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漫游奇境
——一个非建筑师的建筑奇景

2014-01-31 07:21田维张震燕工作室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古建筑徽州建筑

(文)田维 (图)张震燕工作室

我先尽可能客观地讲这个故事,好让读者对这个人和他干了这样一件事有所了解。

张震燕喜欢给朋友做装修,在北京的戏剧圈和电影圈30年前就是出了名的。如果碰上和他对路的人或者那活儿有挑战的时候,甚至他只要个材料费就干了。北京艺术圈里有哪个是省油的灯?能让这些人满意没点真玩艺儿根本糊弄不过去。不过,从来没听说有人找他的时候问过他是不是学过室内设计。30年后张震燕在黄山脚下无中生有造出了一个具有典型古徽州建筑特色的秀里小镇。凡是去过的人,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都相信他是城市规划和古建保护的专家。殊不知他本人的学历其实只是初中毕业,而且从来没接受过系统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学院式教育。

他曾经自问自答式的说过,和古建筑保护专家相比他的优势和劣势。他说,在专家眼里,古建筑是有品级的。哪些值得保护哪些不值得,有许多讲究。这些专家们的意见可以决定一座建筑或成为国家级、省级还是市级的文物保护对象。而那些不入专家眼的古建筑多半就由它们自生自灭了。他说从来没人问过他哪座古建筑应该保护,虽然经过他的手已经有将近百栋老建筑得以幸存。但直到今天他也没有被邀请进入那个高贵的官方学术俱乐部。但这些专家们看不上眼的东西在他看来并非无价值,事实上大量存在的这样一类古建筑才是张震燕放手作为的天地。

图1

图2

组图3

古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在学术界一直是个很严肃的课题。张震燕用一个字来概括他自己在这方面做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验,“玩儿”。他接着补充说“关键要玩儿出名堂”。

张震燕的名堂又是什么呢?他用一个正在上海青浦,由他设计的私人庭院里的一座古建改造的例子来解释:(图1)

照片中是清光绪年间一座江南花厅剩下的框架,能看到整个建筑由底层26根石雕的柱子支撑。从目前保留有精美木雕的上层部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这座花厅的富丽与华美。(图2)

他设想这个建筑作为庭院里一个主要的公共空间,就像花厅曾经是古人用来供奉祖先和教育儿孙了解家世的地方一样。这里可以成为会客,读书和举行家庭Party的地方。但是他不准备仅仅修旧如旧的把一个花厅复原。用他自己话说,他要对旧建筑进行“演绎”,要换一个手法来玩这个旧建筑,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抽屉的形象。在他的想象中这个旧建筑里还藏着一个现代的玻璃盒子,他要从两头把盒子拉出来。这个盒子的效果图:(组图3)

从图上看到,这已经不再是古建筑原有的形式了,而是一个具有古典建筑元素的现代建筑。同时它也解决了采光问题和扩大了原有建筑的内部空间的作用,而这些拉出来的部分正好用来修建卧室,卫生间等现代的生活空间。对于原来的花厅内部空间,张震燕也作了设计,他要把传统在室外的游廊和拱桥放到屋子里,架高到接近屋顶的木雕部分,好让人近距离观赏和触摸传统木雕的美感。

张震燕说他第一次想到抽屉这个概念的时候,兴奋异常。他认为突破了一个瓶颈,做到不仅在功能上改变传统建筑为现代人提供舒适的生活享受,而且在形式和外观上也突破了传统建筑的空间限制。

他说这样一种新旧组合的方式其实是可逆的,当把墙体重新退回到原有的建筑上,而把玻璃那部分剥离掉之后,完整的一座古建筑就被还原了。但即使在改造过的非常时尚的建筑体内,古建筑也还保留了它完整的建筑构架,而且因为材料和工艺的对比,恰好让古建筑的气韵更加明显的散发出来了。

张震燕甚至形容在这个玻璃体的映衬下,古建筑就像一个恐龙架在博物馆里,它原有的骨骼全都能看到,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零距离接触。同时也把内部空间用建筑概念进行解剖,比如门头,窗户,老墙现在被单独分离出来,嵌入进玻璃材料上。这样既让古建筑得到延续性展开,空间变大了,又可以容纳生活功能区的建造。同时也让古建筑上的建筑单元可以被审美化的凸现出来,比如门头的部分,就像一个非常独特的设计作品。

