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宗教观对佤锦土布图案的影响

2013-11-19 03:44王宏付
丝绸 2013年2期
关键词:佤族织锦茅草

王 静,王宏付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佤族是一个比较古朴的民族,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常常处于一种“物我混一”的状态,认为是自然界赋予了他们生命和意识。于是在佤族先民看来,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植物和动物都被神化,成为了他们崇拜的对象,形成了“万物有灵”的宗教观。佤族织锦以其特有的图案特征及色彩特征,体现了佤族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力,是中国少数民族织锦的一个重要品种。将“万物有灵”宗教学说中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崇拜,以图案的形式表现在土布上,是佤族织锦的独特魅力所在。关于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和佤族织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宗教文化的研究[1]118,或者对佤族织锦的简单纹样和工艺流程的研究[2],鲜有对佤族织锦纹样进行详细解说,以及将“万物有灵”宗教观中体现的物体崇拜和织锦纹样结合起来的研究。本文通过两者的结合分析,深入研究其佤族纹样的多样性和文化寓意性,充分发挥佤族纹样对现代工艺设计的借鉴作用。

1 佤族宗教——“万物有灵”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250中提到:“宗教是最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佤族先民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也产生了自己最原始的宗教观念——“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宗教观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地理环境的闭塞。佤族居住在怒山山脉南端的阿佤山区,这里的山岭海拔大都在1 000~2 500 m,多森林,多云雾,这种你看不到我看不到你的情形,充满了神秘氛围,为宗教的产生提供了环境氛围。2)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4]384一书中提到:“当需要、恐惧、羡慕等种种心理交织在一起时,原始人类不仅不把自己同动物对立起来,反而在很多场合下愿意承认动物高人一等。”佤族原始时期,先民对于自然的力量无法应对和理解时,就会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先民们就会把其看作神圣的东西进行崇拜。对自然力的恐惧和不解是其产生的心理因素。

在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下,佤族产生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原始图案,如波形纹、十字纹、牛头纹、菱形纹、松鼠牙纹、茅草纹等。每一种纹样都代表着一种较抽象的观念,这是佤族图案的独特之处。

2 宗教影响下的佤族图案

2.1 自然崇拜

2.1.1 波形纹

波形纹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是火具象图案的抽象表达[5]。在佤族先民看来,火能够给予人们热量、温暖和光明,具有驱散黑暗和一切鬼邪的威力。《司岗里》[6]77记载:“会取火后人类好生活……光明和温暖掌握在人手中。”体现了佤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佤族人民对火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摩擦取火的形式举行的盛大仪式“新火节”。在《滇云文化》[7]374中记载:“祭祀火神是新年开始的重要宗教活动……是祈求新年万事如意,幸福安康的一种形式。”

在佤族织锦图案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波形纹样,以并行的多条折线纹为造型,并以曲线伸展的长条出现,体现了佤族人民对火的崇拜(图1(a)),更体现了日子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例如图1(b)[8]135波形纹遵循了图案的变化与统一,运用横式二方连续将纹样织成不同的色彩来体现图案的变化,但相同的纹样又将织锦完整的统一起来。波形纹样使画面整体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律动感,但又不失其统一性。

图1 波形纹样的演变Fig.1 Evolution of waveform pattern

2.1.2 十字纹

“十”字是佤族人民对太阳和星星的崇拜(图2(a)),在“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下,佤族先民认为太阳是生命的源泉,也是雨水的吸附者,太阳体内蕴含着伟大的灵气,是万物众生的制造者;而星星象征着繁衍与众多,它们是太阳与月亮的儿女,佤族人民将代表太阳与星星的十字纹印织在织锦上一方面体现佤族人民对太阳和星星的崇拜,同时也是对自己儿孙后代宛若繁星的一种希冀。

图2 十字纹的演变Fig.2 Source of cross pattern

十字纹样在服饰上的运用带有一定的巫术和宗教色彩。从图2(b)[8]141所示佤族织锦上可以感受到这种气息,红与黑的搭配再加上象征太阳和星星的“十”字符号,使佤族织锦充满宗教色彩。佤族人民穿上织有十字纹图案的织锦,就会得到太阳和星星的保佑和庇护,使人民健康长寿,多子多福。佤族的十字纹一般是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出现,纹样的特点又属于单独纹样中的对称纹样,即图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且能够单独的用于装饰,其次图案形象依中轴两边或依中心多向对称。像十字纹这种对称式单独纹样给人一种平衡的稳定的感觉,适合用于表现庄严、平和、稳重的气息。

