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大赛期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个案研究

2013-11-27 02:42施佳慧章宏华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躯干肌群肌力

薛 亮,施佳慧,田 东,王 然,章宏华

(1.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国民体质与健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04;2.宁波市体育训练工作大队,浙江 宁波 315040;3.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2009年8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女子拳击进入奥运会,其60kg级别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备受关注。比赛包括4个回合,每个回合2min,每回合之间休息1min,对运动员体能、技战术、心理、运动智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竞赛环境已形成强强对抗和激烈竞争局面。本研究以备战伦敦奥运会优秀选手董×为研究对象,以影响竞技能力发挥薄弱环节力量素质方面的研究为突破口,为系统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拳击队女子60kg级别运动员董×,年龄26岁,身高176cm,专项运动年限13年,国际级运动健将。

1.2 研究时限与划分

2011年11月-2012年8月。将备战伦敦奥运整体划分为训练准备期、备战期、比赛期三个时段,前两个时期统称赛前期。训练准备期、备战期在本研究分为实验前后阶段。训练准备期为2011年11月-2012年2月;备战期为2012年3月-2012年7月,因奥运决赛资格的取得必须通过预选赛获得,因此备战期时段较长。

1.3 研究方法

1.3.1 观察法。观看比赛录像,主要针对比赛中竞技对抗能力及击打效果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3.2 实验法。对训练准备期与备战期等速肌力测试、综合力量素质测试、身体成分测试以及血清激素指标测试四部分内容进行实验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1.3.3 数理统计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测试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训练准备期与备战期实验前后的综合力量素质测试、身体成分测试以及生化测试指标行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工具

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秒表、沙袋、杠铃、实心球、握力计、Inbody3.2身体成分测试仪、西门子五分类血球计数仪、Access全自动微粒子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2.2 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设计

根据备战形势的总体分析,结合个体技战术特点,引入美国高水平教练针对董×的力量素质训练思路,并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设计个体化训练计划(本研究主指力量素质训练部分)。训练计划安排将力量素质训练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及力量耐力三方面内容,以着重强化速度力量(含爆发力)、力量耐力为主。但不能忽视最大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是提高速度力量的关键。

2.2.1 最大力量。根据训练计划最大力量一般安排每周1~2次(周二、周六),根据距离比赛时间长短来确定负荷量和强度。比赛前两周不安排大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采用负荷强度在85%以上,每组练习1~3次,安排4组,以杠铃深蹲、卧推及推重物训练为主。训练过程中运用变换训练法改变负荷强度、复合组数。

2.2.2 速度力量。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采用两种负荷强度即最大负荷的50%和75%对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练习进行干预。安排最大负荷的50%的训练每次练习4~6组,每组动作次数10~12次;在进行最大负荷50%~75%发展速度力量训练时,共安排4~6组,每组动作次数8~10次。两个组别一般是先进行较大负荷的练习,后进行较小负荷训练。采用不同负荷的连续平推杠铃片、气动无轨迹力量训练装置或训练带抗阻进行出拳和伐木练习、卧式蹬腿练习为主要训练手段,长时间重复训练法以不降低动作速度、保证动作质量为前提。根据训练计划速度力量安排每周2次(周一、周五)。随离比赛时间缩短负荷递减。

2.2.3 力量耐力。发展拳击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一般采用30%的负荷强度,每次使运动员练习的次数达到极限水平,每次训练安排4~6组。主要利用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严格控制重复次数和动作组间休息间歇,使机体一直处于一定的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力量耐力水平。根据训练计划力量耐力练习一般安排每周2~3次(周二、周三、周四),随离比赛时间缩短负荷递减。主要循环力量方法有四种:A、气动无轨迹力量训练装置或训练带抗阻拳法练习、单臂推、手动功率自行车不同负荷练习;B、负重形式的蹲跳出拳、双摇跳绳、交替步伐上下台阶练习;C、悬吊训练、移动俯卧撑或振动训练俯卧撑、气动力量训练装置或力量训练组合器械负重转体练习;D、沙袋(拳靶)专项组合练习。

2.3 实验方法

根据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设计,将准备期与备战期实验前后的相关研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实验方法见下:

