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及其体会

2014-01-25 03:18梁玉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脑瘫护士康复

梁玉华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及其体会

梁玉华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脑瘫;康复护理;体会

小儿脑瘫是发生在分娩前到分娩后1个月内的脑性瘫痪疾病,脑组织表现为非进行性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不断提高的重症监护技术降低了早产儿的病死率,脑瘫成为儿童死亡的一种重要原因,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给予护理和指导,不仅可以随时矫正患儿异常的姿势和体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脑瘫的致残率,使患儿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现将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体会总结如下。

1 康复计划与康复方法的制定

越早进行脑瘫康复训练,越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治愈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应针对每例脑瘫患儿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方案和详细的康复计划,为家长做好良好的心理护理,以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在执行护理方案过程中,护士必须指导家长学会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并掌握注意事项,充分利用亲子互动予以特殊教育,使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也接受了正确的康复训练。如对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法使之接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并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对伴有采用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异常的心理行为者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干预以防治心理行为疾病,采用感觉整合训练法使患儿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患儿预后的改善。

2 基础护理

2.1 一般护理:脑瘫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利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长积极交流,为其介绍病区环境,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尽量让患儿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对于养成良好性格,形成正常的心态十分重要,必须尽早干预。

2.2 饮食护理:脑瘫患儿住院时间较长,患儿接受运动、针灸、导平、高压氧、语言训练等多项治疗,其强度大、体力消耗大,营养至关重要,否则患儿将疲乏无力,难以完成多项训练而影响治疗效果。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做到合理营养。对伴有吞咽功能困难的患儿,给予易消化、易吞咽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进行饮食训练。喂食时,为避免牙齿损伤,在患儿紧咬牙齿时不得硬性抽出汤匙;为避免患儿头后仰吸入异物,应保持其头处于中线位。要教会患儿学习并完成独立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帮助。如无法保证患儿进食的热量,可进行鼻饲。

2.3 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脑瘫患儿多方面日常生活能力存在缺陷,需加强护理并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衣时,一般采用坐位较为方便,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注意个体化差异。选择衣服以患儿穿脱方便为基本原则,最终达到具备独立更衣的能力。卫生梳洗训练应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和方法。年龄增长到具有一定智力水平时,教会患儿排便前向大人提示,并顺利完成相关动作。

2.4 皮肤护理:在小儿脑瘫的护理中,不能让其卧床时间过长,侧卧位适合于所有类型患儿,要帮助其勤翻身,尽量减少白天卧床时间。大小便要及时清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或减少压疮和感染的发生机会。

2.5 心理护理:脑瘫病程长,见效慢,焦虑、忧愁甚或放弃治疗的心理在患儿家属中较为常见。所以,护士必须经常深入病房,向家长做健康宣教,同家长交流,讲解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早日康复的信心。因此,注意患儿家人的培训、充分发挥家人的作用,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在形式上可个别指导或办学习班等,教给家长康复知识。

对于患儿来说,护士要用耐心、细心、轻柔语调、缓慢语速和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学会耐心倾听并分析其诉说和表达,对患儿提出的问题尽量给予合理解答。要与患儿建立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护患关系,使其能说出真实而详细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要使患儿丢弃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意识,使其能够生活自理,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能自己做的事情,减轻家长负担。护士可采用交谈、问答及特定、有效的量表或问卷,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心理测试,以了解患儿及其亲属的心理、行为问题所在,根据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是脑瘫的心理护理之一。要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不要理会社会上对脑瘫的误解及歧视,消除恐惧心理,锻炼社交能力,教育患儿通过锻炼照样可以自食其力,长大后要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3 姿势和体位护理

脑瘫患儿脑组织病变是相对静止的,神经功能缺陷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恰当康复治疗如不早期进行,不仅会固定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同时还会出现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智力障碍程度会加重。婴幼儿脑组织具有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的特点,若早期给予恰当的康复治疗,可获较为理想的效果。

