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职能 善谋划 重执行 强服务

2014-02-03 16:34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力群
浙江经济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处室谋划部门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职能转变无止境,作风建设在路上。转职能是大势所趋,善谋划是职责所在,重执行是履职之要,强服务是从政之本

去年我在发改系统研究班上专门强调了要转职能、重谋划、强服务,在全委干部培训班上提出发改干部要不断增强学习力、辨别力、研究力、创新力、执行力、服务力、凝聚力等“七个力”的要求。最近,李克强总理在给国家发改委的批示中强调:发改委要“善谋思路,真抓实干”,为此,我今年还是要强调转职能、善谋划、重执行、强服务问题。这两年发改系统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在转职能转作风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离省委省政府要求还有距离,职能转变无止境,作风建设在路上。

转职能是大势所趋,必须要进一步形成共识

在国家发改委第37期研究班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同志指出,当前发改系统在转变职能方面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在思维定势、行为惯性、路径依赖还没有完全破除,新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管理作风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的同志还是习惯于以审批为主要手段的传统管理方式,对新的管理理念不适应,对新的管理方式不熟悉,对新的管理手段不会用;主观上还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转,行动上还准备不足,没能力转;有的一方面还管着一些不该管的事项,另一方面对上级部门下放的审批事项又不能够有效地接好、管好,必须加快转变职能。

在新形势下加快转变职能,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举措。发改系统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委员会,几十年下来,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手段多数还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惯性。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改系统首当其冲,必须转变职能。二是政府自身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倒逼”的迫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会有更多的审批事项被取消,更多的权力被下放,今后发改部门更多的是批规划,一般的项目将交给地方去审批核准。项目审批下放后,权力责任必须同步下放,廉政风险也跟着下移,事中事后监管能不能跟上,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就逼着我们加快职能转变。三是更好地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发挥发改系统优势的迫切要求。当前经济处在“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发改部门及时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拿出政策建议,这应该也是今后工作的新常态。在新形势下,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按照老经验老习惯办事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些新的套路、新的办法、新的思维,这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四是认真回应社会关切群众关注、重塑发改部门形象的必然选择。目前社会上对发改系统垢病还是不少,尽管我们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千方百计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也在想方设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这些工作是应该的,是应尽的职责。但是,一旦服务不到位或者有工作作风和腐败等一些负面事情的出现,必然影响发改委的形象。因此要重塑发改部门的形象,必须更快地下放权力、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审批事项,必须更好地为基层企业服务,这也倒逼我们加快转变职能。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内涵丰富,将推动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发生革命性变化,对发改系统而言,无疑早转早主动,不能抱有老办法还行得通、工作还过得去、日子还混得下去的思想观念。

改革必须革思想的命、去部门的利、削手中的权。因此,我们转变职能,必须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一方面要坚持做减法,进一步简政放权;另一方面要主动做加法,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努力实现“六个转变”,由从审批项目为主向谋划重大问题为主转变,由事前监管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由定方案下计划向重执行强协调转变,由被动应付为主向主动应对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统筹为主转变,由分级负责各自为战向上下衔接系统联动转变。从发改委的职能定位和管理要求看,我们既要做好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又要加强并改善宏观管理。同时也要注意权力下放了,风险也在下移,如果我们监管跟不上,就会导致改革成果的“归零”,易走“放就乱、乱就收、收就死”的老路。对此,我们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要着手研究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办法和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善谋划是职责所在,必须加大力度

善谋划是发改部门的重要职责。这是提高发改部门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保证,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发改部门的殷切期待,是“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体现发改部门优势和水平的试金石,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改部门在履行职责上应有的担当。说实在的,现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谋划和及时提出意见建议,职能部门就是发改委,当然发改委也要吸收咨询研究机构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正因为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发改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谋划水平,就可能代表着当地一个区域的工作水平。所以说,履行发改部门谋划职责的担子很重,任务不轻,压力很大。过去发改部门项目审批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很多、微观方面管理的事项很多,但在谋划方面工作力度不够,在主动发声、设置重要议题、提出原创性建议、开展创新性工作方面还显得相对薄弱,表现在想大事、谋大事、议大事的能力不够,对重大问题反应也不够敏感,研究也不够深入,执行也不够到位,我们要认真反思。今后在涉及到一些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主动发声,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出一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研究成果。