2.3.1 等速肌力测试。应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通过快速、慢速等速肌力测试模式,主要针对膝关节、肩关节屈伸及躯干旋转进行测试。以动态观察大腿前后肌群、肩带屈伸肌群薄弱环节,同时,掌握左右转体力量平衡情况。准备期和备战期各完成1次测试。

2.3.2 综合力量素质测试。参照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组织实施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国运动员体能素质、身体形态参数调查及参考范围构建》中有关拳击力量素质的筛选测试指标,并结合本研究力量素质测试需求,通过俯卧撑、1min仰卧起坐、1min击打沙袋、卧推、平推2kg实心球、握力力量素质测试模式对肌肉耐力、最大力量及快速力量指标进行测试评估,准备期和备战期各完成2次测试。

2.3.3 身体成分测试。主要对身体成分测试项目中体重、肌肉量、脂肪百分比、上臂围度-上臂肌肉围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动态观察力量素质训练体系对身体形态的影响,准备期和备战期各完成2次测试。

2.3.4 血清激素指标测试。主要对血清激素指标中睾酮、皮质醇以及睾酮/皮质醇比值进行相关分析,以动态观察实验前后机体内分泌指标的变化趋势,准备期和备战期各完成2次测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比赛中竞技对抗及拳法击打效果观察

如表1示,备战大赛伦敦奥运预选赛和决赛阶段董×共进行4场角逐,取得两胜两负成绩,所失利的2场比赛对手分别获得伦敦奥运决赛银铜牌。观看比赛录像,董×进攻技术拳法击打效果明显,尤其前手摆拳和多拳组合的有效击打得分能力方面。同时,以往边角战术、紧逼战术由于身体持续对抗能力的劣势,战术运用不理想,但通过力量素质的强化练习,出现较明显改善,丰富了进攻战术体系,进一步提高了身体全面对抗能力。

表1 董×备战大赛伦敦奥运预选赛和决赛4场比赛的对手及结果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分析。等速肌力测试仪可提供多种角速度的测试。通常慢速测试(30°/s、60°/s)主要用于最大肌力的测试,快速测试(180°/s、240°/s)用于肌肉功率及耐力的测试[1],本实验慢速、快速测试模式分别以峰力矩、平均功率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对董×实验前后分别进行膝关节、肩关节的屈伸和躯干旋转三种形式的等速肌力测试,两次测试时间均在调整性训练期,无明显疲劳体征。三种形式的等速肌力测试慢速、快速分别进行6次、10次,测试中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间歇1~2min,慢速测试适当延长,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两侧肢体的测试间歇3min。等速肌力测试一般认为左右同名肌群力量发展平衡缺失百分比>10%易造成弱侧损伤。

3.2.1.1 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测试。表2-3、图1-4为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屈伸60°/s、240°/s峰力矩及平均功率实验前后的结果与力矩分布曲线。通过屈肌群、伸肌群及屈伸肌群比值(H/Q)可知,实验后膝关节峰力矩、平均功率(除右侧伸肌群快速力量测试外)与实验前同名同侧肌群比较各提高10%左右,但比值实验前后变化不大;左右同名肌群肌群力量发展平衡缺失百分比实验前后<10%。

膝关节H/Q比值被用来评估膝关节损伤的相对危险性,Magalhaes等[2]研究表明H/Q比值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其变化范围为50%~70%,60°/s测试时 H/Q比值在60%左右被认为是正常的。张跃等[3]的研究证明膝关节角速度240°/s时,我国运动员的 H/Q比例均值为66%。本研究60°/s测试时左右侧膝关节 H/Q比例实验前后接近50%,240°/s时比值有小幅增大,但小于我国运动员的比例均值,提示存在膝关节损伤的风险。上述测试结果结合拳击腿部蹬伸(伸膝蹬地)在击打力量中的重要作用[4],因此需强化腘绳肌的力量练习,尤其快速力量方面。同时,也应重视股四头肌的协同练习,以提高下肢对击打效果的贡献率。