3.1 抱姿的护理:要注意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式,使其头、躯干处于或接近正常位置,双侧手臂不能受压,竖直抱患儿在怀里使其搂住颈部,双下肢分置两侧髋部,双手分别托住患儿臀部和肩背部,达到牵张下肢内收肌,伸展上肢的目的。避免遮挡患儿视线,以防止失去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3.2 坐姿的护理:长坐位是坐位训练的最佳姿式。先把患儿双腿分开,双侧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用双手握住患儿骨盆两侧,诱导患儿挺直躯干,此方法简单易行。

3.3 卧姿护理:侧卧位适合于所有类型患儿,注意分别夹一软枕在患儿两上肢下肢间,伸展上下肢,分开两腿。休息时,为抑制患儿姿势异常,以患侧卧位为佳,这可固定患肢。患儿抬头和低头控制能力的锻炼应采用俯卧位,但不宜时间过长。

3.4 睡眠姿势护理:患儿头颈常常转向一侧,睡时可将患儿的头转向另一侧,并加以固定,对于后仰睡眠者,可用围巾包住双肩,或用布套将双肘套住,保持双肩向前,如此可促进两腿并拢,减少过分的踢动。但是,俯卧睡姿患儿不要用枕头,而应将患儿的脸转向一侧,若患儿的脸总是固定在一侧,而且对侧的手总是弯曲举起者,则要摆成反相方向。对于角弓反张的患儿,只能睡于吊床。

4 康复训练护理

4.1 治疗方法的护理:相关人员要向家长讲解目前康复的原则应该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康复的核心必须强调运动功能训练。一般在医院进行强化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可让患儿稍事休息继续康复治疗,条件差的转为家庭康复。

4.2 治疗项目护理:脑瘫患儿的治疗项目比较多,每个患儿一般都在6~7项,多的可达8~10项,每个项目治疗时间为30 min左右,家长应合理安排治疗顺序,勿使患儿感到疲劳。

4.3 治疗配合护理:在康复治疗前,应为脑瘫患儿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除定时训练外,其余训练需家长配合,告诫家长不要过分依赖医务人员每天1 h的训练,业余时间一定要给患儿进行训练,不断提高治疗效果。训练要按医务人员要求进行,使其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姿势,必要训练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因此,护士一定要向患儿家长强调,小儿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效果好坏与治疗的早晚、家长配合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2]。

4.4 安全护理:家长在给患儿的训练当中,一定要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以免造成肌肉拉伤、骨折等意外损伤,耽误治疗。

4.5 家庭康复护理:由于脑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必须在医师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康复治疗,而且已在实践中被认定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形式[3]。功能康复锻炼时,要按照正常儿童神经生理发育即抬头、翻身、坐起、爬行、蹲起、站立、行走的规律,分解训练各动作要领,利用契形垫、立位促通板,促使患儿进行抬头、站立平衡能力的训练。多给患儿讲故事、唱儿歌、玩玩具,能使患儿在游戏中增长见识,又能训练手、口、眼的协调,促进智力发育。训练需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护士应根据不同的脑瘫类型、病情特点给予讲解和示范,直至家长完全理解和掌握。

护理脑瘫患儿,必须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学会用爱关怀患者、用心理解患者,增强护士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护士要给患者作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则需要较全面地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营养学知识、美学知识等,加强脑瘫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儿家长对脑瘫的认识,是保证脑瘫儿童得到早期治疗、全面康复的关键。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是脑瘫运动康复中不容忽视的措施之一。这不仅是护士的职责,也是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的共同康复任务,脑瘫患儿必须经过持续不断地、反复地、全面地综合性康复,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儿正常功能,使患儿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完全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1] 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 杨亚丽,马堃.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医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戚虹,魏玉红.小儿脑性瘫痪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现代康复,2001,5(4):133.

R473.74

:A

:1671-8194(2014)32-0315-02

猜你喜欢
脑瘫护士康复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最美护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