2.2 动植物崇拜

2.2.1 牛头纹

牛头纹代表着佤族宗教文化中的对牛的崇拜(图3(a))。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在佤族的创世神话中,人和动物都是母牛的后代,佤族是在水牛的帮助下才找到生命繁衍的地方[1]8。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6]43描述:“为什么岩佤人说话拗嘴拗舌?因为他们爱学牛说话。”可见佤族先民的语言也是向牛学来的,佤族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深深打上了“牛”文化的烙印,牛在阿佤人的心里是勤劳、憨厚和善良的代表。佤族村寨的中央栽有“丫”形牛角桩,佤族一年一度的新米节节徽上的牛头图案无不反映了牛在佤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图3 牛头纹样的演变Fig.3 Evolution of ox-head pattern

牛头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一般也是采用单独纹样的形式,同时它也属于单独纹样中的对称纹样。例如图3(b)[8]67佤族男子上衣中间织制的牛头图案,以门襟为中心对称轴左右对称,同时以黑色为底色牛头图案采用红色的印织方法,既体现了浓重的宗教气息也彰显了佤族人民对牛的崇拜。

2.2.2 菱形纹

菱形纹是佤族服饰最常用的一种纹样。菱形纹中间加个圆点代表“小米雀”的眼睛,以此来表达佤族人民对小米雀的崇拜(图4(a))。小米雀在佤族神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佤族的人类起源文化中有这样的记述:佤族的第一代神路安神和利吉神造了人后,把人放到了一个石洞里,并用石门封住洞口,人出不来。小米雀飞到石洞上啄起来,渐渐地石洞裂开了一条缝,里面的人用力一推,打开了石门,人就从石洞里走了出来。佤族人民认为小米雀挽救了人民的祖先,使得生命得到繁衍。因此佤族人民将小米雀作为他们的救命恩人进行崇拜。《司岗里》[6]179记载:“哎——哎——是黑米雀啄我们出来,我们要给它们吃地里的谷子,不要忘记,不要忘恩。”将小米雀的眼睛用菱形纹的形式织在织锦上,同时体现了佤族人民对小米雀的信仰之情。

图4 菱形纹样的来源及“七只眼”挎包Fig.4 Source of diamond pattern and the“seven eyes”bag

菱形图案在佤族服饰的应用是极其普遍的(图4(b)[8]135),它是由全封闭的一圈圈的菱形纹样组成,图案的排列形式主要是以一个菱形或多个菱形作为单元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排列组合,图案疏密有致,极富变化。如图4(c)[8]142所示是佤族挎包上的“七只眼”图案,即将用不同的颜色将菱形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性织在挎包上,“七只眼”是佤族挎包极具代表性的图案,美观的同时也体现了佤族人民对小米雀的崇拜。

2.2.3 松鼠牙纹

松鼠在佤族先民看来是可爱、乖巧、驯良、勤劳、聪明、灵巧的,在佤族创世史诗中记载松鼠协助小米雀将阻挡人类走出洞口的老虎赶跑,将人类从石洞里救出。在佤族先民看来,松鼠同样是人的救命恩人,并且松鼠的主要食物是杏仁、榛子等,由于这些事物都具有坚硬的外壳,所以佤族人民判断松鼠的牙齿是极其锋利的,佤族人民将松鼠的牙齿抽象成几何图形的形式织在织锦上(图5(a))。一方面体现了佤族人民对松鼠的崇拜,同时也赋予了一种愿望即遇到困难与挫则时佤族人们能够象松鼠牙齿一样勇敢坚强。

松鼠牙纹(图5(b)[9]129)是以松鼠的牙齿为题材提取变化而来。六边形为基础造型语言,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体现一种格律之美。这种纹样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出现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将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的方向进行扩散,排列比较集中,稠密,使其具有很强的秩序感。

图5 松鼠牙纹的演变Fig.5 Evolution of squirrel teeth pattern

2.2.4 茅草纹

在佤族先民看来,茅草的生命力极强,象征刚直与朴实。在《司岗里》[6]111一书中提到佤族原始部落突发洪水,部落被冲毁,佤族神母带领先民一路南巡,途经茅草之乡,茅草为落难的先民解饥渴,使先民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找到了可以定居的居所。在佤族先人看来,茅草在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佤族,是佤族的功臣,并奉以神来崇拜(图6(a))。

茅草纹(图6(b)[8]122)在织锦上的运用多采用二方连续散点式形式,它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符合服饰的形式美法则。例如佤族妇女筒裙上茅草纹样散点式的分布形式将点缀的装饰美与对茅草的象征之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图6 茅草纹样的演变Fig.6 Evolution of thatch pattern

