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数据回望民企转型升级

2014-02-03 16:34李中英
浙江经济 2014年17期
关键词:榜单营业民营企业

李中英

三组数据回望民企转型升级

李中英

数据的背后,是民企转型升级依然面临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下大力气破解

近日,由全国工商联评选的“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笔者将其与2008年公布的榜单进行对比,重点比对了转型升级的三组数据,希望可以反映出浙江民企转型升级的些许特征与问题。

第一组数据:上榜席位数。总量上,2014年浙江民营企业上榜数量为138家,位居全国第1。这是自1998年该榜单推出以来,浙江连续第16次居首,并曾在2006年创下203家的最高上榜记录,可以抗衡当时江苏、山东、广东3省总和。趋势上,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下降。2008年到2014年,浙江民企在入围500强的数量分别是183家、162家、180家、144家、142家、139家和138家,浙企占比入围企业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同时,山东、广东等省份入围企业数不断上升,入围企业分别从2008年的38家、17家上升到2014年54家和24家,浙商领跑的活力优势在缩小。

客观上说,后危机时期,企业生存面临能源和原材料高企、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加强、劳动用工成本上涨等一系列挑战,浙江民营企业确实在经历一轮痛苦的“洗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暂时的减速是必要的。数据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民企转型升级依然面临着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加大力气加速破解。一是人才缺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500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二是融资贵、融资难、税费重依旧困扰企业发展;三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依然存在,民间投资政策环境依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第二组数据:企业规模量。浙江民企总体规模有所扩大。从榜单公布的营业收入总额看,浙江入围民企营业收入总额从2010年的14138.2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8743.1亿元,分别为江苏的0.94倍和1.01倍。但浙江单个企业平均规模依然偏小,民企平均营业收入额2010年、2014年分别为78.5亿元和208.3亿元,仅为江苏的67.4%和70.3%。再看千亿大企业,浙江明显偏少。2014年浙江营业收入总额超1千亿的仅有吉利集团、海亮集团2家,而江苏有苏宁电器、沙钢集团、恒力集团、雨润集团、中天钢铁等5家民企,广东有华为、正威国际、万科、美的等4家民企。

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稳中求进向好的背景下,浙江民企积极转型,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但发端于块状经济的浙江民营企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偏“轻”,在营业收入增长上与采矿业等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一些资本运作频繁的产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和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的民营企业相比,更或是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相比,浙江企业规模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破解企业规模偏小、附加值不高、品牌缺失等问题仍待浙江民营企业做出更多努力。

第三组数据:行业分布比重。一看制造业,占据主导。2014年榜单中浙江制造业企业占比近六成,仍在浙江民营经济中占据大多数,并且今年进入榜单前10名的吉利汽车和海亮集团都归属于制造业板块。二看服务业,发展较快。2008年,浙江入围的服务业企业(除房地产外)8家,江苏(除房地产外)6家;2014年,浙江入围的服务业企业(除房地产外)18家以上,占比入围企业的13.04%;江苏(除房地产外)9家,占比9.38%。三看房地产业,调整回落。2008年、2009年榜单数据显示,浙江上榜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的分别为49家、37家,江苏分别为25家、22家。2014年,浙江上榜企业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业的民企只有3家,建筑业及建筑装饰行业进榜企业30家;江苏分别为6家和20家。再看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与2008年相比,2014年浙江入围的有色、黑色、化工等耗能较高、污染较大的企业为22家,减少了5家;江苏29家,仅减少了1家。

从行业分布数据分析来看,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在传递一系列积极信号,制造业经历洗牌后企稳回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实体经济入围企业占比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成效显现,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子是对的。同时也要看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民企发展相对缓慢,需要“敢为天下先”的浙商们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好的节奏,把握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有效转型。

供稿: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猜你喜欢
榜单营业民营企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