表2 膝关节屈伸60°/s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实验前后结果

图1 膝关节屈伸60°/s实验前等速肌力测试力矩分布曲线

图2 膝关节屈伸60°/s实验后等速肌力测试力矩分布曲线

表3 膝关节屈伸240°/s等速肌力测试平均功率实验前后结果

图3 膝关节屈伸240°/s实验前等速肌力测试平均力矩分布曲线

3.2.1.2 肩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测试。表4-5、图5-8为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屈伸60°/s、180°/s峰力矩及平均功率实验前后的结果与平均力矩分布曲线。通过测试发现实验前后伸肌群的峰力矩、平均功率均大于屈肌群。左右同名肌群差异大于10%的情况:实验前肩关节屈伸180°/s屈肌群平均功率左右侧差异14%,通过左侧肩带快速屈曲哑铃抗阻的辅助性练习,实验后左右差异为6%,属正常水平。实验后肩关节屈伸60°/s峰力矩(除右侧屈肌群峰力矩外)与实验前同名同侧肌群比较提高不明显;肩关节屈伸180°/s平均功率与实验前同名同侧肌群比较平均提高15%,且左侧伸肌群提高较明显,可能与前手拳的击打专项练习和快速力量训练有关。

图4 膝关节屈伸240°/s实验后等速肌力测试平均力矩分布曲线

目前关节屈伸肌群力量比值的研究多见于膝关节,对于肩关节屈伸肌力量比值的合理范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研究认为肩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大都在60%~90%之间,本研究均在此比例范围。两侧肩关节屈伸肌力量的不均衡性,尤其伸肌群力量方面,多与专项出拳击打练习相关。

表4 肩关节屈伸60°/s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实验前后结果

图5 肩关节屈伸60°/s实验前等速肌力测试力矩分布曲线

图6 肩关节屈伸60°/s实验后等速肌力测试力矩分布曲线

表5 肩关节屈伸180°/s等速肌力测试平均功率实验前后结果

图7 肩关节屈伸180°/s实验前等速肌力测试平均力矩分布曲线

图8 肩关节屈伸180°/s实验后等速肌力测试平均力矩分布曲线

3.2.1.3 躯干旋转的等速肌力测试。由于躯干的特殊性,选择最佳的测试速度参数是躯干肌等速测试的基础。成鹏等[5]在60°/s、180°/s、240°/s三种速度测试条件下对测试者躯干肌肌力进行等速测试,与Newton等[6]的早期研究一致,证实速度对躯干肌等速肌力测试是有影响的,并认为对躯干肌等速测试时选择慢速测试方法更精确、可靠。黄杰等[7]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30°/s比60°/s等速测试更能反映躯干肌的力学特征。因此,选用30°/s慢速测试状态下的躯干旋转作为衡量旋转力量和左右平衡情况的依据,间接说明其专项击打的转体发力特征。分别在准备期和备战期实验前后对躯干旋转力量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表6、图9、图10为躯干旋转30°/s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及力矩分布曲线。实验前、后躯干旋转峰力矩左旋为122.2Nm、135.8Nm,右旋为144.2Nm、169.8Nm,左右旋峰力矩分别提高了13.6Nm、25.6Nm;实验前后左旋:右旋的峰力矩比值分别为84.7%、80.0%。结果说明躯干左右侧旋转能力实验后有明显提高,右旋优于左旋,对于拳法击打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于右旋优于左旋的情况可能与专项拳法中前手拳的战术安排有关,但不能忽视躯干左旋力量的练习。

表6 躯干旋转30°/s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实验前后结果

图9 躯干旋转30°/s实验前等速肌力测试力矩最佳曲线

图10 躯干旋转30°/s实验后等速肌力测试力矩最佳曲线

3.2.2 综合力量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参照表7示,备战伦敦奥运期间实验前后综合力量素质测试结果。通过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针对性设计,所列的综合力量素质测试项目实验后平均值较实验前有一定的提高。俯卧撑、1min仰卧起坐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上肢、肩部和腰腹部肌肉耐力水平无明显改善。1min击打沙袋、卧推、平推实心球、左右手握力实验前后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董×专项拳法击打的肌肉耐力水平、卧推最大力量、躯干转体和手臂出拳的爆发力有明显提高。通过实验前后对比结果,应进一步强化上肢、肩带和腰腹部的局部肌肉耐力针对性训练。

表7 实验前后综合力量素质测试指标比较()

表7 实验前后综合力量素质测试指标比较()

