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娟
当许多复杂的因素导致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 最紧迫的需要是医护人员的抢救与治疗, 部分危重病患者需要施行紧急气管内插管, 以建立有效的呼吸道来抢救患者的生命。因此, 要求护士特别是急诊科的护士能独立掌握气管内插管的技术及护理。
1.1 一切原因所致的循环骤停及呼吸停止需要人工呼吸时,如电击、溺水、休克、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一氧化碳、有机磷、安眠药中毒等。
1.2 某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气管内分泌物过多造成呼吸道阻塞时, 如急性肺水肿, 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重度颅脑损伤的昏迷患者。
1.3 呼吸衰竭加强通气量的辅助疗法。
2.1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器械:检查喉镜片的弯曲度及直面宽度要合适, 灯泡接触要良好, 选择好气管导管的大小型号,管内有无异物, 各衔接管是否合适, 管芯要软硬度合适。备好牙垫、开口器、润滑剂、插管钳、喷雾器等。
2.2 导管插入声门时动作必须轻柔, 禁用暴力, 最好采用旋转导管作推进的动作, 避免强力。如遇到阻力, 可能为声门下狭窄或因导管过粗所致, 应换小一号管, 不要硬插。
2.3 导管插入气管后, 应先垫妥牙垫, 再取出喉镜。导管和牙垫一起用胶布妥善固定于口外, 不使导管上下移动, 如被黏液浸湿, 应立即更换胶布, 以免造成导管滑脱。
2.4 新用导管不宜过长, 以外端恰露口外为宜。
2.5 如用套囊时, 则要注意注气数量和时间数量应以恰不漏气为度, 切忌注气过多, 压迫气管黏膜使气管软骨环软化和环死, 注气量<10 ml、长时间使用套囊时可隔1~1.5 h作1次短时间放气, 以恢复气管黏膜的血运。
2.6 保持呼吸道通畅:导管插入后, 常规作第1次吸痰, 可将导管内的肺部痰液清除干净, 又可检查导管有无阻塞, 如有阻塞应作适当处理。反复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每次吸引约15~30 s, 因过长时间的吸引可引起呛咳或屏气, 发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而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抑制心肌。
2.7 作气管内湿化:可使气道湿润, 稀化痰液, 扩张支气管和消炎抗感染等。常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痰液黏稠者可用NS200l+α-糜蛋白酶10 mg、庆大8万U滴入气管内, 以每30 min向导管内滴3~5 ml。
2.8 施行机械通气时正压一般≤1.9 kPa, 负压≤0.49 kPa,频率16~20次/min。
2.9 拔管时注意事项
2.9.1 拔管前应将口咽腔和气管内分泌物彻底吸干净, 并注意呼吸通气量是否正常, 呼吸道是否畅通。
2.9.2 拔管后应将口咽腔和气管内分泌物进一步吸净, 鼓励患者咳嗽。如果是舌根下陷引起的呼吸道不畅, 放置口咽通气管, 尤其小儿常用。
2.9.3 拔管后应将面部分泌物彻底擦干净, 包括胶布痕迹。
2.9.4 拔管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①误吸:主要原因是口腔、气管分泌物吸除不彻底, 或拔管方法不妥当引起。因此要注意预防, 口腔和气管内分泌物吸干净, 拔管时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边吸边将导管拔出, 导管拔出后, 立即将吸痰管放入口或鼻孔吸净口腔及声门周围浅留的分泌物。②拔管后喉痉挛:轻症鸡鸣呼吸, 重症呼吸困难、紫钳, 甚至窒息。处理上, 轻症面罩加压吸氧, 托起下颌, 以缓解。清醒拔管即可避免喉痉挛。③拔管后呕吐:其后果是发生误吸、窒息。拔管前胃吸引充分 , 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再拔管。④舌根下坠:常见。头偏一侧或托起下颌或用口咽通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