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位性踝管综合征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4-01-25 03: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占位性综合征

孙 磊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占位性踝管综合征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孙 磊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17例,手术方法为:完全打开屈肌支持带,显露踝骨,对其内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形成骨赘或者腱鞘囊肿,应立即给予切除,对曲张静脉团应进行结扎切断,跖筋膜增厚应予以切开减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对病变段神经进行松解。结果 17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术后治疗,均在Ⅰ期愈合切口,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1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足底症状和踝部症状基本消失,足部感觉和运动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感到满意;2例患者认为治疗效果一般,足部感觉恢复正常,足内肌肌力只恢复了部分。1例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欠佳,病程2年,术前出现足内肌中度萎缩现象,术后大部分足部感觉恢复,但是足内肌却未恢复。结论 占位性踝管综合征在进行2~3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时,需即刻进行手术治疗。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

踝管综合征主要是指颈神经在踝管内受到嵌压所形成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称之为跖管综合征或者跗管综合征[1]。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7例病例均为我院收治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4岁。患者最长病程为2年,最短病程为1个月。

患者临床症状为:占位性踝管综合征起病缓慢,早期时主要表现为足踝部活动后足底部产生不适感。随着患者病程的进展,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逐渐出现足底部边界不清的疼痛、烧灼感、麻木和针刺感等现象。最严重的为患者足底远端跖关节,也会发生足跟痛,同时伴有屈曲无力和活动笨拙。患者在行走、劳累和站立后,临床症状会加重,需及时进行休息或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者缓解患者疼痛。

1.2 方法: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患者需保持仰卧位,硬膜外阻滞麻醉,气囊止血带下施术,手术要点为:①于患者内踝后做1个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为8~10 cm,延长至患者足底底部。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患者踝管上方,显露胫神经,应用橡皮片予以保护;②沿患者胫神经直视下自近端向远端完全切开屈肌支持带,直至远方可见脂肪组织,完全显露踝管。同时,应注意变异复根支的出现,避免损伤;③对患者踝管内的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是否形成脂肪瘤、骨赘和腱鞘囊肿等,形成后需进行切除;如患者出现曲张静脉团,应予以切断和结扎;如患者跖筋膜增厚,应先切开进行减压;④牵开踇展肌,对其深层的肌筋膜起点进行显露,即用剪刀打开患者足底内侧神经的顶盖,切断全部条索带。探入足底时,只需容纳1个手指,即可有效松解足底内侧神经。同时,可松解足底外侧神经;⑤对两神经之间的纤维隔进行切除。完成这一步骤之后,患者踝管得到彻底松解。手术下,可用显微镜对患者足部神经病理改变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神经质地是否柔软,外膜毛细血管网是否尚好。如出现问题,可不进行特殊处理,于患者足部外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加神经营养剂,可促进患者足部神经功能的恢复。如患者足部神经变细、质地变硬、外膜毛细血管网消失、增粗或者色泽暗淡等现象,则需对患者进行神经松解术。应用显微外科器械,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人员可一手持显微镊,轻轻提起神经外膜,一手持显微剪刀,沿神经纵向切开,以实现松解减压。如患者剪除束间瘢痕,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压迫止血。本组资料15例外膜松解,2例束间松解。

1.3 术后治疗:足踝管综合征患者在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拔出引流管需在术后24 h后进行。为预防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应服用2~3 d的抗生素。同时,应重视对患者进行神经营养剂治疗。如每天对患者进行2次3.6 U神经妥乐平肌内注射,1个治疗疗程为10 d。每日给予患者3次500 U甲钴胺片、维生素B16、维生素B1和地巴唑片各20 mg。待患者切口愈合自后,可对患者进行电针灸刺激治疗。

2 结 果

本组资料中,17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术后治疗,均在Ⅰ期愈合切口。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5年,最短随访时间为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2个月。在最后1次随访时,17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足底症状和踝部症状基本消失,足部感觉和运动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感到满意;2例患者认为治疗效果一般,足部感觉恢复正常,足内肌肌力只恢复了部分。1例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欠佳,病程2年,术前出现足内肌中度萎缩现象,术后大部分足部感觉恢复,但是足内肌却未恢复。

3 讨 论

踝管属于纤维骨性通道,从小腿后侧起,行经内踝后方。踝管的前壁是胫骨远端,后壁是距骨及跟骨后部。内踝近端10 cm处为屈肌支持带,覆盖于踝管表面。踝管内容物包括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拇长屈肌腱、胫神经、胫后动脉和静脉[2]。患者出现踝管综合征主要是因为胫神经在踝管的近端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这种症状的发生率大约为4%~7%,会因分支处神经横断面积增大而导致踝管内压力升高。占位性病变是发生踝管综合征的一项主要病因,这类疾病会增加踝管内压力,出现脂肪瘤、静脉曲张、增生性滑膜炎、腱鞘囊肿、神经鞘瘤和附属肌肉等症状[3]。屈肌支持带覆盖于踝管之上,可能会撞击胫神经。踝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种变化。一般情况下,患者足底会弥漫灼热痛、麻木感、放射痛和刺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向近端放射痛。踝管综合征的临床症状通常比较弥散,不会局限于踝周某一具体的肌腱。一些患者临床症状或许位于踝部后内侧,或者整个足部感觉异常。患者锻炼和活动时,临床症状会加剧,可相应休息,得到好转[4,5]。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踝管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明确诊断患者为踝管综合征后,进行相关检查,如无局部赘生物嵌压或病因不明现象,可在早期给予保守治疗。2个月后无效,可进行手术治疗。如患者出现局部赘生物嵌压,可立即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后,在显微镜下对患者神经足部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术后治疗,可实现对嵌压神经的彻底松解,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实现对嵌压神经的彻底松解,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梁秋凌,许则民,伊维田,等.神经肌电图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34-1535 .

[2] 黄振华,李经红,吕涛,等.9例跟骨骨折致踝管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7,6(4):235-236.

[3] 朱家恺,罗永湘,陈统一.现代周围神经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59-996.

[4] 刘志刚,于光,林泉.踝管综合征的诊治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1):1095-1096 .

[5] 辛健,关家文,孙海涛,等.背屈外翻试验诊断踝管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38-39.

R686.1

:B

:1671-8194(2014)32-0090-02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占位性综合征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Chandler综合征1例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考前综合征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