善谋划是发改系统的基本功。发改工作的职能决定着我们的工作必须虚实结合。一是就每个岗位而言,要坚持虚实结合、实中见虚、虚中有实、更接地气。如果说发改工作的干部,干了一年下来都拿不出一篇稍微像样一点的调研或分析文章,尽管你零零散散的工作做的很多,恐怕也不一定是称职的干部。每一个岗位的干部都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在虚实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搞研究的岗位不用说了,搞审批的岗位也可以从审批当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就内容选择而言,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靶向精准、切合实际。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非常之多,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化研究。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重大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些积累、有一些研究、有一些储备,只要党委政府有需要,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够拿出一些有份量的东西来。三是就工作方法而言,要坚持发挥长处、弥补短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总的来说,谋划要注意研究重大问题的系统性、前瞻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既有站位高、宽视野的全局观,又要有解剖麻雀的细节把握能力。力求每一个课题都做到前期研究深、关系琢磨透、方案设计新、措施制定实。从发改系统的工作职能看,研究问题是起点,形成项目落地、提出政策建议、形成实施方案是终点。要防止纸上谈兵、花拳绣腿,千万不要再讲一些背时的套话、正确的空话、不接地气的闲话,搞一些不符合实际、不可操作、不能自圆其说的方案。要具备有针对性的研究改革发展的突破点、综合性的完成复杂性的课题和规划、总结性的形成各种创新成果、系统性的形成改革发展的思路方案政策项目和对策措施的能力。这样的谋划才能更接地气,更可操作,更能够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可认同。

怎么提高谋划能力?一是善于发现重大问题。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重大的问题很多,矛盾也很多,要敏锐发现影响全局的、突出的重大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提出建议。二是善于推进重大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头单位,在一个区域内怎么向前推进,发改委的参谋意见非常关键。我们要精心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年度重点工作和重点任务,同时还要抓好一些试点,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积极主动地加以推进。三是善于谋划重大项目。谋划重大项目在当前显得更为突出,要根据规划研究和形成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也要谋划引进一批产业项目,推进增量优化和存量调整。四是善于研究重大规划。近期要研究的规划很多,比如省域国土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纲要、生态文明规划,还有“两美”现代化浙江规划等。要以务实的态度、战略的思维,精心组织,为今后工作打基础。五是善于协调重大政策。现在很多新业态、新产业、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商业模式都会催生出许多新的政策。有的政策是中央出的,有的政策是省一级、市一级、县一级来出的,这些重要政策的研究协调我们要牵好头,出台真正能起作用的政策措施。六是善于落实重大举措。要强调“落实论英雄”,党委政府作出了决策,发改部门必须义不容辞牵头抓好落实。

重执行是履职之要,必须知行合一

强调执行力是对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怎么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我想强调七个方面:

一是工作要不断创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自身工作岗位需求,不断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各个层级都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的使命,具有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组织充满活力的体现。

二是自身要提高素质。每个干部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工作习惯和路径依赖,不断探索提高执行力、抓落实的方法和途径,形成既注重细节,又克难攻坚的工作态度,善于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要形成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

三是内部要形成合力。发改工作涉及面广,分工比较细,但是统得不够,内部沟通协作不够。现在许多工作都是要许多部门、多个处室协同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形成合力,强化多部门联动、多处室联手推进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比如一项工作由一个处室牵头、多个处室协同完成,牵头处室必须担当起这个牵头职责。领导班子也是如此,委领导在协调工作时,应该是以委副主任身份在协调,而不是分管领导的身份在协调,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自己当作分管几个处室的“总处长”。当然,在协调工作时,首先要出于公心,从全局、大局来思考问题。总的来说,在协调工作时,牵头处室要主动承担牵头的责任,分管领导要承担委领导的责任。

