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2014-01-25 03:18朱清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摘除术晶状体乳化

朱清明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广东 汕头 515154)

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朱清明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广东 汕头 51515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超声乳化组100例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组100例。结果 超声乳化组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现代囊外摘除术组,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明显高于现代囊外摘除术组,t=10.27、5.51、5.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对于角膜内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现代囊外摘除术角膜内皮损伤相对较小,利于术后视力恢复。

白内障;超声乳化;现代囊外摘除术;对比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疾,老年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手术治疗是目前针对白内障最为有效的方法[1]。我国是白内障发生率较高的国家,白内障对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超声乳化组100例,男性62例(62眼),女性38例(38眼),术前视力为光感到0.1之间,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2.5±10.6)岁,现代囊外摘除术组100例,男性60例(60眼),女性40例(40眼),术前视力为光感到0.2之间,年龄64~89岁,平均年龄(74.8±11.5)岁,两组白内障患者的资料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超声乳化组。患者在术前通过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散瞳,达到7 mm,采用盐酸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消毒铺巾,通过开睑器进行启眼,穿持刀对角膜缘做一个切口,在10点钟方向做一个透明角膜的切口。注入黏弹剂,通过撕囊镊子进行连续性的环形撕囊,通过注水针头进行水分离操作。采用超声乳化仪对晶状体核进行乳化,将皮质吸净,然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到囊袋之内,对袢进行调整,直到3点钟、9点钟的方位,将黏弹剂吸收干净。将开睑器取出,涂抹典必殊眼膏,通过纱布进行遮盖。现代囊外摘除术组 患者术前通过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散瞳,达到8 mm,通过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1∶1的比例进行球后麻醉,采用开睑器启眼,对上直肌进行悬吊固定,在上方做一个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对巩膜表面进行烧灼止血,做一个角巩膜缘的板层切口,在平行虹膜表面切开,然后进入前房,向内部注入黏弹剂。对晶状体前表面环形撕囊,直径达到5.5 mm,对晶状体核和皮质层进行水分离。将原来板层角巩膜缘切口扩大,将晶状体核娩出。对巩膜切口进行间断性的缝合,将残留皮质吸除,前房和囊袋之内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到囊袋之内。将黏弹剂吸净。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白内障患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情况,见表1。

3 讨 论

角膜包括五层,角膜内皮层是其中重要的一层,其是由六角形细胞构成的,在角膜的基质和前房的中间形成了一道屏障[3]。通过显微镜对角膜皮细胞进行观察,其表面有微绒毛,侧面是缝隙连接,形成了较好的屏障。角膜是眼部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透明性是其功能的重要特性,角膜的透明和角膜内皮完整性,角膜基质的纤维排列规则性密切相关。角膜内皮是通过水合作用来保持角膜的透明性的[4]。角膜还可以允许营养物质经过前房水进入没有血管的角膜,从而在角膜内皮形成泵漏屏障,利于在房水中滤过物质,并且可以防止角膜水肿的发生。角膜内皮可以将角膜中多余水分移除,防止了角膜膨胀水肿,此项功能是依靠角膜内皮侧面上的Na+-K+-ATP酶和碳酸氢盐-Mg2+-ATP酶来完成的[5]。角膜内皮的再生能力较差,其在受到创伤之后通过细胞迁移和扩展,修复后细胞的形态多样,面积增大,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将会明显的降低,因而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6]。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时间短、切口小,不需要缝合对于周围组织损伤相对较小。超声乳化主要是利用流体动力学进行灌注和抽吸,通过产生的负压将晶状体核破碎并且将皮质吸除。超声乳化探头在1 s中内可以产生40000次的震动,其属于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热量和乳化颗粒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会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7,8],超声乳化能量和超声乳化时间共同作用和晶状体核硬度、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现代囊外摘除术是通过隧道自闭性切口进行治疗,其在前房内进行囊袋娩核、劈核过程中对于角膜内皮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黏弹剂可以促使前房成形,进而扩大了手术空间,减少了角膜内皮的损伤。另外灌注液的速度和时间也会对角膜内皮造成不良影响,如灌注的时间过长和灌注液速度过快,对于角膜的冲击力也会增加,从而诱发角膜的损伤。另外现代囊外摘除术中容易出现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等,进而瞳孔缘出现撕裂,从而损伤角膜内皮。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直接反应了角膜内皮的损伤程度,和术后视力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超声乳化组100例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组100例。结果表明,超声乳化组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现代囊外摘除术组,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明显高于现代囊外摘除术组,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对于角膜内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现代囊外摘除术角膜内皮损伤相对较小,利于术后视力恢复。

The Clinical Comparison Detection of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ZHU Qing-ming
(Shantou Chaoyang District Dafeng Hospital, Shantou 515154, China)

Objective To approach comparative detection of treatment by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cataract an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Method To analyze 200 cases clinical data of hard nuclear cataract patients in ophthalmology, 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cataract group 100 cases an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group 100 casees. Result The operation time、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cataract group were lower tha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group, mean endothelial cell area was higher tha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group, t=10.27, 5.51, 5.63, P<0.05,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catarac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after operation for patients, which was to be recovery.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Extracapsular extraction; Comparison

R776.1

:B

:1671-8194(2014)32-0035-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晶状体乳化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电子喉镜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干细胞与晶状体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