3 宗教影响下的图案色彩

佤族崇尚红色与黑色,图案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据史料记载,佤族对于黑色的偏爱是情有独钟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佤族自古以来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民族,在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中,练就了他们壮实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同时造就了他们对黑色的敬仰与崇拜,形成了佤族在审美观上的一大特点;佤族人民以红作为装饰,是因为红色是血与火的代表,是威武、权贵和显赫的象征。血代表着生命和勇敢,而火能够给予人们热量、温暖和光明,具有驱散黑暗和一切鬼邪的威力。因此以黑为质,以红为饰的民族特色一直被佤族人民延续下来。红与黑的搭配在佤族人看来既带有极其浓重的宗教色彩,也是庄穆、古朴的一种表现形式。

佤族色彩染料一般就地取材,以天然染料为主。红色是用紫梗做染料,再加上酸性植物的水汁混合而成;黑色是先用蓝靛草将其染成蓝色,再用麻栗树皮染成;少数的黄色和赭色则分别是用黄花煮水和麻栗树皮熬水作染料,即可染成。有的村寨还会把白线埋在井边泥塘,6到7天后会变成淡青莲色[2]。对大自然作物的运用,体现了佤族人民的智慧。

佤族图案的主要色彩是黑色和红色,以黑为质,以红为饰,是佤族服饰图案的特色。例如佤族十字图案的处理是以黑色作为底色,运用红色加以衬托;牛头图案也是在黑色底色的基础上织出来的。

4 佤族土布图案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佤族图案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视觉艺术资源。若将其很好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利用它进行再创造,会使现代人群既能体验到传统图案所传递的文化寓意和形式美感,又能收到一份具有强烈现代艺术气息的视觉美感大餐[10]。表1是对其几种纹样进行的分析总结,将佤锦土布的实物进行纹样结构剖析,使图案更加形象地展现佤族宗教“万物有灵”对自然和动植物崇拜。

表1 佤锦纹样的造型分析Tab.1 shape of Wa brocade patterns analysis

佤族织锦纹样是对不同种类的自然事物进行抽象变形来进行的编织,如火的抽象变形纹样波形纹、太阳和星星的抽象变形十字纹、牛头的抽象变形牛头纹、小米雀眼睛的变形纹样菱形纹、松鼠牙齿的抽象变形纹样松鼠牙纹样,以及茅草的变形纹样茅草纹(表1),其纹样的内容非常丰富,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加新颖和独特的设计题材;其次是佤族图案的民族寓意和意境,可以丰富现代设计的内涵。将在佤族宗教观“万物有灵”影响下的织锦图案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使设计实现对美的创造,更加丰富地表达艺术思想,从而达到实用功能和精神享受的高度统一;佤族图案色彩红与黑的运用是一种比较和谐的色彩搭配,它会显示出与邻近色搭配效果不同的色彩和谐,这种富有特色的配搭方式也是值得现代设计师借鉴和创新的。

5 结语

通过对在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影响下的织锦图案的纹样和色彩进行解析,既加深了人们对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的了解,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具体地感知了佤族丰富的织锦纹样和色彩运用,对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杜巍,白应华.文化宗教民俗[C]//首届中国佤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DU Wei,BAI Yinghua.Religious folk culture[C]//The First China Wa Culture Symposium.Kunming:Yunnan University Press,2008.

[2]王莉,杨兆麟.沧源佤族服饰手工艺的传承面临挑战[J].民族艺术研究,2008(5):60-63.WANG Li,YANG Zhaolin.Cangyuan Wa clothing crafts heritage faces a challenge[J].National Art Research,2008(5):60-63.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Marx,Engels,Lenin,et al.Marx and Engels Selections:4th Volume[M].Beijing:People's Press,1972.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74.Plekhanov.Plekhanov Philosophical Works Selections[M].Sanghai:Sanlian Press,1974.

[5]洪潘,罗戒蕾,陈慧.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12,20(3):18-21.HONG Pan,LUO Ronglei,CHEN Hui.Studies on dyeing and weaving pattern design based on mathematical pattern[J].Advanced Technology,2012,20(3):18-21.

[6]毕登程,隋嘎.司岗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BI Denghua,SUI Ga.Secretary Kong Lane[M].Kunming: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7]冯天瑜,林干.滇云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FENG Tianyu,LIN Gan.Yunnan Cloud Culture[M].Hohhot:Inner Mongolia Education Press,2003.

[8]彭晓,赵耀鑫.云南民族民间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PENG Xiao,ZHAO Yaoxin.The Folk Arts of Yunnan Ethnics[M].Kunming: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4.

[9]陈力.云南民族包[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CHEN Li.Yunnan Ethnic Bag[M].Kunming: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4.

[10]杨永庆,亓延.鲁锦的文化性与应用创新研究[J].丝绸,2011,48(11):45-49.YANG Yongqing,QI Yan.The culture,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of Lu brocade[J].Journal of Silk,2011,48(11):45-49.

猜你喜欢
佤族织锦茅草
瑶族织锦
坐在风中
茅草和芦苇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织锦古韵(七绝)
茅草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