四是系统要加强联动。全省发改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把系统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加强形成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系统建设新格局。今后,省发改委各个处室都要从业务工作出发,在经济分析、政策研究、改革谋划、规划制定、业务培训等方面与市县发改委建立起经常性的工作互动机制,形成系统的合力。

五是技术要提供支持。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联互通”的全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要求各地今年必须抓紧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系统。省经济信息中心这两年正在着力建设“五大平台”,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全省项目审批系统、项目储备库、经济预测监测系统、视频会商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省经济信息中心在这方面要深化研究,加快建设进度。

六是部门要加强沟通。发改委本身没有自身利益,也没有高人一等,只不过省委省政府授予我们许多综合协调的职能。因此,对各项牵头工作要敢于负责,善于协调,努力形成合力,要以“办成事”为基本目标。对于涉及到各兄弟部门的工作要放下架子、主动上门、主动对接、主动沟通,不计名利,服从大局。

七是方法要不断完善。夏宝龙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专门讲了“工作十法”,强调工作既要有饱满的精神面貌,更要靠科学的工作方法。发改工作也要根据“工作十法”,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比如,抓改革工作,一般都要先试点再扩面后全省推开,这就要用好“蹄疾步稳、急而不躁”的循序渐进法;抓有效投资,就要抓住项目建设这个“重音符”、民间投资这个“主角色”,用好“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统筹兼顾法,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抓形势分析,就要用好“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法,精准把脉经济动向,提出经济向最好处发展的政策性建议;抓工作落实,就要用好“一锤一锤钉钉子”的一抓到底法、“抓具体、具体抓”的亲力亲为法,等等。“工作十法”内涵丰富,概括精辟,要结合工作实际,巧妙灵活运用。

强服务是从政之本,必须不折不扣

要强化服务意识。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切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要主动服务于党委政府,主动服务于重大项目,主动服务于基层,主动服务于企业,主动服务于群众,这是发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要做到不推诿、不扯皮,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对于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及时“跟进”,善于把握大势、善于抓住重点、善于破解难点、善于沟通协调、善于抓好落实。对于基层的要求、企业的呼声和群众的期待要认真地回应,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能协调的主动协调,一时无法解决的也要说明清楚,耐心、细致做好解释。

必须转变作风。要自觉反对“四风”,务实求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第一手材料,主动协调解决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去年在全委干部会上曾经讲过,人们都会对发改干部高看一眼,但是我们自己心中要有数,不是我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发改委这个平台有着比其他部门更大的受托责任,每个同志都必须要十分珍惜维护自身形象,维护单位的形象。必须要加强自律,无论是接待来办事的人员,还是到其他部门去衔接工作,或是下基层调研,都要低调、诚恳,要显示出发改干部的智慧、可信、务实和洁身自好,而不是无知、高傲、浅薄、自以为是。

必须加强廉政建设。现在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抓得非常严,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组织对党风廉政建设都要主动承担起主体责任。各级发改委的党组也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各个处室的一把手也要负主体责任,要管好自己的人。我到委里后一直在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用劲抓、经常讲,这是对我们干部最大的爱护,发改委干部不应该存在工作之外的个人利益,更不能利用这个平台谋取个人和团队利益。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禁令和28项规定严格约束自己,加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进一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内部工作机制、制度建设一定要抓好、抓实、抓到位。

猜你喜欢
处室谋划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及时传达 迅速行动 抓实抓细抓落地 胡志勇副厅长召开分管处室负责人视频会议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学深悟透 积极谋划科技工作新举措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一口气砍掉85个处室,你怎么看?
哈尔滨大处室风暴:155个处室被裁掉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谋划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