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蝥藿香粒天灸防治小儿过敏性鼻炎152例

2013-12-01 02:38刘素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0期
关键词:鼻甲藿香变应性

刘素文 刘 洋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441000)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以及嗅觉功能障碍等,其病因主要与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真菌、冷空气等致敏原有关[1]。我院采用自制鹅蝥藿香粒天灸防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02例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10年3月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2例,男78例,女74例;年龄6~17岁,平均(8.25±4.32)岁;病程0.5~14年。对照组150例,男77例,女73例;年龄6~17岁,平均(8.16±4.43)岁;病程0.5~13.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计分标准及中医辨证辨病标准,年龄6~17岁者。

排除标准: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等严重鼻病引起鼻通气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哮喘者。③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④明显热象患者。

症状评分标准:①一次连续喷嚏个数3~5个为1分,6~10个为2分,≥11为3分;②每日擤鼻数≤4为1分,5~9为2分,≥10为3分;③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为1分,间歇性或交互性鼻塞为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为3分;④间断鼻痒为1分,蚁行感但可忍受为2分,蚁行感、难忍为3分。

体征评分标准: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为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为2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为3分。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天灸疗法:①穴位选择:头伏选穴肺俞(双)、列缺(双)、天柱(双);中伏选穴脾俞(双)、膏肓(双)、气海俞(双);三伏选穴足三里(双)、命门、肾俞(双)。②药物组成:鹅不食草、斑蝥、细辛、藿香。配制方法:由我院药剂科制成软膏,浓度100%。治疗时间:在夏季农历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预约患者在该日治疗。每次敷贴时间:6~9岁3h,9~17岁4h,3次为1个疗程。③操作方法:将特制有孔胶布(孔的大小按不同年龄及部位选定,大号为8mm,中号为5mm,小号为3mm)固定在各选定的穴位上,然后取上药麦粒大小敷贴在小孔处,用胶布固定。④急性发作时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瑞典)喷鼻,每次1喷,每日2次,以改善症状。⑤注意事项:由于此法为天灸发泡疗法,故应嘱患儿不要搔破水疱,如有痒感可涂擦炉甘石洗剂,注意局部卫生,一般不会感染。

对照组予以服用开瑞坦(10mg/片,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用法用量:体重>30kg每日1次,每次10mg,口服;体重≤30kg每日1次,每次5mg,口服。连续服用2~4周。急性发作期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瑞典)喷鼻,每次1喷,每日2次,以改善症状。

观察指标: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后每2周门诊随访1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将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计分观察。①症状指标:治疗前、治疗后4周、停药3个月症状评分。②体征指标:治疗前、治疗后4周、停药3个月鼻部体征评分。③特殊检查指标:治疗前、后血清IgE(ELISA法)、IgA、IgG的观察。④停药半年复发情况。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改善率计算公式:(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改善率≥66%为显效,26%~65%为有效,≤25%为无效。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152例,显效92例,有效3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5.5%;对照组150例,显效74例,有效25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66.0%。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停药3个月症状、体征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停药3个月症状、体征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停药3个月症状、体征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症状评分 体征评分 总病情评分152 7.55±1.06 2.60±0.33 10.15±1.27治疗组 治疗4周 152 1.76±0.51 0.92±0.06 2.68±0.39停药3个月 152 2.17±0.25 1.02±0.23 3.19±0.41治疗前 150 7.51±1.05 2.58±0.29 10.09±1.16对照组 治疗4周 150 2.18±0.51 0.88±0.12 3.08±0.45停药3个月治疗前150 5.16±0.06 1.85±0.32 6.01±0.44

治疗前两组病情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及总病情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均有效,停药3个月后对照组症状、体征及病情总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前后血清IgE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gE比较(±s,IU/ml)

表2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gE比较(±s,IU/ml)

组别 例数 IgE(治疗前)IgE(治疗后)150 849±04.0 733±04.8 152 856±3.8 405±5.7对照组治疗组

治疗前两组血清IgE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E明显下降,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半年复发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复发情况比较[次,%]

治疗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IgA、IgG值比较见表4。

表4 治疗组治疗前后IgA、IgG值比较±s,g/L)

表4 治疗组治疗前后IgA、IgG值比较±s,g/L)

组别 例数 IgA IgG 152 1.19±0.35 11.96±2.57 152 0.75±0.43 9.88±2.71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IgG明显升高,治疗前后血清IgA、IgG有显著性差异(P<0.05)。

毒副反应: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除有皮肤轻微发疱外,未发现皮肤感染及过敏反应等其他与治疗有关的毒副反应。

讨论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属“鼻鼽”范畴,其发病乃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失宣,则鼻窍不利,而致鼻鼽。本病主要以“寒”和“虚”为特点,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小儿有“腠理疏松,藩篱不蔽”的生理特点,其肌肤薄弱,所敷药物易于被机体吸收,又小儿为“纯阳之体”,刺激其经络腧穴更易激发其元气,鼓舞气血津液的运行,故我们利用三伏天进行天灸。头伏选取肺俞、列缺、天柱穴以宣通肺气,使肺中内伏寒邪从表而解;中伏选取脾俞、膏肓、气海俞穴以补益脾肺;末伏选取足三里、命门、肾俞穴以温煦肾阳。灸法所用药方鹅蝥藿香粒方中细辛味辛温,归肺、肾二经,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鹅不食草味辛温,归肺、肝二经,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等功效;藿香辛温,归肺、脾、胃三经,可芳香、化湿、通窍;斑蝥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三经,斑蝥有强烈刺激性,外用可刺激皮肤发红发疱,但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小,刺激皮肤发疱后能很快痊愈,不留疤痕,适量使用既可刺激机体发疱发挥药理作用,又有较好的安全性。全方具有温散寒邪、宣通鼻窍之功。

本法综合治疗机制是通过天灸发疱刺激穴位经络及药物的透皮吸收直接或间接地反射性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温散寒邪、宣通鼻窍、调节脏腑、改善体质、减少复发、标本兼治的目的。鹅蝥藿香粒天灸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综合性治疗能有效减少该病的复发率,在给药途径上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克服了小儿服药困难及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临床易于推广应用。

[1]鹿道温.鼻炎与哮喘中西医最新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1.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

猜你喜欢
鼻甲藿香变应性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藿香正气水致皮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