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14-01-25 03: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室上性窦性心胺碘酮

吕 冬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广东 湛江 524057)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吕 冬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广东 湛江 524057)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92例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的探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心律失常均为室上性,且发作的时间在48 h之内。根据其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有96例,其中给予前者静脉注射的药物是胺碘酮,后者则使用心律平,比较其治疗的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比较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为92.93%,对照组仅有57.58%,χ2=5.86,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对药物服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前者发生了2例,后者是11例,χ2=4.7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胺碘酮治疗该病时,可以迅速的缓解症状,效果佳,可以广泛的在临床使用。

室上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不良反应

室上性的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疾病中是很常见的,心动过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危害。过快的搏动往往会导致心肌缺血,以至于发生心脏功能的降低。临床医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的恢复心脏的窦性心率,同时降低心室率。在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中,胺碘酮属于胺碘酮第Ⅲ类,其作用较为显著。可以减缓心脏的窦性心律;延长其动作电位以及其不应期;减缓房室传导;减缓传导障碍。此外,该药物还可以有效的抵抗心肌的缺血现象。但是若使用不当,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所以笔者本次选取胺碘酮进行探究分析,比较该药物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笔者选取的时间是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研究对象是在这段时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共192例,均为室上性;有男性患者104例,女性88例;年龄52~66岁,平均年龄为(53.1±2.3);在根据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给予前者胺碘酮静脉注射,后者则使用心律平;其中对照组有96例,其年龄波动在(52.5±2.4)岁,平均病程在(3.5±2.8)年,观察组有96例,其年龄波动在(52.4±2.5)岁,平均病程在(3.4 ±2.9)年;所有患者在其年龄以及基本病程等的方面存在可比性,P>0.05。按照NYHA分级在Ⅱ~Ⅲ级[1]。排除有肝肾疾病、甲亢或甲减以及预激综合征等合并症。

1.2 治疗方法:两组的用药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给予盐酸胺碘酮(杭州赛诺菲公司生产[2])进行治疗。首剂75~150 mg[3],缓慢静脉注射[4]。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如首剂用药20 min后无效,则按上述方法再注射150 mg[4]。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心律平70 mg/d[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4 h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

1.3 疗效评价:治疗的结果有3个。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律恢复正常。有效:对快速心房纤颤,快速心房扑动未恢复窦性心律,但心室率减慢在100次/分钟以下[6]。无效:患者症状以及体征均无改善,心室率持续高于100次/分钟。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随访其治疗的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统计学数据,用%或(x¯± s) 计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资料的检验,P<0.05时表示存在差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的比较:在治疗结束以后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的显效人数是73例,有效19例,4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是92.93%,而对照组的显效人数是46例,有效11例,39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仅有57.58%,χ2=5.86,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起效时间:在给予两组患者药物后比较其起效的时间。其中96例观察组在使用了胺碘酮后,停止室上速者以及房颤恢复者的时间均在10 min左右。46例室上速者的平均恢复时间是8 min,26例房颤者的平均恢复时间为6 min,24例房扑者在10 min内基本完全的恢复,最慢也在15 min内恢复。而对照组的以上患者均在1 h才开始缓慢的恢复。P<0.05,两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本次笔者对96例观察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记录。其中有8例治疗结束后有一过性的心动过缓现象出现,有2例表现为头晕和恶心,4例患者血压轻微下降,无心力衰竭患者,无延长的Q-T间期等异常表现。所有的患者中,心衰者未出现严重的变化,无患者发生严重的室速。不良反应者在经过及时治疗后全部恢复健康。

3 结 论

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之后,要立即帮助患者恢复其窦性心率,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其心室率。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中属于Ⅲ类药物,不但可以阻滞肾上腺素类的受体,还具有类似Ⅰ和Ⅳ类药物的性质。但是该药物对心脏没有负性的肌力作用。胺碘酮具有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①减缓心脏的窦性心律;②延长动作电位,主要是延长有效不应期;③减缓心房以及房室旁路等的传导;④减缓室内的传导障碍;⑤直接对冠脉血管起作用,使其血流增加。此外,该药物还可以有效的抵抗心肌缺血现象,进而通过减低外周阻力使心率减慢,最终的结果是减小心脏的耗氧量。口服该药物不会产生心肌负性作用,而且对心功能也无影响,所以可以将其药物用于心脏功能缺失的患者。又由于其有抵抗心肌的缺血,也可以用于缺血性的心脏病患者。当然,其应用于房颤以及房扑等转复的窦律维持最有效。但是该药物也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例如脏器毒性,窦性停搏等。此外,胺碘酮有减轻周围血管张力的作用,故注射应缓慢[7]。所以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要更加的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量,并且规范的给药。本次探究试验结果显示,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是较好的,而且不良反应也是较少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2.93%,对照组则仅为57.58%,χ2=5.86,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胺碘酮的药物治疗方法是有效的,明显的高于其他的治疗药物。但是较多的不良反应导致胺碘酮的应用曾经被质疑。较多的试验结果认为,小剂量的使用,在短期内是无不良反应的。即便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的停药也是可以逆转的。本次统计了两组患者使用此药物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胺碘酮患者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其他的药物是11例,χ2=4.7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短期内的使用,副反应还是较少的。且能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8]。

总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后要立即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失常要采取不同的药物。胺碘酮对于室上性的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较佳,迅速的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很少,治疗的价值很高。

[1] 杨宏涛.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57-158.

[2] 张岁龙,叶莎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79-581.

[3] 陈永梅.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47.

[4] 李冰,郭占领.深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5):2328-2329.

[5] 田艳霞.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165.

[6] 罗毅.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3354-3355.

[7] 范文华.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 with amiodarone in 62 cases[J].Acta Acad Med CPAF, 2011,20(1):46-47.

[8] 赵云泉.厄贝沙坦配合美托洛尔对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7-8.

R541.7

:B

:1671-8194(2014)32-0119-02

猜你喜欢
室上性窦性心胺碘酮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安起搏器吗?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与QT离散度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