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制剂室实施新版GMP的问题与对策

2014-01-23 11:20
中国药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制剂药品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制剂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GMP)已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硬件并重的原则,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制度、技术力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并规定了最后的认证时间表。为此,各药品生产单位对照新版GMP的实施标准开展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医疗机构制剂室也面临新的起点和挑战。

1 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方面

新版GMP提高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对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了设计和布局要求。医院制剂室受配制品种多、剂型多、生产规模小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几种剂型在同一区域配制的情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不完善,生产区与辅助区分区不明显,无独立的物料取样区,物料、成品库房达不到按验收区、待检区、合格品区分区域管理的要求。

1.2 质量管理理念方面

医院制剂室是技术密集型部门,无论是保证产品质量还是开发新制剂,人才都是关键,不仅需要懂管理的人才和药学专业人才队伍,还需配备厂房维护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及相应的辅助的锅炉技术队伍。医院制剂室的管理受医院的限制,运行模式与现代制药企业相比,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奖惩制度缺失,导致质量管施理目标的实施不够到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由于医院制剂规模缩小,人员配备不规范,多数医院药师队伍进行定期轮岗,制剂人员不能相对固定,也缺乏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与同行缺乏交流[2],GMP意识不强,培训学习不够,存在对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解不清楚、把握不准确,缺乏对产品的质量风险管理等问题。

1.3 质量管理体系方面

医院制剂室虽然设立了由分管领导、科主任以及采供部门、设备管理与生产、检验部门成员组成的质量管理组织,但长期受“重医轻药”的传统思想影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导致质量管理组织活动经常留于形式,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完善,真正活动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缺乏管理系统的约束。

1.4 验证与确认实施方面

由于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多、配制批量小,生产的联动流水线不易形成,导致部分剂型的部分工艺合并使用设备或场地。因此,验证工艺的实施不够细化,无法对每个品种每个工艺进行系统验证。往往重视关键环节的工艺验证,忽视配套工艺如空调净化系统、生产环境、系统清洁的验证,忽视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如人、机(设施、设备等)、料(原材料、辅料等)、法(方法、工艺)、环(环境、场所等)、文件[3]变更的验证。

2 对策

2.1 完善软硬件配套

医疗机构制剂室应针对自身开展的制剂剂型及工艺特点,按照新版GMP要求,合理配套硬件设施,完善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的布局;完善制剂生产设备与检验设备的合理配套;合理配备人员,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制剂质量管理人员与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素质。

2.2 转变管理理念

新版GMP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贯穿于产品生产周期中[4]。新法规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管理理念,如质量风险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偏差管理、变更控制等,质量理念的核心是质量保证,正如“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5]。质量管理部门应在组织机构中明确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将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负责、层层有人把关的要求[6]。应针对药品生产中所涉及的原辅料、厂房设施、设备、人员操作、清洁卫生、质量控制、包装贴签及临床使用各个环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风险程度,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措施,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通过转变观念,更加准确地认识药品GMP的内涵,由认证过关思想转变为全过程控制理念;由事后追究型转变为预防为主、过程监控、事后溯源的理念[7]。

2.3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软硬件基础的提高,其核心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医院制剂室需要整理和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等管理文件,来监控制剂室的每个环节,实施规范化的科学管理[8]。新版GMP把电子记录纳入了记录的范畴,大大提高各级人员执行GMP的严谨性[9]。我院引进了医疗机构制剂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人员管理、环境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物料与产品管理、配制管理和使用管理等内容,以批记录为主线,将制剂生产的各个流程和各个时间点串联起来,能够有效地对每一批制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产品追溯。

2.4 注重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和在线监控

新版GMP引进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风险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偏差管理、变更控制等,强调药品的生产要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因此要注重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和在线监控。我院制剂室成立了质量保证组和质量控制组,严格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环境动态监测。每月组织产品质量分析会、每季度组织自检,要求各岗位定期查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整改措施和整改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整改,以达到预期生产要求。

2.5 完善确认与验证程序

新版GMP要求企业应该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与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应对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进行确认与验证,经过验证生产工艺的任何一个因素改变均可视为变更,包括设备变更、搬迁、加工控制参数和检验参数、生产环境的改变,均应按照变更控制程序逐一审查评估,逐渐将药品GMP融入到具体品种的每个生产环节中[10]。加强对源头如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厂家的选择和评价,加强清洁等因素的验证,加强药品稳定性考察,对药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意见。加强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解决医院制剂质量标准不统一、过于简单、可控性较差的问题,增强制剂质量标准的可控性,提高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11]。

2.6 加强文件管理

新版GMP强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责任,因此文件的制订及执行应全面覆盖。首先,文件的制订应重点关注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批生产记录等,但对物料的管理、空气净化、制水、压缩空气等辅助生产岗位也应重视,应确保文件制订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及全覆盖性,能够保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全员参与”的原则。

3 结语

制剂室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制剂室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顺应形势的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深入研究标准,认真执行标准,建立良好的质量运行体系,加强质量改进工作,以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制剂[12]。

参考文献:

[1]丁 艳,李吉松.新版药品GMP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中国药事,2012,26(11):1267-1271.

[2]刘枳岑,梁 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变更控制[J].中国药业,2009,18(18):5-7.

[3]潘木善.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业,2011,20(2):13.

[4]李卫华.如何开展2010版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J].首都医药,2012(9下):35-37.

[5]刘 放,冯国忠.我国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制药装备,2011,6(6):26-29.

[6]杨敏如,张荣玉.新版GMP关于强化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5):377-378.

[7]张 炜,李 军,岳淑梅.深入实施药品GMP管理贵在观念更新[J].中国药事,2010,9(24):910-912.

[8]黄丽萍,李艳民.医院制剂室建设与管理之我见[J].海峡药学,2010,22(1):186-187.

[9]冯丽珍,张会丽,李珂.药品生产企业GMP文件系统设计[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5):40-43.

[10]李海剑,高 洁,宋丽丽.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模式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6):8-9.

[11]张 荣,王庆芬,陈根光,等.军队医院制剂室管理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2):1188-1189.

[12]高良美.我省新版GMP认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思考[J].中国药事,2012,12(26):1406-1410.

猜你喜欢
制剂药品医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为县级医院定锚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