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2014-01-30 11:03洪淑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细菌学病原学耐药性

洪淑莲

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吉林 舒兰 132602

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洪淑莲

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吉林 舒兰 132602

目的研究在对医院感染检测中细菌学检验的作用。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对其细菌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院感染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直接与微生物检查相关。医院内感染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结论我国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抗生素的滥用、手术室灭菌工作不严格以及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还需要不断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任务还很艰巨,但是我相信通过每个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将我国医院感染几率降到最低水平,而且将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上升的一个新的阶段,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消除不必要承受的痛苦。

细菌学检查;院内感染;检测;临床作用

医院感染也称为院内感染或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内而引起的感染,最近几年感染率逐渐的升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使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传播途径、传染源存在以及具有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直接与微生物检查相关。医院内感染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1]。如需对每种类型的感染做出明确的诊断,必须进行相关的微生物学检查。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对其细菌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细菌学检验在医院

感染检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各种临床标本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不只是一个科室的问题,涉及到每个临床科室,由于介入性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化疗及放疗治疗不断深入,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以及临床消毒灭菌上具有一定的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最有效的隔离和预防措施就是对病原学明确诊断。现今,能够鉴定细菌学培养的技术种类很多,多种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这都为病原学的鉴别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经验。

2 加强区域性细菌耐药监测

建立流行病学资料,细菌的耐药性存在地点和时间的差异,每种细菌在不同区域及时间内均有不同的耐药性,就算在同一个时间和区域也会出现不同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实施的监测细菌耐药性,自己建立一套流行病学资料。

3 定期向临床科室报告病原学鉴定结果以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因临床医生了解自身医院感染情况以及常见的致病菌,其研究的数据可为临川医师提供指导以及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参考。在对病原学进行检查时,虽然很多检查能够缩短化验时间,但是毕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定期对病原学进行检查,可以在患者病原学结果未出来前指导临床医生用药[2]。

4 对医院以及重点科室的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病原学监测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在医院的任何环境中存在,也可以在医护人员及患者身上存在,因此监测医院的微生物学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要注意严格消毒双手,这对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因而要不定期的对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细菌学检测,而且必须达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根据医护人员双手的带菌情况,当出现大量院内感染患者时,可作为诊断及用药依据,除此之外,还应监测医院的环境、传播途径以及隔离措施。

5 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生物指标监测

医院内可以应用的消毒灭菌方法较多,例如辐射、热灭菌、高压蒸汽以及紫外线等灭菌,这些均为无力灭菌法,还有一些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洗必泰、季胺盐、戊二醛、甲醛以及碘伏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例如留点温度计、压力表检测法以及化学指示剂法等等诸多方法,但是最可靠的还是生物指标的检测,具体是指通过一些特异性的菌种作为指示菌,消毒灭菌的评价指标为被杀死的程度。近些年,几家医院出现的大范围医院感染事件均与消毒灭菌不彻底有一定关系,这也提醒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以免出现发范围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对医院造成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抗生素的滥用、手术室灭菌工作不严格以及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还需要不断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任务还很艰巨,但是我相信通过每个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将我国医院感染几率降到最低水平,而且将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上升的一个新的阶段,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消除不必要承受的痛苦。

[1]李春娟,张一兵,罗喜钢,等.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1,24(02):648-649.

[2]郭靓,罗岚,舒玲,康梅,等.基于临床微生物室的细菌预警数据初探院内感染监控[J].现代预防医学,2011,10(12):630-631.

R446.5

B

1674-9316(2014)11-001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1.008

猜你喜欢
细菌学病原学耐药性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细菌学之父巴斯德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