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家文化

2014-02-03 16:34杨树荫
浙江经济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家族家庭传统

杨树荫

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如磐石一般地坚稳,又如帛绸一般地绵柔,既不辞劳苦地滋润、呵护着家庭,也约束、控制着整个的家庭成员

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江河平原,气象万千,更有那逶迤不绝的崇山峻岭,这是国土的神魂所在,历尽沧桑,岿然屹立。这恍如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全景图:古朴苍凉,安之若素;连绵起伏,生生不息。

有人,便有家;有家,便有家文化。中国的家文化,自然来之于古往今来莫可指数的家庭、家族。无论富贵,无论贫寒,中国人的家始终稳稳地固守农耕社会的价值标准。王朝自有兴替,家族更有兴衰,而家文化却百攻不破,历久弥坚。

中国现代思想家殷海光先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对家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曾经指出:“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堡垒。中国文化之所以富于韧性和绵延力,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有这么多攻不尽的文化堡垒”“在所谓‘专制时代’,中国就是以一个家族作中心统治着所有的家族。”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也曾经感慨地说:“保护中国民族的唯一障壁,是其家族制度。这制度支持力之坚固,恐怕万里长城也比不上。”中国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更是一针见血:“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这些学术大师所指的“家族、家族制、家族观念”,自然是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光芒折射出家文化在中国社会无比重要又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家文化有如此生命力,其灵魂便是“孝”。“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世之纲纪也。”在中国传统社会,所有的道德规范中,孝为众德之本,“大行之美,以孝为第一”。孝,维护了家庭秩序、约束了个体行为、持续了家族命脉。所谓孝,其实是人类的基本感情,无论何种文化、何种社会,都有基本的孝道和孝行。然而,中国家文化中的“孝”,却经由礼教和传统的特殊强化,已然具有祖宗崇拜的宗教色彩,列祖列宗的墓地、神像和牌位,是子孙顶礼膜拜的精神寄托。而在家庭现实生活中,下一代为上一代尽孝,子子孙孙莫不如此。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自然是好。然而,这代代相袭的孝道,便也构成了家族威严的服从体系,一家之长便是一家之尊、一家之主,家长制无可撼动。

家文化在体现家庭秩序与长者权威的同时,也构筑了家庭的温情与和谐,展现出家庭生活的无比魅力:承平时代,有男耕女织,勤俭持家,严父慈母,耕读传家;家族创业,有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黄土变成金,三兄四弟各条心,家中黄金变成土;危难岁月,有上山打虎亲兄弟,上阵杀敌父子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些遍布民间的格言警句和渗透浓浓家情的诗句词话,至今仍然流传,可见家文化强大的统摄力和持久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如磐石一般地坚稳,又如帛绸一般地绵柔,任凭岁月的风吹雨打,任凭历史的千磨万击,天不变,道也不变,既不辞劳苦地滋润、呵护着家庭,也约束、控制着整个的家庭成员。

工业化的浪潮,吞噬了传统落后的小生产,生产的家庭化变成了生产的社会化。人们从土地、从作坊,如潮水一般地涌入了大工业、大机器的生产流水线,人离开了传统家庭无所不包的笼罩与依附,成为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

城市化的浪潮,推动亿万的人自发地背井离乡,融入现代城市的生活。世代祖居的人们,终于抛弃了大家庭、大家族这个老态龙钟的体系。中国的家庭,变小了,变“瘦”了,变得更加精干了,三口之家成为普遍的家庭模式。

信息化的浪潮,荡涤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千家万户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中国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封闭之门,挡不住奔腾的信息潮流,扑面而来的现代文化,让无数家庭既欣喜又紧张,既新鲜又彷徨,中国人的家,在密集的信息风暴中,飘荡与挣扎,寻觅而再生。

猜你喜欢
家族家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HK家族崛起
家庭“煮”夫
《小偷家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