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治疗体会

2014-01-30 11:03马绍全黄翠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血管低血糖

马绍全 黄翠华

澄江县人民医院内科,云南 玉溪 652500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治疗体会

马绍全 黄翠华

澄江县人民医院内科,云南 玉溪 65250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患者经过调整降糖治疗方案,低血糖发生率减少,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患者给予积极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护理,可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患者后遗症病情。

糖尿病;低血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恶化;治疗

近年来脑梗死已经成为临床上多发病,脑梗死病死率、致残率已占脑血管意外首位。低血糖脑病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多见,因症状类似急性脑血管病,因此被称做卒中样低血糖反应[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长期或者严重低血糖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现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因低血糖

导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的20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所有病例选自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20例。20例2型糖尿病确诊达0.5~21年。经CT等进行证实,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脑梗死,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4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6例,经治疗后生存达0.5~3年,平均1.2年。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8~79岁,平均(68.25±11)岁。治疗后所有病例留下程度不等的偏瘫、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均有长期低血糖症状、夜间加餐、病情时轻时重,多次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收住院。入院后多次复查头部CT排外急性脑血管意外,血糖低于2.6 mmol/L,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7例嗜睡、3例谵妄状态、4例意识模糊、4例浅昏迷、2例深昏迷。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经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25~50 ml静脉注射,意识清醒后正常进食;不能进食则给予10%葡萄糖静脉滴注,每0.5~2 h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值合理补充短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于8~12 mmol/L;此基础上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氧自由基等治疗;病情稳定后调整患者进餐次数、数量、减少胰岛素用量至合理用量;开展全面护理。20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以后住院次数、频率减少,偏瘫、语言功能障碍、智力障碍无恶化甚至有所好转,低血糖发生率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 治疗体会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所有入选病例定时进行血糖、尿糖及电解质变化检测,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患者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含有优质蛋白、低脂肪的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应每日随体重及运动量增减摄入的热卡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使血糖保持合理水平;为预防肺部感染,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保持安静;嘱患者穿宽大柔软的衣裤,使床铺平整、洁净、干燥,协助患者每日做患肢运动3次,每次15~20 min。由于患者疾病及心理不良反应,经常出现易激动、焦虑、紧张、愤怒等复杂心理,医护人员做好心理护理,重视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尽量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督促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遵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明白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危害及应对方法,倡导患者少食多餐,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控制。

3 讨论

3.1 低血糖出现脑功能损害的机制

低血糖脑病是指静脉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而出现的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2]。低血糖早期刺激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多,致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增强,同时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心动过速、焦虑、震颤、面色苍白、出汗;因脑细胞储备糖有限,低血糖时大脑皮层最先受累,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识别能力渐丧失,多汗语言不清等;当皮层下受累时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昏迷、心动过速、呼吸加快、瞳孔散大、锥体束征阳性等;当中脑受累时表现为昏迷,延髓受累时表现为深昏迷[3-4]。

3.2 老年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易发低血糖脑病的原因

任何年龄的人均可能发生低血糖,只是老年人特别常见。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因为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肝糖原储备及动员能力下降,并发糖尿病肾病时肾脏对胰岛素灭活功能下降及对降糖药清除率降低,所以导致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硬化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现象,低血糖时极易造成脑细胞缺乏营养,交感神经兴奋,主要表现为脑功能障碍。老年糖尿病人常并发心血管疾病,需服用普萘洛尔等药物,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使用降糖药不合理,治疗不规范,易发生低血糖;未根据病情变化相应减少降糖药量,也容易导致低血糖[5-7]。

3.3 误诊原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对低血糖感知差;同时,在夜间或凌晨易发生低血糖,且不易在早期发现,发现异常症状时,患者已经历较长时间低血糖;老年人脑组织会减弱对缺糖缺氧的敏感性,脑血管痉挛

由于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大脑皮层严重缺血,产生极似脑梗死的症状[5]。另外,由于首诊医师的惯性思维,易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不清的患者、家属亦不能详述病情时,给病史采集带来困难;发病24h内脑梗死灶常常不能被头颅CT显示;首诊医师对年龄较大且昏迷者,尤其是有病理征阳性者,第一想到的就是脑梗死的可能。所以老年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因智力下降、饮食减少、胰岛素代谢降低、对低血糖反应降低、家属及患者、医务工作者对低血糖认识不足,是导致患者长期低血糖危害的原因。

4 防范误诊措施

内科医生必须提高认识,对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者,应考虑低血糖性脑病的可能性。服用降糖药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脑部症状时,医生要详细了解使用降糖药的实际情况,先测血糖,多次做头部CT检查,加强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使用药物,定期检测血糖,调整药量。

5 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脑梗死后遗症恶化患者,必须给予积极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护理,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程度,在此基础上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患者后遗症病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李萍,闫乐京.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反应16例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1) :60-61.

[2]韩仲岩.全身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7-158.

[3]庞文峰.低血糖脑病21例临床诊治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4) :35-36.

[4]崔玉红,刘秀红,郝赛.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患者10例治疗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15) :1963.

[5]卢潘霞.低血糖昏迷77例病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 :3177-3178.

R473.74

B

1674-9316(2014)11-003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1.016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血管低血糖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