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4-01-25 03:18李义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危重无菌插管

李义琴

(安徽省广德县人民医院ICU,安徽 宣城 242200)

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李义琴

(安徽省广德县人民医院ICU,安徽 宣城 242200)

目的 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更远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使ICU的院内感染的到有效地控制。结论 加强ICU病房的管理,改善环境,落实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强化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ICU患者;医院感染;原因;护理

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重症监护室(ICU)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检查频繁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使ICU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和细菌高度耐药的的区域,院内感染机会增加,延缓了治疗的进程,增加了抢救的难度[1]。为了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地降低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对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护理综述如下。

1 导致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

1.1 内源性感染因素。ICU患者来自不同的病区,有不同的部位有创伤口,不同的病种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感染的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成为ICU发生感染的基础因素。加上危重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免疫力弱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1.2 外源性因素

1.2.1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ICU患者多病情复杂且危重,抗生素的使用在疾病抗感染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大量出现,耐药性不断的增强,从而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并激发院内感染。

1.2.2 侵袭性操作。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插管多、插管时间长,从而导致了ICU患者院内感染率持续高发。如果操作时无菌技术不严或者器械消毒灭菌不严,都可能使病原菌侵入机体造成患者感染。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是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其他侵入性操作,如呼吸机应用、动静脉置管和泌尿道插管。

1.2.3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ICU是相对密闭的科室,空气流通性差,人员相对密集,极易造成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增大,如果医护人员在预防控制院感方面无菌观念差,,洗手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极易造成院内感染[2]。

2 护理对策

2.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2.1.1 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做好院感知识培训。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和院感知识的培训,要有强烈的防范意识,要加强责任心。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洗手戴口罩,接触不同的患者时一定要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各项医疗常规。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防治医院感染的关键。

2.1.2 加强病房管理,完善消毒隔离设施。合理安排床位设置隔离间,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患者应分房管理,从而控制交叉感染。禁止非工作人员出入,减少出入人员的数量,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和致病菌的带入。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安装空气消毒机进行循环式空气消毒,并且每月做好空气及物体表面的卫生学检测,对不达标的积极查找原因并且整改。配置洗手装置及手消毒设备,水龙头最好采用感应式的,用以保持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2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及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血、痰、渗出液、导管分泌物等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选用抗生素,有针对性的选用一种抗生素,避免无指征的联合用药而产生拮抗和耐药,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危及患者的健康。对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其菌落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可有效地防治二重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2.3 规范侵入性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ICU的患者插管多、时间长,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规范各种侵入性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缩短置管时间,定期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对深静脉置管部位每班评估,发现红肿热痛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能自行排尿者可避免留置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使用呼吸机患者及时吸净气道内痰液,管路保持通畅定期消毒,每班评估呼吸机使用效果,尽早停止呼吸机的应用[3]。

2.4 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当患者病情危重,自身抵抗力下降保护力降低,卧床时间较长,营养状况差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对危重症患者及营养低下的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5 做好患者基础护理

2.5.1 做好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对意识障碍和吸痰无力的患者,应做到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气管切开患者做到吸痰严格无菌技术,气管切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切口敷料每日更换3次,发现污染及潮湿及时更换。

2.5.2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不同性质的冲洗液来维持口腔的内环境,口腔护理每天2~3次,可有效地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及时发现口腔内隐蔽的病灶,预防继发感染。

2.5.3 做好泌尿道的护理: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每日清洗会阴,留置尿管者应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防止脱出、扭曲和受压,引流袋悬挂应低于耻骨联合,避免应用膀胱冲洗来预防尿路感染[4]。

2.5.4 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做静脉置管的患者应每班做好评估,观察穿刺点的皮肤情况,覆盖针眼出的贴膜应用一次性透气贴膜,每日更换1次,发现污染和脱落及时更换。与头皮针连接的三通管应用无菌治疗巾覆盖,防止发生污染。

3 小 结

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针对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的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各项护理制度,做好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严格控制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才能将ICU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降至最低[5]。

[1] 罗铭.基层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内科,2012,32(2):194-195.

[2] 高照渝.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3):617-618.

[3] 朱小玲.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2):99.

[4] 蒋争艳.综合性ICU患者医院内感染分析与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1):86-88.

[5] 安文洪.综合重症监护室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17):1554-1555.

R473.5

:A

:1671-8194(2014)32-0057-02

猜你喜欢
危重无菌插管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