与实验前比较,*P<0.05,**P<0.01;表8、9同

测试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俯卧撑(次)53.5±2.12 59.0±1.411min仰卧起坐(个) 53.0±7.07 61.5±2.101min击打沙袋(个) 152.5±3.54 183.0±4.24*卧推(kg) 61.0±1.41 66.5±2.12*平推实心球(m) 6.4±0.07 7.8±0.16*左手握力(kg) 34.9±0.21 36.4±0.28*右手握力(kg) 31.3±0.42 34.2±0.14*

3.2.3 身体成分测试结果与分析。2010年起,随着国内外重要赛事的增加,董×的体重变化不大,与参赛级别比较一般控制在3kg内。为进一步排除实验的干扰因素,备战期即实验后身体成分测试选择赛前第8周和第4周进行,此阶段体重与实验前更为接近。因此,通过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针对性设计,以动态观察对体重、脂肪百分比、肌肉量、上臂围度-上臂肌肉围度的影响。如表8,为备战伦敦奥运期间实验前后身体成分测试结果。脂肪百分比平均值实验前后分别为15.9%、15.45%,数据处于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12%~17%的范围内;上臂围度减去上臂肌肉围度所得的差值可以间接反映上臂的脂肪分布状况,差值减少,说明上臂脂肪分布的减少,本实验后平均值较实验前小0.1cm。实验前后对比观察:体重、脂肪百分比、肌肉量、上臂围度-上臂肌肉围度平均值有小幅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备战奥运阶段通过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针对性实施,对身体形态指标未产生明显影响。

表8 实验前后身体成分测试指标比较()

表8 实验前后身体成分测试指标比较()

测试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体重(kg)62.3±1.5662.0±0.92脂肪百分比(%) 15.9±2.2615.5±1.20肌肉量(kg) 49.0±0.1448.9±0.12上臂围度-上臂肌肉围度(cm)3.8±0.503.7±0.35

3.2.4 血清激素指标的结果与分析。表9示,备战伦敦奥运期间实验前后血清激素指标的结果。实验后睾酮、皮质醇、睾酮/皮质醇平均值与实验前比较有一定的提高。睾酮、睾酮/皮质醇实验前后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睾酮、睾酮/皮质醇的明显提高提示机体的合成代谢较旺盛,对于力量素质的提高训练具有促进作用。皮质醇指标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值反映机体分解代谢和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较理想。

表9 实验前后血清激素指标比较()

表9 实验前后血清激素指标比较()

测试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睾酮(ng/dl) 21.3±7.85 38.3±7.21*皮质醇(ug/dl) 16.4±2.67 18.9±3.36睾酮/皮质醇 1.3±0.40 2.0±0.59*

4 结论与建议

备战大赛期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针对性设计与实施,有效提高了董×比赛中竞技对抗能力和拳法击打效果,为争取有效得分创造条件,伦敦赛场发挥稳定,取得第五名佳绩。同时,通过实验测试为调整力量素质训练内容提供有力依据,并验证力量素质训练成效。针对实验中力量素质薄弱环节,还应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训练。

4.1 膝关节屈伸和躯干旋转等速肌力测试反馈:需强化腘绳肌的力量练习,尤其快速力量方面。同时,应重视股四头肌的协同练习,以提高下肢对击打效果的贡献率;躯干左右侧旋转能力实验后有明显提高,右旋优于左旋,躯干左转体力量需进一步加强。

4.2 综合力量素质测试反映董×专项拳法击打的肌肉耐力水平、卧推的最大力量、躯干转体和手臂出拳的爆发力有明显提高。但应进一步强化上肢、肩带和腰腹部的局部肌肉耐力针对性训练。

[1]吴毅.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1):44—47.

[2]Magalhaes J,Oliveira J,Ascensao A,et al.Concentric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s isokinetic strength in volleyball and soccer players[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2004,44(2):l19-125.

[3]张跃.广东省优秀短跑、跨栏、三级跳远运动员膝关节肌肉力量的等速测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79-82.

[4]苏彦炬,吴贻刚,袁艳.拳击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运动,2012(8):1-3.

[5]成鹏,毕霞,郎海涛,等.速度因素对躯干等速肌力测试影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8):578-580.

[6]Newton M,Thow M,Somerville D,et al.Trunk strength testing with iso-machines.part2: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CybexⅡback testing system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Spine,1993,18(7):812-824.

[7]黄杰,成鹏,郎海涛,等.躯干肌慢速等速向心收缩肌力的测试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589-591.

猜你喜欢
躯干肌群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树与人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