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81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4-01-25 03:18尹宏兵崔镇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踝部踝骨踝关节

尹宏兵 张 维 崔镇海 刘 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81例临床疗效分析

尹宏兵 张 维 崔镇海 刘 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对81例踝部骨折的患者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常规及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通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49%;研究组治愈3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结论 常规治疗组治愈率远低于研究组,结果证明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疗效分析

关节内骨折为骨科多见的骨折类型,尤其是踝部骨折。因为踝部是由若干个骨骼及相连接的韧带构成。其踝部关节非常灵活,并且承受机体负荷量很大的关节部位。为此,这部分关节常常发生骨折等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伴有韧带损伤及脱位等症状。一旦发生严重妨碍患者正常行走能力及功能。按照解剖学将骨折可分为单躁骨折、双躁骨折及三躁骨折,其中三躁骨折是临床较为难治疗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躁部骨折的方法有常规治疗法和中医闭合手法进行治疗。本组对接受治疗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明确显著,取得患者满意的效果[1]。现将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81例踝部骨折患者,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踝部骨折患者81例。有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其中因为砸伤的患者40例,车祸损伤28例,坠落受伤13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51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50.5岁。常规治疗组和研究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措施: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其具体操作如下:医护人员让患者关节弯曲90°,并平卧位躺下。帮手要处于患者肢体外侧并牵引其大腿往上拉伸。医师需要处于患者患肢远端,并用双手缓慢轻柔地使患者足跟足背向下牵引。对于内翻骨折,需要两个助手协助,一个人把住患者的小腿,另一个把住患者的受伤的足,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拉伸。操作者一只手把内踝及脚内侧向外挤压,与此同时另一只手要把住外踝上部,放踝部为外翻状态。若出现距骨向后脱位,要先把根部往前推后在进行伤足外翻,并处于外翻背屈位状态。对于外翻骨折的治疗,原理大致相同。也需要在助手的帮助下,术者一边把患者足外侧及外踝往内侧挤压,一边用手撑住内踝把脚踝处于内翻位。一旦出现韧带断裂或是距骨往外侧错位,一定要使用两手进行挤压两踝处使其紧凑。最难治疗的三踝骨折进行复位,首先需要对内外踝进行复位,随后采取后踝恢复原位。尤其对后踝采取恢复时,需要使足部略微跖屈,一边减少距骨对胫骨下部分的关节面产生压迫。使劲向前推足跟,恢复距骨后移,随后用关节囊拽后脚踝,在和胫骨下方关节面持平时,后踝的骨折就恢复原位了[2]。

1.3 躁关节功能的判定: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的行走能力及疼痛感,跑动情况以及生活和工作,X射线等来判断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情况,并且通过Baird-Jackosn躁关节评分系统从以上方面进行评分和判断。各项分值为X射线25分,稳定性、行走及疼痛各项最高15分,其他三项工作与跑动和活动分值各为10分。如若单项分值越高,那么说明此患者这项功能越强[3]。反之,则功能偏弱。

1.4 疗效判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针对疗效判定的参考标准,可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其中治愈是指患者的伤患处不在出现红肿及疼痛的感觉,踝部功能恢复正常运行状态。通过X射线做检测,骨折处生长良好并且愈合,对患者正常的学习生活完全无妨碍。好转是指伤患处不在出现红肿及疼痛的感觉,踝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运行状态。通过X射线做检测,骨折处生长良好并且基本愈合,对患者正常的学习生活基本上无妨碍。无效是指伤患处出现红肿及疼痛的感觉,踝部功能不能恢复正常运行状态。通过X射线做检测,骨折处生长情况不好并且没有愈合,对患者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4]。

1.4 方法与观察

1.4.1 方法:接受治疗的患者均需要进行身体的各项内容的检查,包括实验室和影像方面的检查。常规治疗组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也可采用联合麻醉的方法。麻醉后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并且臀部抬高,适度弯曲膝关节,使用常规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脚部外踝骨折处的切口形状是腓骨外侧弧形,而内踝是内踝部弧形切口。单、双及三踝骨折固定方法有所不同。单踝施行单一的复位固定方式,双踝骨折将由外及内进行复位后在固定,三踝骨折按照外、后记内踝的次序进行复位固定。踝部固定通常使用复位钳及两个克氏针暂时稳固,然后钉入螺丝钉是踝骨固定。踝骨固定后按顺序逐一对关节囊、韧带及切口处进行缝合,缝合结束后在用石膏对伤患处稳固4周左右,给患者应用4 d抗生素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等石膏拿下之后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8周后拍摄X射线,如果骨折线显现的不是很清晰,患者可以尝试双手用拐进行负重,等待适应恢复5个月后,情况良好的患者可以负重走路。研究组的患者采取中医闭合疗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操作为,医师助手用力拉住内踝和外踝,保持对患者肢体的拉伸牵引的状态,还要保持与的部位方向相反的方位进行牵引。尽量使患处处于解剖学位置,复位后需要通过影像学做进一步的检查,等待达到最佳效果的时候用石膏对骨折处进行固定,并固定7周左右可以拆石膏[5]。

1.4.2 观察内容:对常规治疗组及研究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均使用Baird-Jackson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得到优、良、差三个等级。评判为优的患者,患处没有疼痛感,也没有出现红肿及畸形等症状,踝部功能恢复到常态。评判为良的患者患处稍有疼痛感,红肿、胀痛等症状,踝部功还没有恢复到常态,经过X线可以看出外踝有外移位的现象。评价为差的患者,有疼痛感,有的也出现红肿、胀痛等症状,踝部功没有恢复正常,经过X线可以看出外踝外移位明显>2 mm。

2 结 果

常规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49%;研究组治愈3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常规治疗组与研究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3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承重关节,而且承受的负荷最大,并且在人体的灵活与稳定性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关节内骨折为骨科多见的骨折类型,尤其是踝部骨折,对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踝关节活动较多,常常在骨折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恢复造成骨骼畸形、不愈合或是发生炎症等不良症状,可导致肌肉萎缩,走路时伤患处疼痛。踝关节的损伤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做处理时要考虑踝关节既能自由灵活的活动,又能可以稳定的承受一定负荷,尽量做到减少对患处的摩擦,让患处恢复正常。中医闭合手法复位骨折处,在骨科领域中向来处于重要位置,对踝部关节骨折的治疗达到的效果比较显著。目前有研究表明,中医闭合手法复位的效果并不亚于手术复位。但是手术复位要求踝部骨折处应对准位置,牢固固定,才能达到术后骨折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的目的[6]。目前这一步骤正是临床医师们长期关注的焦点,如何能够使踝关节较好的恢复解剖学结构,正常的韧带张力等。传统的普通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创伤面积小,通常恢复较迅速,但多易发生感染,产生二次损伤。在接受治疗期间,也需要加强机体功能的训练,对于骨折早期,双踝受损固定后的患者,鼓励患者每次治疗后进行脚踝部分的拉伸运动,逐渐使其能够承受重量。本组研究中应用的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骨折的踝关节,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0.49%,常规治疗组与研究组相比较差异比较大,而且有统计学意义。为此,中医闭合手法复位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陈建静.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踩关节骨折脱位57例[J].中国骨伤,2009,22(12): 952-953.

[2] 李军.运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与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93-94.

[3] 徐涛.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3,11(30):538-539.

[4] 崔彦江.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64-2765.

[5] 陆小松.踝部骨折中医手法整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56-57.

[6] 吴昊.骨折固定术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医药前沿,2012,2(15):232-233.

R683.42

:B

:1671-8194(2014)32-0281-02

猜你喜欢
踝部踝骨踝关节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转动脚踝降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