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2014-01-25 03:18万忠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移位胃肠道菌群

万忠博

(陕西省商南县妇幼保健院,陕西 商洛 726300)

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万忠博

(陕西省商南县妇幼保健院,陕西 商洛 726300)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但是,现在腹部手术后的感染以及其并发症依然是一个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腹部手术后是否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早期判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证实,肠道细菌移位和手术后继发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些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腹部手术;肠道;细菌移位;临床研究

关于肠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的概念的提出,最早是由Berg在1979年的时候提出的,所谓的肠道细菌移位就是指原来在肠道中正常存在的细菌,由于某些因素,使其发生了一系列的转移而到了胃肠道外组织的现象[1]。肠道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人体肠道内附植着大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机体处于动态平衡,腹部外科手术的刺激和创伤可以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结构和屏障功能,同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及其数量产生一定的变化,有时候还会导致细菌发生空间上的移位,这就进一步的造成了内源性感染,同时会使机体各种功能发生一系列障碍,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通过目前对动物进行肠道等方面的一系列的研究,实验动物的肠道存在细菌移位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动物肠道内由于发生了肠道细菌移位,进一步引发了全身性感染。虽然目前外科临床上已经对其有所研究,但是由于肠道细菌在临床上很难得到证实,因此,人类的肠道是否存在细菌移位,依然存在一系列的争议[2]。目前,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检测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人类属于高等哺乳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肠道黏膜的功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了,而且作为屏障和免疫的前提。如果在肠道内存在细菌移位的现象,被机体内的防御系统发现后,就开始清除,会使其生存能力下降,而且与动物实验相比,其存活率相对的较低,这就给检测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第二,肠道外的细菌也会对临床研究造成干扰,这也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肠道内还存在一些常见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和一些其他类型的杆菌等,在某些情况下(泌尿或者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细菌会进入血液。对于在血液中检测到的细菌和细菌分泌物,现在还无法证实其来源是否是肠道,这就造成干扰。

2 确定肠道细菌移位的标准

肠道细菌移位的判定指标:①在门静脉血中或者肠系膜淋巴结中能够找到肠源性细菌;②在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或者全身血循中能够发现细菌DNA或者蛋白;③在门静脉血或肠系膜淋巴结中能够找到内毒素;④出现了肠源性细菌的感染并发症;⑤无菌性组织中存在肠源性细菌;⑥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血液循环和组织中增加;⑦对大分子的肠渗透性增加。

3 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和后果

在某些情况下,在肠道内寄生的微生物以及产生的相关的毒素,还有抗原类产物能够突破肠道上皮细胞形成的屏障,导致肠道内一些本来无菌的部位被侵入大量的细菌及其产物,这一过程称为肠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肠道细菌移位,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肠源性感染,甚至会加重其病情,进而会导致并发症的产生,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发SIRS或者MODS等。肠道细菌的移位分为两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所谓的纵向转移:指一些肠黏膜深处聚集了一些从原定向位转移而来的正常菌群;横向转移是指正常的菌群在肠道内有原定位向其四周转移的过程。并且这两种类型的转移可以并存,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进入血液,进一步形成菌血症等[3]。

4 腹部手术后细菌移位的预防和治疗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加深了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的研究和支持,但是对胃肠屏障功能缺乏认识和保护,还有一些人意识淡薄,认为危重患者如果不产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等症状,胃肠道就不会有事。然而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胃肠道的功能并不只是局限于消化和吸收,其实它的功能很复杂,还包括代谢和内分泌及免疫等,在阻止细菌及其产物的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很容易受损,在胃肠道缺氧的过程中还会得到恢复。所以,对胃肠道等黏膜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比如,加强监护、积极叩背、排痰;及早用PCR预测术后感染;有效的休克复苏(把胃肠黏膜内pH维持在3.2~3.5以上);术前后监测心肺功能;避免过量使用制酸剂,以免引起胃肠道细菌过度生长;改善手术的方式、减少手术的时间、使手术创伤减少等等,这些都对预防术后BT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微生态疗法的发展,它在防治腹部手术后的肠道细菌移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BT的发生,可以通过刺激正常的菌群的生长繁殖或者直接补充正常的菌群,防止移位菌群的过度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各类菌群的比例失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优势益生菌,不仅具有一般的生理作用外,还具有加强肠道屏障的功能,同时还兼有胃酸的稳定性以及抗生素的耐受性,这对腹部手术引起的肠道细菌移位,及其所引发的内源性感染和SIRS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ITSOUNI指出益生菌制剂可以通过拮抗致病菌的繁殖,防止移位,降低腹腔术后各种感染的发生率[4]。

5 结 语

总之,通过对肠道细菌移位理论的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肠道细菌移位理论在腹部手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腹部肠道的认识和了解,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更可以说是一种屏障,它的功能很复杂。对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为以后更好的解决腹部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要想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1] 郑常杰,贾长库.失血性休克促进细菌移位的发生[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76-178.

[2] 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J].生物学通报,2004,39(3):26-28.

[3] 赵光侠.胃肠道细菌移位、胃液菌群变化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J].小儿急救医学,2003, 10(3):184.

[4] 乔治,李荣,黎沾良.胃肠外科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10):1072-1074.

R656

:A

:1671-8194(2014)32-0375-02

猜你喜欢
移位胃肠道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