张震燕最后强调这个建筑之所以可以玩得这么大胆是因为坐落在上海。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以允许做这样的一种激进的试验。而在安徽的秀里,他收敛了自己的狂想,亦步亦趋地跟随粉墙黛瓦的古徽州建筑的风格和气质。在山体和自然的秀美与安详中,张震燕选择了融入以表示尊重和敬畏。他把心思花在内部空间的挖掘上。

于是在秀里仿佛100年前那古色古香的徽州小镇里,你能看到现代都市里酒吧、影院、剧场还有室内游泳馆。(图4,5,6)

图4

图5

图6

在秀里,除了对单体建筑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造。最使人神往的是这个小镇整体的空间之美。这可能要感谢张震燕首先是个电影制作人,他有镜头感。但规划100亩地面和改造一座老房子毕竟不是一回事,对老房子可以发挥想象,而做一个哪怕是拍电影用的街景都要有生活依据,更何况他的梦想是建造一座让现代人可以享受的,而不只是看看就走的,充满古徽州气韵与风格的精品艺术小镇。

张震燕先用了半年的时间在周围的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等地,也就是古徽州的一府六县考察当地的古村落和县城的空间特征。发现在所有这些地方的建筑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居住、商业、娱乐休闲。首先是居住区,人类盖房子先盖住宅,等人多了才会有商铺以及公共空间供娱乐和游玩。等有了这样概念之后,他再到更远的和更大的地方,像纽约和巴黎去印证,除了监狱和兵营之外这些大都市与徽州的村和古镇相差无几。他甚至想到在北京紫禁城里,皇上也给自己修了个御花园。而慈禧在祝寿的颐和园里要建个苏州商业街。当他确信人类对空间需求好像古往今来差不多之后,他就把收来的六七十座老建筑,按照住宅、商业和园林这样三个分类摆开,于是“秀里小镇”就这么无中生有的被他造了出来。(图7)

为什么选秀里?是因为这里有一条河,由北向南再折向东。张震燕不是学规划出身的,他是个电影制作人。这些对学过规划的学生只是ABC的东西,他要用自己的腿,自己的眼睛来学习。他说很多很美的城市都有一条河,比如巴黎。他买了秀里河两岸的100亩地。在河湾里面这一侧,也就是河东北部分,他画了居住区;而在河南岸的山边,他画的是商铺;在河西是一片开阔地,他就画一个公园。他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农民式的双脚丈量未来的天堂。(图8)

他在画这些想象图时,就像进到了兔子洞里的爱丽斯,他能看到许多奇异莫测的幻象。有些甚至用水彩画了出来,他想要的水润的空气和粉墙黛瓦的古徽州。(图9)

可进到实际的建造过程时。哪类房子应该在什么地方?比如祠堂放哪里?建筑和建筑之间多远的距离?街道多宽?街道和房子是什么关系?广场放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连接居住区和园林区?等等这些很具体的问题都来了。他没学过规划,不能像规划师那样训练有素的用像容积率,交通流量等等参数先勾勒出一个网状图再往里添细节。在城市规划师看来最容易处理的地方,他就像个原始人。于是他就把自己当成鲁滨逊飘到一个荒岛上,然后不断地接七大姑八大姨来岛上住的方式,一点点累加着把建筑安放在他希望它们呆的地方。可经常发生的是建好了之后,他又觉得不对或者不好看,就拆了重新换地。这样,一个镇子就慢慢的自己长出来了。

这就是张震燕的一个不是建筑师的人做建筑梦的故事。

我常常问一些职业设计师,盖房子在今天为什么不像过去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到发展商那里去买你们设计的房子?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让大多数人相信你比他们更了解建筑,更了解他们自己对居住的愿望。但是我常常得不到满意的答案。而在张震燕身上我看到了再次夺回普通人造屋权的希望。这个希望或许不一定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实现的,但至少证明了如果我们愿意付出就有可能拥有这样的机会,并且不会像有些建筑专业人士认为的那样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非但如此,我们每一个非专业人士或许可能为建筑和规划带来某种难以期盼的惊喜,因为我们具有不同于职业眼光的眼光,就像张震燕会以电影镜头来感受世界一样。

鲁滨逊可以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奇境。

图7

图8

图9

猜你喜欢
古建筑徽州建筑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徽州绿荫
建筑的“芯”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