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额预付制中三方利益关系探究

2014-01-09 09:18肖海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预付总额医疗保险

◆张 茜 肖海娟

责任编辑:姚 涛

2011年,人社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要根据基金收支预算实行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办法;各地要按照基金支出总额,确定每一种付费方式的总额控制指标。医保部门希望通过总额预付制,建立“定额管理、超支分担、结余奖励”的约束奖励机制,以提高医院的主动性,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

1 总额预付相关概念

1.1 指标测算

总额预付制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根据近年来本地区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情况,结合参保人数、年龄结构和疾病谱变化以及政策调整、待遇水平等因素,在综合考虑各类支出风险的情况下,科学编制年度基金支出预算。以近3年来医院医疗服务提供情况和实际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为基础,将统筹地区年度总额控制目标按照医院的级别、类别、定点服务范围等因素区分,并对门诊、住院费用等进行细化。具体总额预付指标=基数×(1+增速)。其中,基数是上一年度统筹支付金额;增速则是按照医院级别、类别、服务范围、服务量等因素,根据全市总额指标及门诊、住院占比情况分别确定。具体来说,医院要结合近3年各科室医保费用情况、科室发展趋势、新医疗技术开展及床位增加等因素综合考虑,预算基金额度。同时,与医保经办机构建立有效协商机制,通过合理的测算和协商确定费用总额,并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

1.2 政策特点见表1

表1 总额预付的政策特点

2 医、保、患三方的优缺点分析

2.1 从医疗机构角度进行分析

2.1.1 优点 医保经办机构经过过预算将医保基金下发到医院,医院根据科室各年度指标、费用情况按比例分配到相关科室。从某种程度上讲,总额预付制规范了医疗行为,使医务人员有了医疗成本意识。在收治患者时,按定额标准合理收治、分配医疗费用,为患者精打细算,使医院更加重视成本核算和医疗质量之间的效益关系[1]。促使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科室各项指标、临床的各项检查及检验等进行全程监督,使医院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2.1.2 缺点 总额预付的费用一经确定,当治疗超出医保规定的费用后,再产生的费用就由医院按比例负担,收治的患者越多,医院负担的费用比例就越高。这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医疗技术、治疗手段、新药品等也增加了医疗费用,而总额的限制使一些新的医疗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患者不能得到最佳治疗方法。医保对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指标的控制,使医院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出现推诿病人等现象。可见,过于简单的总额预付制会抑制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竞争,导致医疗服务缺乏活力,服务效率下降。

2.2 从医保经办机构角度进行分析

2.2.1 优点 国内外医疗保险实践和理论证实,总额预付制是一种操作简单、控制费用较好、管理效率较高的付费方式,可促使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成本,减少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2.2.2 缺点 合理确定总额付费额度,首先需要把握好当年医保基金的收入预算,如果收入预算偏差较大,可能影响基本医疗保障;其次要把握好不列入总额付费的其它支出计划安排,把握好结余率。由于自然灾害、流行病等不可预测因素均能影响费用支出,都与总额预付额度有关,所以要有一套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同时,对年终结算超支与结余的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超支部分定点医院不分担,总额预付有可能失去效应,但具体分担多少才合适,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当然,对因特殊原因造成总额预付额度的超支,应当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结余处理是一个难点,如果结余部分都被医保部门收走,医院就没有了积极性。但医保基金结余留给医院在政策上是否可行还有待研究。主要难点在于总额确定后如何对各定点医院进行具体额度的分配。因此,对重要医疗服务项目和技术的经济学评估,将成为医疗保险部门的重要任务。

2.3 从参保人角度进行分析

2.3.1 优点 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对参保人最大的好处在于,由于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转到了因病施治的正常轨道,过度医疗和高额费用将大大减少,参保人可以得到相对合适、价廉和质优的医疗服务[2]。同时,受费用效益管理的推动,医疗服务将会向着更全面、更规范的方向发展,这将提高参保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2.3.2 缺点 医疗服务属于维护生命健康的基本需求,只要条件允许患者都希望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使用更好的治疗手段,而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医疗费用[3]。鉴于此,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各医院可能会出现选择性收治,这将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局限性,可能出现推诿患者或对待患者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发生,这就会使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人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在总额预付的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宣传和建立正确的医疗消费观。此外,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参加补充保险,以满足更多医疗需要。

3 讨论

3.1 要有健全的配套措施

付费方式改革的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但费用与医疗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单纯强调控制费用而忽视了医疗质量,则不是付费方式改革的目标。因此,总额预付方式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第一,要衡量医保经办机构对各定点医院医疗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第二,要有庞大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持,及时对各定点医院的费用及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大量费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审核效率,切实弥补漏洞。第三,要奖罚结合。“奖”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积极性,不能一味限制而没有鼓励;“罚”是为了使违反医保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第四,要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只有医生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才有精力为患者提供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第五,积极推进按人头、按病种等付费,实行与当地卫生状况相匹配的付费方式。总之,只有不断提高医疗保险付费的科学性,才能保障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顺利实施。

3.2 协调矛盾冲突

目前,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85 亿,占总人口 的13.7%,且以每年3% 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 亿左右。人口老龄化将给医疗保险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我国已基本实行全民医保,但资金筹集渠道的扩展空间不足,尚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挑战[4]。同时,我国医疗保险种类繁多,各种人群的报销比例差距很大。而实行总额预付制又面临提高患者报销比例的问题,两种政策的实施会导致医、保、患三方之间的矛盾。

3.3 争取各方支持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展,总额预付方式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各方接受和配合的程度。首先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其次要获得医疗机构的支持,最后还需获得广大参保患者的支持。

3.4 实施要保质保量

实行总额控制后医疗机构可能出现拒收危重病人、降低服务标准、虚报服务量等行为,因此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医疗监管,明确监测指标,对于服务数量与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有违约、违规医疗行为的医疗机构要严厉惩处,确保严格执行医保政策规定。

医疗保险之所以是世界难题,就在于有限的医保费用与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在于临床医疗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就在于第三方付费与三方利益机制的不协调等。要充分认识到总额预付制对医疗保险、医疗系统、参保人乃至全社会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5]。因此总额预付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相信通过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终将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医、保、患三方的医保支付体系。

[1]尚 娥,董芊芊,高 燕.总额预付制下的三级医院住院费用控制办法利弊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118-119.

[2]张笑天,张亚林,张 邹.总额预付是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必然选择[J].中国医疗保险,2011(7):24-26.

[3]龚时薇,张 亮.我国常见病与罕见病住院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2):39-41.

[4]林丽敏.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J].海峡法学,2013(1):52-57.

[5]龚忆莼.总额预付:困局与前景[J].中国社会保障,2011(9):74-75.

猜你喜欢
预付总额医疗保险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
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宁夏:医保预付包干改革初显成效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