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酒店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2014-01-11 07:40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职业

王 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工作过程导向作为职业教育的先进理论,最早始于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Rauner)教授及其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端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的教育理论。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在21世纪初被引进到国内后迅速为职业教育界认可,并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教学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就是以针对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合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通过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浑身都会充满职业的气息,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思想,将是现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功底往往不是太高,与本科学生有着一些差距,高职专业学制很多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导致学时较本科高校少了一个学期,教学任务自然加重,这些都直接影响高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开发,可以有效地利用较少的教学课时去保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背景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酒店业就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酒店管理日益规范,这都直接推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经查询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发现,2002年底,全国共有“四星级酒店635座、五星级酒店175座”[1],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四星级酒店2 400座、五星级酒店759座”(见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2],十余年间分别增长了3.8 倍和4.3 倍。但是酒店行业的高速发展和酒店专业的蓬勃发展并未完全解决酒店管理人才的匮乏和流动过于频繁的难题。酒店认为,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弱、眼高手低、过于追求薪资待遇;而毕业生则认为,到了酒店却与中学毕业生从事相同工种的工作,这是对自身重视的不够,造成了酒店和毕业生自说自话,互相不满,导致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供需错位”的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酒店专业来看,大部分高职专业的教育都是从传统双元制职业教育衍生而来,没有把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纳入到教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严重滞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具体来说,传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存在着几点不足:(1)教学内容脱节严重。很多高职教材仍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过于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忽视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较少。当前酒店行业工作范畴和服务内涵更新较为迅速,但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教授的内容,很多已经滞后于酒店工作实际,即使教授给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不是很多。(2)教学方法落后。一些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即使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一些图片、录像教学,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缓慢,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传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存在着明显弊端和不足,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酒店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就必须积极回应,这也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兴起的根本原因。

二、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高职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融合

(一)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

1.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体现了高职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最终发展方向。工作过程导向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灌输式教育,而是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职业指导性普遍较强,也为课程开发设计中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脱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师生互动性较差、教学效果不高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专业发展,也影响了酒店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课程开发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互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酒店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和课程教学中,融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直接与工作实际密切关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能改变过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匮乏、职业素养不高等缺陷,通过明确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其在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

(二)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高职酒店专业课程体系的特征

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高职酒店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在具体的酒店课程教学中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将酒店专业的每一门课程看成是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其中一个学习领域,然后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酒店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重新解构,建构为不同的学习项目,营造不同的学习情境,并采用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其具体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项目化。即结合酒店行业企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将课程中针对性、重要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组织项目化教学,运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实施情景化。即在课程教学中由教师按照教学需要和实际工作环境来具体设计搭建一个模拟学习环境,且要求是仿真的,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全真的职场环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边学、边练、边思考,并在学习中能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融入工作过程导向理念,就是要遵循酒店工作岗位群的每一个岗位工作过程秩序,在运用幻灯片、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化教学、学生实际扮演类教学等多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同时完善教师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教学考核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考核往往是倾向于书面考核,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考核更加多元化。比如,既可以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又可以分为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领导、专家学者等内部成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又有学生实习的行业企业领导、专家等相关外部人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

三、借鉴工作过程导向理念,进行高职酒店专业课程开发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酒店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去从事酒店企业的前厅接待、礼宾服务、收银、客房服务、中西餐服务和摆台、酒吧服务、健身服务、康乐服务等各个环节和领域所需要的相应的酒店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在传统的以学科导向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主要开设了饭店管理概论、饭店营销学、餐饮管理学、酒店设备运行与管理基础、酒吧经营管理学、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学、前厅服务与客房管理等。这些课程大多注重理论传授,相对来说系统性更强一些,但与实际工作、就业层面脱节严重,并不适用于高职酒店专业教学倡导的就业导向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学科导向的理论教学往往也难以引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理念去开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则需要更多地强调学习内容与将来从事的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并要求从职业成长规律出发,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具体的职业面向岗位和职业工作过程,进而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和学习领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组织课程开发队伍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专业职业面向岗位。这方面要成立由专业责任人或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酒店课程开发团队,并针对酒店行业和酒店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开展职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确定培养目标。然后对人才需求岗位工作活动做详细分析,确定酒店专业职业面向岗位,并最终形成酒店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主要有:餐饮服务员及管理员、前厅服务员及管理员、客房服务员及管理员、康乐服务员及管理员、酒店营销员等。

2.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在这方面可以由本专业教师联合社会知名酒店管理专家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剖析,对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梳理并最终确定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

3.进一步整合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在酒店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以后,还需要将梳理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整合为相应的行动领域。酒店专业责任人还要组织教研室、教学团队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作教学分析,根据所有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一个学习领域对应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所有的学习领域组成酒店专业所有的典型工作任务,也就构成了酒店专业的核心岗位工作能力群。确定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行动学习领域,如表1所示。

表1 酒店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学习领域一览表

4.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习领域中,要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酒店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3]。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法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又涵盖了案例教学法、反思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其中,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最为常见,操作性也最强。

项目教学法最早来源于美国教育家的著作《项目教学法》一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4]。在这种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咨询者和主持者的身份重于课本知识传授者的身份,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化到了学生,学生成为主要的行为人,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职业技能的掌握。该教学法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最终转化成情境学习,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尽量创建与工作应用情景一致的学习情境,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生情境学习的主要任务,以使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四、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最终环节,也是检验课程体系建设效果的重要教学活动。课程评价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和教学活动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多元的考核评价手段对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的结论,可以清楚展示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来考核评价其建设成果,要注重几个结合。

1.评价主体上采取院内评价与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既由课程教学团队、院内专家学者等评价,也请酒店企业老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评价。

2.学生学习学业成绩考核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教师综合评价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全方面、全方位地综合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程知识掌握情况和职业技能熟练情况。

3.教学效果上采取工作结果评价与工作过程评价相结合、个人能力评价和教学团队评价相结合。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教学效果高低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得出结论的,必须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既评价课程教学过程,又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既由教师评价自己教学效果,也由酒店专业教学团队或教研室人员来共同听课、共同评价。

4.在内容上采取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过去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但在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下,要从注重知识考核转化为注重能力考核,将以前每个学期末的纯理论考核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掌握情况的考核比重点和知识考核比重各占50%,这更能在考核中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

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开展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开发研究实践效果

经过一个学年度的课程体系开发,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先后完成了课程文本的开发,主要通过职业岗位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等多个工作过程,并在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年级进行了实施,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往。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以前的教学过于偏重知识理论的传授,主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需要完成被动的接受和理论学习即可。在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后,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2.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实施,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也变成了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增强,典型工作任务型的教学都是根据企业工作实际设计出来的,这也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也逐步养成了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觉学习习惯。

今后,在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将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的典型工作任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式教学,组织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酒店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要建构出清晰的学习情境,尽量将“教学做一体”的过程贯穿到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对教学师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采取院内专业教师和院外酒店行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且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多的实践经验,否则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只能成为空谈。

[1] 国家旅游局.2002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R-c/366362.htm,2003-07-15.

[2] 国家旅游局.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4-05/2014-05-30-10-18-21885.html,2014-05-30.

[3]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9.

[4]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4.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