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4-01-25 03:18张金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锐器伤者狂犬病

张金美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山东 潍坊 261041)

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张金美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山东 潍坊 261041)

目的 探讨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制定并落实可行的职业防护管理办法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 制定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方案是预防狂犬病和其他传播疾病的关键。

狂犬病暴露;职业风险;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犬数量也不断增加,狂犬病疫情有扩大趋势,而医护人员是提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使医护人员免遭狂犬病的侵袭及其他危险因素的伤害,同时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由于狂犬病暴露门诊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长期处在各种危险因素之中[1],如各类传染性疾病、机械性损伤等,并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唾液及分泌物,这些因素都将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预防意识不强,预防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及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是医护人员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大[2]。因此,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充分估计狂犬病暴露潜在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防护,将潜在的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环境污染:本门诊医护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犬咬伤者,而且伤口都是开放性的,其中Ⅲ级暴露随时可见。在处置伤口时,伤者的血液、体液等四处飞溅,造成环境污染等。如果患者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狂犬病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等,见到卫生死角处的血液、痰液、唾液等干燥后,细菌病毒可随空气流动到处飞扬,造成环境污染。

1.2 锐器伤:针刺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3]。锐器伤常见的原因有:①医院护理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操作频繁,易出差错。②不良的工作习惯,有些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在掰玻璃瓶时不用纱布包裹、不使用砂轮等,并将针头、玻璃碎屑等随意丢放,易造成伤害。锐器伤使病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被感染,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狂犬病等,有人统计,针刺伤时,只需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4]。③缺乏防范意识,由于缺乏对锐器伤的足够认识,防范意识不强,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时,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及操作技术不够熟练等因素,极易发生锐器伤,发生锐器伤后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导致发生血源性疾病的风险增大。

1.3 个人防护意识淡薄:狂犬病暴露门诊的医护人员属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应高度重视个人防护,但笔者观察,我院本门诊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在处置犬咬伤时未采取防护措施(未戴口罩、帽子、手套),患者的唾液、血液经常溅到医护人员的手上、脸上或身上,在给伤者注射疫苗时,被针头刺伤或玻璃瓶割伤时有发生,都未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未及时清洗和采取处理措施,这更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2 防护措施

2.1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并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设诊疗区、候诊区、处置区、注射区、观察区,独立门诊应具备抢救室,医院附属门诊应设在距离医院抢救室较近处。无菌物品存放间应设置狂犬病区域,完善医务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

2.2 处置实环境管理:狂犬病处置室内保持整洁、卫生,每处置完伤者后,处置室及时清洁、整理、消毒,地面用“84”消毒液连续拖地2次,处置室的物品应每天在开诊前和处置完伤者后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在处置过程中可能污染的区域使用一次性床单覆盖,以免污染。处置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每天早晚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 h,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并定期进行空气培养,预防交叉感染。

2.3 加强安全管理与培训:医院应重视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学习《狂犬病暴露处置指南》,对每一个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职业安全知识培训,并持续强化安全意识,强制性执行操作规范,完善监督机制,实行标准预防。

2.4 实施屏障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接触犬咬伤者应戴口罩、帽子、手套,在处置高度怀疑被疯动物咬伤者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护目镜,并使用防护屏。

2.5 防锐器伤:①操作时集中精力,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②注射用过的针头及玻璃瓶直接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利器盒内。③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④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⑤掰玻璃瓶时用纱布包裹,并用砂轮轻割一下。⑥护理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护士班次,护理人员要配备充足,尽量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以保证护士工作时精力充沛。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伤者用过的敷料、消毒用具、针头、玻璃瓶及医护人员的口罩、帽子、手套等就地分类,密封运送,送到指定地点焚烧或作无害化处理。

2.7 暴露前预防接种: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属高风险的人群,医院应高度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①基础免疫:可按0、7、21(或28)d各接种1次狂犬疫苗。②强化免疫:存在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咬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3~5年在加强1针,可在体内长期维持狂犬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

2.8 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①如果伤者的血液、唾液等溅到脸上或眼中,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并使用抗菌滴眼液,工作服或个人物品被伤者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污渍[5]。②如发生锐器刺伤或划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进行冲洗,再用75%酒精和碘制剂消毒,并抽血化验,做相关病原学检验,确认是否感染细菌病毒等,并进行随访观察。③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及其他相关疫苗。

总之,狂犬病是当今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作,病死率几乎达100%,而医护人员又是狂犬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预防措施,进行自我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中之重。

[1] 唐满玲.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 (10):1013-1023.

[2] 史凤敏.急诊护士的职业伤害及管理[J].当代医学,2010,16(15): 113-114.

[3] 王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292.

[4] 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试行)中国护理管理,2006,6 (11):4.

[5] 吕晓玲,夏秋江.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7):650-651.

R473.5

:A

:1671-8194(2014)32-0310-02

猜你喜欢
锐器伤者狂犬病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打败狂犬病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帮助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科学看待狂犬病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伤者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