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厦门湾发展区同城化进程研究

2013-08-15 00:50卢国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9期
关键词:港区漳州厦门

□文/卢国能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福建·漳州)

“厦门湾发展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壮大海峡西岸九个集中发展区之一,该区域规划以厦门为龙头,以漳州为纵深,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港湾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形成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现代物流中心。厦门与漳州同处一个湾(厦门湾),同饮一江水(九龙江),联系紧密,深入研究厦漳城市同城化,共同推进厦门湾发展区对台合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加快交通设施对接,完善城市一体化功能

建立综合交通网络对接机制,推进厦门湾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快速通道、市政主干道的规划、建设和有机衔接。构筑区域信息平台和完善区域信息体系,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健全完善港口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港口群间布局优化、分工合理、联动发展格局。当前,应优先加快厦漳快速通道、厦漳海底隧道、厦漳跨海大桥、厦漳城际轨道的建设。

1、厦漳快捷通道漳州段。该通道北起厦门海翔大道,南经角美镇壶屿村,跨越九龙江,穿过榜山镇,连接正在规划中的漳州东环城路。全线按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双向八车道的标准设计。建成后,从漳州市区到厦门只需20分钟。

2、厦漳海底隧道。厦门的第三条海底隧道,沟通厦门本岛和漳州开发区。厦漳海底隧道将是继正在建设的厦漳大桥之后,厦门和漳州之间的第二条海上通道,已被列为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根据初步规划,厦漳海底隧道起于厦门大学附近,连接成功大道,南止于漳州开发区南炮台。一旦隧道建成,厦门到漳州龙海10分钟以内即可抵达。

3、厦漳城际轨道。根据《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漳州境内规划城际轨道1号、2号、3号、5号、9号共5条线,线路总长约292公里,其中1号线规划2020年前建成,2号、3号线规划2030年前建成,5号、9号线为远景规划线路。“十二五”期间应力争开工建设城际轨道1号线。

二、积极推进产业对接,构筑同城发展格局

1、打造一批同城化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延伸产业链,重点培育漳州古雷石化产业基地、漳州金属及深加工产业基地、漳州光伏玻璃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漳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做大漳州光电等特色产业园区。探索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共建模式,建设厦门火炬园漳州分园等。

2、加强与厦门大学对接。2002年厦大新校区落户漳州,2011年厦门大学提出服务漳州产业发展,制定《厦门大学服务漳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内容丰富,计划提到:要着力服务漳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动漳州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着力推动漳州南太武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双方应该在良好的合作基础上携手实现新突破。

3、大力拓展旅游合作。旅游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要整合厦漳泉大都市区内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打造以厦门为中心的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漳州要注重打造世遗土楼游、滨海度假游、文化古迹游、寻根朝圣游、乡村体验游、温泉养生游等六条主题精品线路。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连锁经营、上市等方式壮大实力,带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4、共同推动现代物流业同城化发展。厦漳同处厦门湾,拥有港口资源优势,要加快建设集疏运体系,拓展港口腹地。加强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7个港区功能布局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厦门湾南岸组合港区13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其中30万吨散货码头要抓紧前期工作。东山湾着重抓好古雷港区重大石化项目配套建设,进一步推动漳州、厦门两市港口资源整合。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共同打造厦门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漳州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服务区域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纺织、建材等产业规模经营需要,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三、统筹港口港湾建设,推动产业政策一体化

1、统筹港口建设,合理分工利益共享。2010年8月,漳州各港区全部并入厦门港,由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辖,对外统称厦门港。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后,原厦门港港区享受的税费、补贴、口岸通关等各项优惠政策延伸至原漳州港的所有港区,实现整合后厦门港所有港区“同港同政策”,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口岸联建部门的一体化管理。进出口企业只要在属地报关报检,货物在口岸就能直接验放,不仅提高了通关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因此,要以港口整合的契机,对港口的功能进行合理化的分工,充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避免同一港口内各个港区之间的恶性竞争;两地的口岸管理主管单位要尽快探索口岸管理新的机制,使整合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促进厦门港做强做大,成为国际枢纽港。

2、推进金融服务同城化。要建立金融同城化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促进三市金融同城化总的协调机制;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应直接向国家申报“建设厦漳泉金融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地金融监管部门签订联合监管备忘录,建立金融业务报备制度、贷款定期通报制度、异地授信监控机制,打造信用信息的公共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风险管理的同城化;推进支付清算的同城化,推进厦漳泉三市的同城票据交换,统一厦漳泉三市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争取银联公司的支持,实现银行卡使用的同城化;同时,厦漳泉三市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通过利益机制引导、鼓励金融机构跨区域设定机构网点和广泛开展金融业务。

3、推动保税港区等相关优惠政策向厦门湾南岸延伸。海沧是我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乃至港口的所有政策和功能,是福建省首个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便捷、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真正具备加工、物流、港区“三位一体”的保税港区。要尽快争取把东渡象屿保税区有关“区港联动”的政策延伸至招银港区,充分利用厦门象屿集团多年经营保税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厦漳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可由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漳州开发区配合,由双方政府进行公共建设投入,企业参与运作,争取早日实现厦门港经济一体化运作。

四、打造重点区域对接,建设环厦门湾经济带

1、共同打造厦门湾南岸滨海新区(古雷—南太武新区)。作为福建省十大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这里将建成国家级千亿元石化产业基地和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滨海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海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漳州滨海新区东起厦门湾南岸,西至闽粤界,规划范围包括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的部分区域和东山县全部,土地面积1,725.7平方公里。在空间上,滨海新区将与厦漳共同构筑“T”形区域空间结构。即由厦门、漳州构成发展主轴,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古雷石化产业园区、龙海-漳浦-云霄-诏安沿海一线城镇、东山等构成滨海发展带,形成厦门湾南北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该区依山傍海,土地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港口、交通、对台、区位等方面的优势,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且尚未开发的沿海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加快建设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前身为龙海经济开发区,由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和漳州龙池开发区整合而成的。2011年7月升格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定名漳州台商投资区,是规划中的漳州次中心城区,与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接壤,区域内有角美综合工业开发区和龙池开发区。区内海岸线长3.5公里,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目前在建2个3.5万吨级码头泊位,是厦门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东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规划布局为“一心四区”,即中心服务区、轻工食品产业提升区、电子汽车产业区、金属制品及新兴制造业产业区及其拓展区。

3、着力提升长泰生态旅游区。长泰是国家生态县,是闽南地区唯一一个与厦门、漳州、泉州直接接壤的县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规划更将其列入核心区。被誉为厦门后花园,在这里,65.8%森林覆盖下的山川原野,犹如一块由森林、田园、溪流组合成的自然生态“绿宝石”。长泰县把“田园风光、生态之城”建设与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相融合,重点推进古湖生态城、天柱山旅游综合体等一批休闲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泛华博览园、古山重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扶持培育中华汉文苑、龙人古琴文化村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体育用品、健身器材及配件制造等文化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增长点。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3.

[2]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1.18.

[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2011.8.19.

猜你喜欢
港区漳州厦门
厦门正新
南康漳州龙
“偶”遇厦门
福建漳州面煎粿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