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资打假力度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2013-11-14 08:40崇文
江西农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假劣兽药流通

文/本刊记者 崇文

农业生产资料的真假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假劣种子、劣质肥料、失效农药、不合格农机具,不仅给朴实的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而且还扰乱了农业生产秩序,侵害着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春耕备耕、“三夏”、秋收冬种等重点农时,是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购销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混入市场的高峰期。江西省各地各部门根据不同农时季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保驾护航。

假冒伪劣农资危害甚大

农资造假对农业生产危害甚大,假农资不仅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2011年9月7日,根据行政部门移交线索,上饶市鄱阳县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伪劣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经查,鹰潭农友种业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委托横峰县种子经销商黄某某收购劣质种子,经包装加工后,将1万余公斤假冒“赣晚籼38号”的劣质水稻种子销售给鄱阳县20余家经销商,造成3900余亩稻田减产、绝产的严重后果,农户直接经济损失170余万元。

此案就是2012年公安部公布的十起农资犯罪典型案例之一——江西鹰潭农友种业公司制售伪劣种子案。真可谓是一粒假种子,断掉农民一年饭。

假冒伪劣农资不仅使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阻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对企业来说,假农资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像作为我国最大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化肥企业,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就遇到此种问题。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国有化肥企业,具有突出的产品、网络、服务和品牌优势。但是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有恃无恐地盗用冒用“中化”商标,制造或出售假冒化肥,影响了“中化”牌化肥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

从近年有关资料看,全国每年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多达数万起,涉案金额10亿元以上。而据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江西省就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160吨,其货值达到1580万元,此举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3860万元。

假冒伪劣农资屡禁不绝的原因

记者从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了解到,假农资屡禁不绝原因一方面是制假售假更趋隐蔽。像近几年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制假售假手段不断翻新,方法更加隐蔽,打击的难度增大。

而另一方面,是基层监管和执法力量有待加强。一些地方的农资打假工作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上还存在不足、不强、不力的问题,假劣农资案件“以罚代刑”问题仍然存在,基层执法力量与面广量大的监管对象不适应。

此外,据记者了解,假冒伪劣农资之所以屡禁不绝,还有更深层次原因。

首先,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无论是农资市场主体还是农资市场监管制度都亟待建立。长期以来,由于受“生产决定论”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对流通产业缺乏政策支持,流通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流通体系更加滞后。流通体系建设滞后不仅制约了消费的扩大,而且使假冒伪劣产品有空子可钻。这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市场组织数量还比较少;调控机制不健全,市场监管松软,信息沟通不畅;市场结构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扭曲了市场价格等。

其次,农村商业网点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亟待提高。多年来,广大农村地区流通网络残缺不全,形不成规模,基本上处于有“点”无“网”的状况。传统的小卖部、“夫妻店”仍是我国农村零售网点的主体。由于农村的商业网点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使流通成本过高,致使假冒伪劣产品乘虚而入。 第三,农村市场流通方式,无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看都亟待改变。目前我国农村大量存在集市贸易、代销点和小型批发市场等贸易方式,虽然暂时适应了农村居民传统消费心理。但这毕竟是一种落后的交易方式,无法在现代流通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农村从总体上看,已处在从温饱型需求结构向小康型需求结构过渡的阶段,贸易方式在保留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也应该转型升级,这样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突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应当说,江西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和农民增收“九连快”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采访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时得知,江西省在打击假农资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净化农资市场,严防假劣农资进入使用环节。其次是加强生产经营主体整顿,加强农资质量抽检,加强大要案查处,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再者是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市场准入与跟踪管理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强创优相结合,依法打击与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相结合,加强农资管理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实现农资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放心优质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民群众对农资市场满意度明显提高,确保农资投诉案件和假劣农资事故明显减少。

据统计,我省去年农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86%、86.5%、90.7%、96.6%,总体合格率呈逐年提升发展态势。

虽然我省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当中依旧还存在一些造假行为。

3月21日,农业部、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启动2013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我省也将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确保两个减少、实现三个提高、注重四个加强、坚持五个结合”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把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引向深入。

据了解,江西省农资打假工作将在春耕秋播、动植物病虫害高发期、水产育苗期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时期,以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农资展销会、重点企业、流动商贩为重点,加大对生产基地、区域交界处、游商活跃区的检查力度,重点查处以下违法行为——

一是种子:启动种子打假护权专项行动,积极联合公安、工商、纪检等部门,狠抓基地专项整治,组织拉网式检查,打击无证和侵权生产、抢购套购等行为。狠抓经营主体综合治理,打击无证无照和侵权经营等行为。组织开展市场检查,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行为。

二是农药: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未登记有效成份,尤其是添加高毒农药成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农药的行为。

三是肥料: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配方肥产品有效成分不足、标签标注与登记证标注内容不符、生产销售假冒配方肥的问题。

四是兽药:落实兽药GMP和兽药GSP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特别是擅自改变组方、违规添加禁用兽药或人用药行为,重点整治兽药标签和说明书扩大适应症、使用范围等违规行为。规范兽药使用,严厉打击养殖环节非法使用违禁兽药和人用药的行为。

五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以及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在饲料中添加禁用物质和其他不在《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物质以及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六是农机:以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为重点,加大对获证产品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等违法行为。联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经营假劣农机、零配件等行为。

七是水产苗种:严厉查处水产苗种生产中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带病销售和无证(生产许可证)销售水产苗种的行为。

八是渔船船用产品:落实船用产品法定检验制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船用产品,推进优质船用产品上渔船,保障渔业安全生产。重点开展对渔船救生设备(救生衣、救生圈)的监督抽查。

猜你喜欢
假劣兽药流通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全国查扣假劣口罩二千五百万只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假劣疫苗罚款额度“步步高”是一种进步
农业部重拳出击! 假劣农资坑农将遭狠查!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谈判
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