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分析
——以《拉呱》《生活帮》为例

2014-01-28 08:47渭南师范学院714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曲艺民生主持人

许 娅 (渭南师范学院 714000)

山东省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起步较早,率先开播的是山东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的《民生直通车》,随后省内个频道都开始自办民生节目。在历史上,山东就有“书山曲海”的美誉,是中国五大曲艺中心。2005年齐鲁电视台借助曲艺这种形式首创了全国第一个曲艺式新闻栏目《拉呱》,揭开了山东曲艺式新闻大战的序幕。

2006年6月1日山东电视生活频道《生活帮》开播,《生活帮》立足“帮”与“办”的特色,实实在在为齐鲁百姓服务。尤其是对百姓生活中遇到的盲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全力为百姓解难,同时轻松的节目氛围也缓解了观众紧张的生活压力。2009年该节目获得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十佳栏目”“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新闻界慈善大使”等称号。2012年,《生活帮》全新改版,在新的全景演播室现场直播,而且节目时间延长至100分钟。

这两套节目的播出时间基本都在17点——18点的非黄金时段播出,但却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那么,它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从新闻叙述方式看具有故事化的特点

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新闻中只简要交代新闻的5W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有故事、会讲故事才能锁定稀缺的眼球资源。所以在民生新闻的叙述方式上一定要有创意才能赢得观众。《拉呱》《生活帮》都采用故事化、情节化的新闻叙述方式。从标题到内容的写作非常注意制造悬念,一步步揭秘,并运用多种手法制造营造现场气氛,使观众被故事情节吸引从而主动投身于新闻事件中。

《拉呱》在新闻叙述故事化方面更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播报新闻时,主持人小么哥经常是先说一些与该新闻相关的身边事,类似于赛前热身,然后再进入新闻事件,让观众感觉这些新闻不再遥远和陌生。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小么哥或从结果讲起,由果溯因或巧设悬念,吊足观众胃口。节目还运用小动画、漫画、特殊声效和情景再现等手段增强新闻的故事性和可看性。

二、从传播内容上看符合“后院篱笆原则”

笔者对《拉呱》和《生活帮》做了内容分析发现三档节目内容大都集中在奇闻异事、家庭纠纷、投诉曝光和意外事故上。为什么这些节目要把这些选题作为新闻的主打内容呢?

传播学中“使用——满足说”认为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需求,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和愿望。哪些事情是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繁荣呢?显然不是生硬的政府公文,也不是远离他们的各国政要,而是每天发生在他们身边,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这符合后院篱笆原则提出的观点。所以对于民生新闻来说更要把新闻价值建立在受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上。选材的生活化是民生新闻好看,赢得观众的重要原因。

《拉呱》《生活帮》在选题内容上都是接地气,贴近群众的。它们以平民化的视角反映百姓的真实生活,新闻中既有对突发事件最快的报道,又有实用的天气、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百姓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还有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小麻烦,所以老百姓对这些节目的关注度和期待值很高。

三、从传播过程来看不断增强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当下公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并会通过大众媒体展现自我诉求,发表自我见解。电视民生新闻利用网络、微信、短信、热线、DV等手段让观众及时参与到节目中,变单向传播为观众的双向参与,观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主动参与者。

《生活帮》的演播室采用现在最流行的全景触摸式大屏幕进行新闻的播报,这使得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新闻的现场性更强。

《拉呱》在增强观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方面也有奇招。一是搭词人的设置;二是中奖新闻线索的设置;三是屏幕中扫描二维码到客户端参与新闻的互动,四是猜字和短信、微信及时答环节。搭词人的设计是一种涉我机制,他就是观众的代言人。这位搭词人扮演一个捣蛋鬼的形象,喜欢与小么哥唱反调,他和“小么哥”一唱一和,其实是实现了观众参与播报新闻的意愿,让观众觉得自己好像就是在和小么哥拉呱。

《拉呱》的微信、短信及时答环节,观众特别愿意发信息跟“小么哥”拉家常。有观众发信息让小么哥为生活中遇到的小难题支招,有的是对小么哥着装的调侃,这些短信有私聊的性质,主持人的回答更是幽默机智,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像朋友见面的问候或是善意的提醒。接地气的语言,使观众感觉与主持人不再是陌生人的关系,更像是家人的关系,观众在其中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实现情感的满足。

《生活帮》的阿速有妙招环节,针对观众提出的生活中遇到的小难题,阿速都会耐心讲解原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讲解不是在生硬的普及科普知识,而是把学术化的词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例如2014年1月21日的阿速有妙招中,就“倒牙了怎么办”这个问题阿速的回答既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又浅显易懂。《生活帮》的热线电话、微信留言、互动短信都成为观众建议、举报、投诉的一种方式。只要观众举报的事情有事实依据,《生活帮》就会尽力为民众呈现最真实的真相。

四、从传播方式上看平民主播用“说新闻”的方式播新闻

“说新闻”是现在中国民生新闻类节目播报新闻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借鉴了凤凰卫视鲁豫《新闻早班车》的播报特点,把重点放在“怎么说”上,把新闻播报的过程演化成了与观众闲话家常的形式,新闻主播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关注的,关心的。在这种真诚、平和的叙述中,增加叙述的悬念和氛围来吸引受众,达到了一种平等交流的效果。

在山东地区的民生新闻栏目主持人中,《拉呱》的主持人小么哥是最特别的一个。本身这档栏目就是用方言的形式说新闻,再加上小么哥自身是曲艺演员,他充分利用自己说学逗唱的才艺与栏目相结合,形成了该节目最大的亮点。小么哥每天操着一口地道的济南腔说:“我们现在开拉(呱)”是其说新闻风格的标志。小么哥对新闻的串联、点评是信手拈来。曲艺演员最擅长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用幽默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笑的同时引发思考。《拉呱》为小么哥专门设立了么哥秀环节,充分利用小么哥的机智、逗乐、自嘲、讽刺等特点对现实问题进行评判,总是妙语连珠。例如在2014年1月21期的么哥秀里,小么哥就对现在的房价进行了批判,语言中既有幽默又有讽刺,把话说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生活帮》的主持人阿速,观众称呼他为“帮主”,就是帮老百姓办事的主。他也是曲艺演员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主持训练,所以在节目中反而没有专业主持人的正襟危坐、书面化的弊病,他用娱乐化、口语化的方式说新闻。把说新闻变成了跟观众聊天,把观众当成了他的邻居街坊,沟通变的轻松自然。阿速在节目中对新闻的讲解和评论都是敢爱敢恨,碰到喜事、让老百姓高兴的事,阿速也跟着高兴,有时也在节目里唱上一两句;碰到让人愤恨的事,阿速也会真实的痛斥,他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主持人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也是阿速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陶玉霞.民生是第一目标[N].吉林日报,2011.

[2]邵培仁.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J].嘉兴学院学报,2005,(5).

[3]郭军帅.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向及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0,(4).

[4]张宝国.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曲艺民生主持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主持人语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