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21例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的分析

2014-01-25 03:18周艳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死因医疗保健扬州市

周艳芬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江苏 扬州 225200)

某区21例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的分析

周艳芬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江苏 扬州 225200)

目的 为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发现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发生在本地区医疗保健机构内的21例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早期新生儿占死亡新生儿的100%,主要死因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规范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完善产儿科合作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点措施。

新生儿;死亡原因;评审资料;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发现新生儿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医疗保健服务问题,分析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切实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干预措施,我们对扬州市江都区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内的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扬州市江都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的新生儿。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辖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死前就诊病历(复印件)以及其他新生儿死亡个案调查资料。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疾病名称参考实用儿科学(禇福棠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第4版)中全国统一的诊断名称。

1.2.2 方法:由辖区内二级医疗保健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儿科、儿童保健、产科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扬州市江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组,按照《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法与要求》,每半年组织评审1次,统一使用《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评审表》,对新生儿死亡病历等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明确新生儿死因,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估,并得出评审结论,分可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两类。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扬州市江都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新生儿死亡21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两性畸形1例。

2.2 新生儿死因分布:导致本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新生儿死亡的前4位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9例,占42.86%)、出生窒息(5例,占23.81%)、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9.52%)、意外窒息(2例,占9.52%);其他死因分别为腹裂1例、新生儿肺出血1例、诊断不明1例。

2.3 新生儿死亡时间:早期新生儿(生后7 d内)死亡21例,占新生儿死亡的100%;新生儿生后1 d内死亡15例,占新生儿死亡的71.43%。

2.4 评审结论:对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21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逐一评审,其中可避免死亡9例,占42.86%;不可避免死亡12例,占57.14%。

3 讨 论

死亡评审是由产科和儿科专家共同参与探讨新生儿死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的过程,既加强了产科和儿科的沟通,也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地区2008年~2013年评审资料表明,辖区医疗保健系统在新生儿死亡各个环节中仍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为进一步降低我区新生儿病死率,现提出以下干预措施。

3.1 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是造成我区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国内报道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1];有研究资料表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是早产发生的首位因素,早产患者大多存在有高危因素[2]。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预防早产发生的关键,一是加强围生期营养、卫生宣教与指导,对妊娠不良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和处理;二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时筛出高危孕妇并进行重点监护和管理;三是对有早产倾向的提前入院进行保胎治疗,尽可能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发生。

3.2 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3],产前和产时的高危因素与窒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孕期及产时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高接产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干预下,一方面建立产科技能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增加产科急救设备投入,改善产科条件和急救能力[5]。

3.3 完善产科与儿科的合作,提高产科和儿科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本文资料显示,辖区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占100%,其中生后24 h内死亡新生儿占71.43%。提示,提高产儿科技术能力与合作水平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至关重要。辖区Ⅰ、Ⅱ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与本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产儿科诊疗技术与新生儿急救能力;完善产科与儿科之间的合作,应制订儿科医师进产房参加新生儿抢救制度[6],提高救治成功率。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91.

[2] 蒋秀,崔世红.198例早产资料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4,29(4):546-548.

[3] 李芬,杜莉,金辉,等.1999-2008年上海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25(35):5238-5241.

[4] 赵国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 17(3):88-89.

[5] 石翎雁,王晓红,王新平.新生儿死亡情况评审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20):3231-3231.

[6] 杨卫平,侯云霞.新生儿死亡74例评审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412.

R722

:B

:1671-8194(2014)32-0075-01

猜你喜欢
死因医疗保健扬州市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死因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