关注供应商的一举一动,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越高。

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尤其是关键部件的供应商,对整车厂非常重要,他们决定了一台车的品质和质量。所以从这方面看,关键部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五)顾客的议价能力。非常强的顾客议价能力,甚至会导致本行业企业之间竞争加剧,整个行业利润下降。影响顾客议价能力的因素往往有:

1、顾客集中度。中国汽车行业的顾客集中度非常低,顾客往往都是分散的,偶尔大批量的采购单位用车时除外。相对来说,顾客就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形成对行业的有效竞争力。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又是供大于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提升了顾客的议价能力。

2、顾客的转换成本。如果顾客的转换成本高,顾客将固定在特定的供应商身上;相反的话,如果转换成本低,那么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强了。在我国,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品牌、类型较多,顾客的转换成本不高。

3、顾客购买产品占其本身支出的比重。如果顾客购买的产品占其本身支出的比重较大,毫无疑问,顾客对于该种商品的重视程度就会较大,这种谈判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购买汽车时,都会考虑这一点,中国国内汽车产品同十几年前相比,确实价格已经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同其他汽车市场发达的国家比较,售价还是偏高。买车所占的顾客支出成本相当大。

四、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可以运用五力模型分析出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再结合企业本身的内部优劣势分析,就可以用于任意一家汽车企业的业务指导。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6.

[3]刘益.波特“五力模型”的缺陷及其改进[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

[4]孙维.基于五力模型的汽车产业竞争结构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2.8.

[5]陈丽.运用五力模型浅析汽车行业战略联盟的动因及启示[J].华商,2011.1.

猜你喜欢
五力议价汽车行业
五力齐发筑同心 汇智聚力促发展
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时代不等人,汽车行业在完成“双碳”这件事上,责无旁贷
汽车行业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汽车行业 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二次议价该管不该禁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二次议价不宜作为医保支付标准
这样的二次议价为什么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