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4-01-23 02:56杨冬薛
种业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甜菜夜蛾成虫

杨冬薛

(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阜阳 236124)

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杨冬薛

(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阜阳 236124)

近些年,阜阳市部分区域甜菜夜蛾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总结了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策略。

甜菜夜蛾;发生;防治

甜菜夜蛾又名食夜蛾,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甜菜夜蛾分布广(世界性分布)、食性杂(以危害蔬菜为主),为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高龄幼虫食量大,抗性强。甜菜夜蛾主要危害甘蓝、白菜、棉花、大豆、番茄、青椒、马铃薯、芹菜等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近些年,甜菜夜蛾在阜阳市部分地区危害猖獗,暴发成灾,许多农民频繁用药,但仍防效不佳,只得每天早晚到田里捕捉。

1 甜菜夜蛾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1.1 伏秋旱频繁

高温干旱利于甜菜夜蛾暴发。7~8月份的伏秋干旱天气对寄生甜菜夜蛾的重要天敌白僵菌繁衍不利,造成甜菜夜蛾幼虫成活率高,危害严重。

1.2 用药不合理

一是用药不及时。防治最迟不能超过三龄,三龄以后甜菜夜蛾分散食害,抗性增强,防效甚差。广大农民往往不见虫不治,失去治虫的最佳时期。甜菜夜蛾幼虫防治适期是卵孵高峰期,此时幼虫个体小,食量小,群体危害,没有引人注目的危害症状,故易使农民失去治虫最佳时期。二是药量大、水量小,很难做到均匀喷洒。三是缺乏有效组织,治虫行动不统一。

1.3 虫体抗药性增加

长期不合理用药导致甜菜夜蛾抗药性大幅度提高,给治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 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2.1 发生规律

阜阳地区甜菜夜蛾每年约发生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第一代成虫盛发期在5月上中旬,危害小麦、春玉米等;第二、三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7、8月份的中上旬,危害玉米、大豆、地瓜、红芋、甜菜、高粱;第四代幼虫盛发期在9月上中旬,危害白菜、萝卜及绿豆;第五代幼虫盛发期在10月上中旬至越冬,危害秋播小麦,其中以二、三、四代发生危害较重。各世代生活历期因气温不同而异,第一代平均24d,第二代平均23d,第三代平均21d,第四代平均33d。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年份间发生量差异很大,影响发生量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条件。各虫态对高温抵抗能力较强,害虫的抗寒力则因虫态不同而异。幼虫在2℃以下,蛹在-12℃以下经数日即死亡。初冬和越冬期的温度状况是影响春季成虫发生量和限制其分布区域的重要因素。

2.2 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藏在土缝、杂草丛、植物茎叶的浓荫处;下午18时开始活动取食,20~23时交配产卵活动最盛,翌晨3~5时潜藏。最适宜的温度是20~23℃,相对湿度是50%~75%。对黑光灯、糖醋浸液有较强趋性。成虫产卵前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卵多产在植物幼苗的叶背、叶柄及杂草上,在宽平的叶背上常平铺一层,在叶柄或枯草上常呈2~3层重叠,表面覆盖一些白色鳞毛。甜菜夜蛾单雌产卵量100~600粒,最多可达1800多粒。卵初产时淡绿色,孵化前转灰色,初卵幼虫取食卵壳,结疏网群集在其中,在重叠叶片之间啃食叶片表皮,造成网状半透明的窗斑,卵经过3~6d孵化。一、二龄幼虫群集在原卵块附近,吐丝拉网,剥食叶肉,食量很小。三龄后分散,可吐丝下垂,随风飘落至其他寄主危害,造成孔洞或缺刻。四龄后食量加大,四至五龄进入暴食期,3~4d内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0%~90%。五至六龄幼虫一夜可取食甜菜叶片16~24.8cm2,危害严重时可吃光所有叶片,并剥食茎秆皮层。气温高、湿度大,食料缺乏时,一些大龄幼虫能成群结队迁移危害,并有假死习性。幼虫皮肤上有蜡质,抗药力强。晴天时,幼虫早晨、晚间危害,白天常在土缝中、植株下躲藏;阴雨天或在荫蔽的田中,白天也能危害。老熟后入土做椭圆形蛹室,旁边留一圆孔并以薄丝封闭,化蛹其中。

3 甜菜夜蛾的防治对策

3.1 农业防治

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逐年提高,不同作物间的套作为甜菜夜蛾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发生的虫量逐年递增、世代重叠严重。近年来大棚蔬菜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蛹越冬提供了条件,造成该虫发生严重。甜菜夜蛾成虫喜选择低矮的苋、藜等杂草植株产卵,靠这些“桥梁寄主”迁入菜田、棉田和豆地等危害,一般藜、蓼、苋科杂草多的农田该虫发生量大,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可使其产卵推迟5~7d。拔除杂草不仅可减少并推迟产卵,还把大量卵带出田外,大大减轻防治压力。另外,该虫落地或在枯叶杂草中化蛹,应及时做好园田卫生,播前翻耕晒土灭茬,耕翻前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所有杂草使甜菜夜蛾失去食物来源,可消灭绝大多数虫源。甜菜夜蛾人土化蛹较浅(0.5~3cm土层),不能长期抗御低温,因此翻耕晒土或冬灌,对压低下一代种群数量非常有效。

3.2 人工防治

在甜菜夜蛾的发生时期,采用人工摘除卵块、虫苞、挖蛹等方法杀灭甜菜夜蛾的卵、幼虫和蛹。

3.3 生物防治

甜菜夜蛾天敌种类繁多,天敌是控制甜菜夜蛾数量的重要自然因素,因此,可利用天敌昆虫和食虫鸟类防治。病虫发生期可释放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进行防治。

3.4 物理防治

在成虫期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3.5 药剂防治

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绿色食品的关注,化学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但在生产实践中,化学防治仍十分必要,应抓住甜菜夜蛾幼虫盛孵期至一龄幼虫高峰期,及时进行防治。目前可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000~1500倍液进行甜菜夜蛾的防治,其中米满、农地乐防治甜菜夜蛾有特效。使用上述农药时要交替使用,一般应从害虫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7~10d喷一次,连喷2~3次。喷药要均匀细致,做到上翻下扣,四面打透。由于该虫抗药性极强,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如抑太保、卡死克、宝路等,但要严格限制这些新型农药的使用次数和剂量,避免和延缓甜菜夜蛾产生抗药性。

[1] 薛敏生,高九思,李可兴. 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的原因及预测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17.

[2] 朱忠选,管先军,李爱英. 冬春季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 种业导刊,2008(05):33.

[3] 李淑恒. 农药合理使用5要点[J]. 种业导刊,2010(10):50.

[4] 钱丽琴,周君,陆致平. 5种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02):91.

[5] 马洪茹,孔晓兵. 甜菜夜蛾生活史和习性研究初报[J]. 河南农业科学,2001(11):16-18.

[6] 马洪茹,吴凌飞,苏静,等. 性诱芯在甜菜夜蛾发生测报及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3(10):35-37.

S436.341.2

B

1003-4749(2014)03-0020-02

2013-12-12

杨冬薛(1973-),男,安徽阜阳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甜菜夜蛾成虫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储存条件对花绒寄甲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甜菜咋喂猪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